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无敌把唐僧打重伤(刘勇强西游市语)

1、唐僧的取经之路必须一步步走着去,孙悟空本领再大,也不能携其飞到西天。

对此,《西游记》中时有交待,如第22回孙悟空对猪八戒说:

“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

至第99回,只剩最后一难了,沙僧说作起摄法,“把师父驾过去也”,孙悟空仍说:“驾不去,驾不去!”——

你看他怎么就说个驾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说破飞升之奥妙,师徒们就一千个河也过去了;只因心里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还该有一难,故羁留于此。

话虽如此,理固宜然,读者还是免不了产生飞奔西行的念头。第59回灵吉介绍芭蕉扇称:

“假若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

行者感叹:

利害!利害!我师父却怎生得度那方?

《西游证道书》就有一夹批:

安得借此扇,将唐僧向西一扇乎?

有时,评点者的顽皮,会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杨无敌把唐僧打重伤(刘勇强西游市语)(1)

古本《》

2、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好像都是斜扛金箍棒,这种姿态中规中矩,也极便随时出手打妖;《大话西游》里周星驰的孙悟空则是横担金箍棒,显得亦邪亦正,洒脱放诞;《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中郭富城的孙悟空也采用了此造型。

在小说中,第27回“三打白骨精”确实写到孙悟空“横担着棒,剖开山路”;

此外只第36回有写他“横担了铁棒”;

第48回冰封通天河,猪八戒说“若没横担之物,骨都的落水”,于是,“长老横担着锡杖,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横着钉钯”,这种“横行”是特殊情形。

杨无敌把唐僧打重伤(刘勇强西游市语)(2)

影视剧照合集

3、在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不但回目中突出了一个“戏”字,白骨精的三次变化,也都说了“戏他一戏”这样的话。可见“戏弄”是此妖的重要特点。

今人的影视改编,“戏弄”之味往往有所不足

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提到了要玩一下,但并没有玩起来。

杨无敌把唐僧打重伤(刘勇强西游市语)(3)

《西游记》影视剧照

4、西游记》中孙悟空两处提到会做木匠活儿,一处是三打白骨精时,他挤对唐僧动了凡心,说“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

再一处是第67回他又说:

师父放心,若是没有借宿处,我三人都有些本事,叫八戒砍草,沙和尚扳松,老孙会做木匠,就在这路上搭个蓬庵,好道也住得年把。”

比较起来,伐树寻草是粗活,两个师弟皆可充任。略有技术含量的木匠,都是孙悟空自已包揽了。不过,从未见老孙真正干过此活。

杨无敌把唐僧打重伤(刘勇强西游市语)(4)

86版《西游记》剧照

5、孙悟空虽然没有做过木匠活儿,却做过针线活儿。

第14回“心猿归正”,打死老虎剥虎皮,他就做件衣服,“到了人家,借些针线,再缝不迟”,到了老陈家,马上就借针线,扯过唐僧洗浴时脱下的一件白布短小直裰,与虎皮联接一处,给自己做了件连衣裙。

86版《西游记》电视剧改成唐僧灯下为孙悟空缝虎皮裙,虽有温情,却改变原著的针脚。

到了第84回叙取经四众假扮俗人,“八戒的头大,戴不得巾儿,被行者取了些针线,把头巾扯开,两顶缝做一顶,与他搭在头上。

汪憺漪《西游证道书》有评语曰:“何不竟变一顶大头巾,乃烦针线耶。”

孙悟空变出大头巾不难,却没有了这种极其投入的游戏感、真切感。

杨无敌把唐僧打重伤(刘勇强西游市语)(5)

86版《西游记》剧照

6、第75回,孙悟空在老魔肚中称从广里过,带了个折迭锅儿,进来煮杂碎吃”。

一直对“折迭锅”好奇,惜不可考

通行本注“广里”为广州。

明李贤《古穰杂录》载杨善说及买锅一节,称:“此铁锅出在广东,到京师万余里,一锅卖绢二疋,使臣去买,止与一疋,以此争闹。卖锅者闭门不卖。

说明其时广东锅已行销北方。

7、第14、56回两遇毛贼,毛贼边打边称孙悟空头硬,他都笑道“将就看得过罢了”;

第20回老者料定孙悟空必有手段,他也说“也将就看得过”;

第47回老者说八戒食肠大,他同样说“也将就看得过”;

第29回国王说到八戒变化,八戒用了类似说法“也将就晓得几个变化儿”。

其他人未见用过这种自谦的得意,真好辞令!

杨无敌把唐僧打重伤(刘勇强西游市语)(6)

《西游记》绘画

8、第34回孙悟空在葫芦里作法哄妖怪,故意叫“天呀!孤拐都化了”“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

悟元子刘一明《西游原旨》评点道“入葫芦叫娘所以穷取生身之处,叫天所以还其父母未生以前,化孤拐所以化其偏倚之行,化腰节所以归于中正之道。”

亏他想得出!

9、第73回称蜈蚣精为百眼魔君”,是个烧茅炼药,弄炉火,提罐子的道士”。

在《朴通事谚解》所引《西游记》中,车迟国妖道为伯眼大仙,又名烧金道人。

不知“百眼魔君”是否由“伯眼”大仙转化而来

10、第34回叙孙悟空从伶俐虫、精细鬼那里骗得宝葫芦,跟着小妖,作者写道:

你道他既变了苍蝇,那宝贝却放在何处?……他还带在身上。带在身上啊,苍蝇不过豆粒大小,如何容得?原来他那宝贝,与他金箍棒相同;叫做如意佛宝,随身变化,可以大,可以小,故身上亦可容得。

神怪描写虽千变万化,为取信于人,往往也自设“合理化”逻辑。

杨无敌把唐僧打重伤(刘勇强西游市语)(7)

《西游记》绘画

11、《西游记》中有一个特殊的动词“淬[cuì]”, 意为“浸入或沉入水中”(《汉语大词典》),如“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第6回)

“那妖见是行者落下云来,一头淬下水。”(第22回)

“呆子真个深知水性,却就打个猛子,淬将下去。呀!那井底深得紧!他却着实又一淬。”(第38回)“那老鼋才淬水中去了”(第49回)

“老鼋即知不曾替问,他就将身一幌,唿喇的淬下水去。”(第99回)等等,计有十几处。

打个水花,淬在油锅底上”(第46回)虽非沉入水中,但性质相似。

只有“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第61回)与水无关,描写了一向下沉降的动作,仍合字义。

从小说的叙述语境来看,“淬”入水中,应该是有力度和迅捷的,否则,便与第48回八戒所说“师父姓‘陈’,名‘到底’了”的那个“沉”也没区别了。

草草检索,在明清白话小说中,只《夏商合传》有二例,其他作品暂未见。

——这个“淬”与把烧红的锻件浸入水中、急速冷却以增强硬度的“淬火”之“淬”有所不同。

杨无敌把唐僧打重伤(刘勇强西游市语)(8)

《西游记》绘画

12、第1回夏寻诸果作生涯”、第72回“夏寻诸卉孝妖精”两句合看大有意趣。

为己为妖,都少不得忙碌。如此生涯,非猴即怪

夏天就要到了,别忙成妖怪!

2022年4月30日拾掇旧稿于西红室

文章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本文获作者授权刊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