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白彦徐庄历史人物(平靖王李文茂桃源禄洞人)

平邑白彦徐庄历史人物(平靖王李文茂桃源禄洞人)(1)

李文茂,又名李云茂,鹤山市桃源镇禄洞村人。

他出身梨园世家,原是道光末年至咸丰初年,粤剧凤凰仪班著名的二花脸,生得虎背熊腰,声若洪钟,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九种拳式样样精通,刀、枪、剑、戟、耙,挥舞自如,是戏班中的“打武家”领袖。

他在《芦花荡》中演张飞,两句上场诗“蛇矛丈八枪,横挑马上将”,在观众中传唱百余年。他在《王彦章撑渡》中演王彦章,在《挡谅》中演陈友谅,由于武功卓绝,唱工独到而名噪两广及港澳。在二丈之外投铁针惩治奸官,他能把对方帽前那颗梵珠打散而不伤人,观众哗然。

李文茂戏班的演员,个个武功高强,富有尚武精神。当时,李文茂经常到佛山演出,盛况空前,有“竹枝词”云:

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

李文茂性刚烈,轻财尚义,扶弱锄强。

传说,在广州一德路,他曾赤手空拳,把20多名欺行霸市、无恶不作的“烂仔”打得焦头烂额,抱头鼠窜。

在荔枝湾,一名“阔少”当众逼一卖唱少女脱下上衣,李文茂见状火冒三丈,当即上前制止,那“阔少”口出狂言,并挥拳相向,只见李文茂用手一抓,顺手把他高高举起,以示警诫。

在佛山祖庙演戏散场后,几名赌徒追债不成,就将负债人的儿子打得遍体鳞伤,李文茂和戏班弟子急忙把伤者抬入屋内,灌药疗伤一个月,使其转危为安。

李文茂富有豪侠之气和反清思想,曾参加过“三点会”(洪门)。

1854年,他在佛岭演出,因反抗戏捐而殴打税吏,于是趁机率领红船弟子揭竿而起,他把戏班中的健儿作为骨干力量编为三军,小武生为文虎军,二花面为猛虎军,打武家为飞虎军,自称三军统帅。

他与当时的各路义军会合,围攻广州城。当年8月,义军发展到10万多人。当年9月,义军在陈开、李文茂的指挥下直攻肇庆和广西的平南、桂平,得到当地天地会的热烈响应,军威大震,义军在桂平建立大成国政权。

继而直取柳州,李文茂自称平靖王,并铸新钱,正面铸“平靖胜宝”,背面铸“兴汉灭满”等字样。

同时,任命官员,严惩贪官污吏,禁止赌博,进行社会改革,故“一时政治聿新,民风为之一变”。

现在,柳州市博物馆仍保存有李文茂当年发布的安居告示,全文如下:

平靖王李谕照得王师镇柳,连克府州县城。要救百姓水火,贪官财主杀清。大成国威远振,大齐共享太平。而今又克庆府,特令唱戏酬神。王恩与民同乐,街巷晚头通行。睇戏不准开赌,如违罪责非轻。盛典限行三日,打较滋事必惩。大成洪德三年十月十五日

李文茂称王后,仍保持艺人本色,其妻易氏身为王娘,与人和睦,心地善良,不贪财,不打扮,不恃势,每天赤足提篮上街买菜,亲自下厨为士兵煮饭。军中义兵有病,她亲手煎药熬汤,悉心照料。

1858年,清廷派湘军刘长佑、刘坤一率部先后入桂进攻大成国。李文茂攻打桂林失利,身负重伤,被迫退入怀远山中,悲愤吐血而死。1861年,陈开战败被俘,大成国遂告解体。

李文茂是一个被封建统治者视为“下九流”的戏子,但胸怀大志,以报国救民为己任,统率红船子弟与劳苦大众揭竿而起,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成为一个拥有十万之众的起义领袖。

在两广驰骋五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清朝部分地区的专制统治,在中国戏曲史上永放光芒,彪炳史册,名垂千载。

