水浒传中郭盛的故事(人世间郭诚恃才傲物)

水浒传中郭盛的故事(人世间郭诚恃才傲物)(1)

在电视剧《人世间》里面,周志刚远赴西南边陲参加“大三线”建设,而周蓉为爱私奔,千里迢迢来到贵州山区,跟随冯化成一起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组成了一对贫贱夫妻。

1969年,“大三线”建设拉开了帷幕,经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后,在边陲腹地曾经一度发生工人浪潮,在跌宕起伏的运动中,周志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脱颖而出,成为建筑工人们中的佼佼者。

水浒传中郭盛的故事(人世间郭诚恃才傲物)(2)

郭诚作为周志刚的徒弟,一起跟随师父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在冯化成引发的南方火车站骚乱事件中,郭诚作为同行者,亲自将周蓉的女儿冯玥送到周秉昆手中,解除了燃眉之急。

然而,在原著小说《人世间》里面,郭诚的性格更多复杂多面,甚至饱受争议,遭受同僚的排挤,遇见周志刚,是郭诚一辈子的幸运,在最危急的关头,郭诚得以化险为夷,平安度过危机。

水浒传中郭盛的故事(人世间郭诚恃才傲物)(3)

一、郭诚其人:爱端架子,自命不凡

在“大三线”建设的工人队伍中,郭诚无疑是一个另类者。他自幼饱读诗书,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环境中,他反倒落得一个轻松清闲,原著小说《人世间》记载道:

那秀才叫郭诚,是工人业余大批判组的笔杆子,自命不凡,也很爱端架子。领导命他写报告,也得好烟好菜供着。他那种恃才自傲,几次将要被转成脱产的专业笔杆子,都因为有人强烈反对而没转成。

水浒传中郭盛的故事(人世间郭诚恃才傲物)(4)

但凡有些学识的人,多多少少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孤傲清高的气质,更遑论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郭诚,他最致命的缺点,恰恰就在于此,这样的才华横溢,既成就了郭诚,也毁灭了郭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郭诚在河北军团服役,却遭受工人同僚们的挤兑甚至陷害,最后落得一个兔死狐悲的下场,不得不远走他乡。

水浒传中郭盛的故事(人世间郭诚恃才傲物)(5)

二、郭诚出走:心灰意冷,倍感孤独

郭诚离开河北军团,非他所愿,而是他遭受挤兑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他的内心当然明白,这是上级打压、同僚排挤而故意整人做出的举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反倒是毫无怨言:

将要调往贵州的“大三线”建筑工人中,就郭诚一人是河北军团的。基层干部怕他想不开,闹出什么不良的事件来,哄他说:“此次单独把你一个河北的调到贵州去,是作为特殊人才支援贵州的。……你千万别产生什么不对头的情绪。”

水浒传中郭盛的故事(人世间郭诚恃才傲物)(6)

这一次,郭诚不如以前那般冷嘲热讽,也没有愤懑不平,他的反应云淡风轻,只是心平气和地说出两个字:“明白。”至此,郭诚踏上了由河北前往贵州的行程旅途,拉开了入黔工作的序幕。

在贵州,郭诚人生地不熟,在满地都是东北人的建筑工人队伍中,他显得鹤立鸡群,形单影只,整日闷闷不乐,心灰意冷。所幸,郭诚被分到了周志刚所在的工人班组,他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水浒传中郭盛的故事(人世间郭诚恃才傲物)(7)

三、郭诚拜师:赤子之心,天地可鉴

周志刚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建筑工人,善于团结工友,忍辱负重,郭诚初来乍到,对外部世界充满敌意和不安全感,肯定是心存戒备,小心翼翼。周志刚见此情形,主动卸下郭诚的防备之心:

郭诚很快就尝到了孤独的滋味。在四川时他是“青年突击队”的,一下子与这些半老不老的倔人编在一个班,太不适应,……班长周志刚看在眼里,自然主动地经常接近他,试探着找些他喜欢聊自己也能聊几句的话题,为他补鞋,编草鞋送给他,有空儿还陪他下棋。

水浒传中郭盛的故事(人世间郭诚恃才傲物)(8)

在周志刚不厌其烦地开导之下,郭诚逐渐地解开了心结,内心的苦闷烟消云散,在工人班组举行的元旦联欢会上,周志刚还积极鼓励郭诚代表本班组筹划节目上台表演,郭诚总算融入集体生活中。

在长年累月、艰辛繁重的劳动中,郭诚主动拜周志刚为师,成为他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在郭诚最艰难的至暗时刻,周志刚犹如一盏明灯,照亮郭诚的前行之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