李文茂起义失败后,清政府曾禁演粤剧多年,但却不能禁绝人民群众对李文茂率领梨园弟子反清起义的怀念。

在琼花会馆艺人每年举行会演的佛山祖庙,曾经放着一个大木香炉,上面雕刻着一位壮士高擎一面“李”字大旗,一批清朝官吏和身穿西服头戴大礼帽的洋人跪在他面前。

李文茂是粤剧的骄傲,是广东的荣光。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曾赞誉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史无前例的光辉榜样”、“千古英雄足楷模”,并作诗赞道:

天国吊民伐罪日,清廷媚外丧权时。梨园弟子多豪杰,明代衣冠动慕思。虎甲登坛都服汝,龙城建纛更闻谁。至今祖庙香炉上,壮士犹擎李字旗。

李文茂的一生,可谓艺海扬帆成精英,为民起义献丹心,是近干百年来戏剧史上的光辉典范。

(以上图文来源:鹤山博雅资讯)

| 关于蓝田祖祠和李文茂纪念馆 |

平邑白彦徐庄历史人物(平靖王李文茂桃源禄洞人)(2)

李文茂是粤剧史上领导农民起义的第一人,他在起义之时,身着蟒袍甲胄,由粤剧艺人组成的下属部队也全部着戏服,戏服是仿明代的衣冠,这不但表现出起义队伍反清的决心,更是以一种最为戏剧化的效果,表现对生存现状的不满。戏班艺人按所属行当编成,穿着蟒袍甲胄戏服,头扎红中,称为“红中军”。

据李文茂的乡亲介绍,鹤山曾有为其建立纪念馆,挂牌于1911年后。此馆前身为鹤山市桃源镇蓝田祖祠,该祠是李氏十世李蓝田的后裔在明朝期间为纪念先祖蓝田公而建的。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整座为青砖墙身,有巡廊、拱门,左右辅祠。

现外观正面仍保持不少传统文化艺术砖雕、石雕、木雕等古建筑工艺。1820年、1880年曾两次修理,1880年重修后,其面貌焕然一新,香火十分鼎盛,人气兴旺,成为当时鹤山县禄洞乡乡亲文化活动中心。

1911年,腐朽反动的清廷被推翻,粤剧平冤昭雪,李氏乡亲为纪念这位“戏子称王”的兄弟,在蓝田祖祠内挂上“平靖王李文茂”横匾,并在祠堂门前2000平方米的“鳙仔塘”搭起戏棚演粤剧庆祝。因此蓝田祖祠一度被人们叫作“李文茂纪念馆”。

李文茂纪念馆经历时代的风雨,特别是经历了日军的侵略,并在其周边的两次狂轰滥炸,如今显得十分破烂,横匾也不知所踪,但不至于无法维修的地步。

(以上文字来源:南国红豆期刊、图片:小编自拍)

| 关于禄洞和李氏名人|

现在的鹤山市桃源镇辖区,大部分的地方史称“禄洞”。禄洞始祖李友闻,赐官“左中奉大夫”,被谪南雄,其长子李子皋后南迁至禄洞。禄洞之名早见于南宋后期,据民国版《禄洞李氏家谱》记载,南宋咸淳年间,李氏皋率族人由南雄珠玑巷迁此建村,取名禄洞村。

禄洞是旧时乡村行政区域的名称,已存在和使用约有700年历史,期间禄洞曾经称作过“乡” “村” “里”等。后来由于地方建制变化等原因,禄洞一名曾数度弃用,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起,禄洞再没有作为行政区域出现于乡村名单之列。因长时间没有使用禄洞 的名称,人们渐渐将其淡忘,现在只有一些年长的人还在口头提及,其旧时所含地方及渊源已模糊不清了。

禄洞人杰地灵,广东省内较有名气的李姓族人,可溯源于此。除了上文提及的李文茂,还有:清末探花李文田,“千总”李朝聘,中国航空先驱、民国第一个民选县长李一鍔,文化名人李照衡,名医李祥云等。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的祖先,也是从禄洞“开枝”出去的等。

(以上文字来源:华辉书画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