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

阳处父这个名字,历史上并不是太有名。然而,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曾经有一篇节选自《左传》的文章“崤之战”,就提到了他。公元前627年,晋国在崤山下伏击秦军,不但全歼敌人,还生擒秦军三位主帅百里孟明视、西乞术和百乙丙。

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1)

崤之战中大胜秦人,晋国一举洗刷了韩原之战战败的耻辱,晋国上上下下都为此兴高采烈。

由于晋文公夫人文嬴是秦国人,为了秦国利益,向晋襄公请求释放秦国三将。虽然文嬴不是他亲生母亲,但晋襄公还是抹不开面子,便答应了她的请求。晋国中军元帅先轸听说此事后,急忙上朝向晋襄公核实,在确认秦军将领已被释放后,先轸气得破口大骂:“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墮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然后,当着晋襄公面,他就吐了口唾沫!

被先轸这么一骂,晋襄公也极不好意思,急忙排出大夫阳处父前往追赶秦将。可是,当阳处父追赶到黄河边时,秦国三将都已坐上了船,在河中央了。见此情景,阳处父灵机一动,解下战车左边的马,说晋襄公想要送他们一匹战马,让他们上岸来接受礼物。

这种小儿科的伎俩如何能骗得过孟明视等人?

于是,孟明视从容稽首答谢:“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2)

故事到此处,对于阳处父就有了个大概印象:他不过是晋襄公身边一位负责跑腿的大臣,虽然有些小聪明,比起先轸等人,地位和能力都差远了。

然而,这一印象对历史中的阳处父来说,却是极不公平。

晋文公在世时,就已十分看重阳处父。《国语·晋语四》记载,晋文公为太子姬讙配备太傅,确定的人选就是阳处父。晋文公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善于用人。阳处父能被霸主晋文公发掘,成为下一代国君的老师,他的才干必然非常人所能及。


晋文公死后,太子姬讙正式继位,即为晋襄公。作为晋襄公老师的阳处父,自然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公元前627年冬,因为许国投靠楚国,晋国联合陈国、郑国前往伐许。

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3)

为报复晋国,楚国新上任的令尹子上率军攻入陈国、蔡国,迫使这两国向楚国投降。然后,子上又带着逃亡到楚国的公子瑕去攻打新郑,试图将公子瑕送回郑国当国君。

霸主晋国当然也不是好惹的,见楚军如此咄咄逼人,立刻派阳处父前往伐蔡,以解郑国危机。楚军正在围攻郑国都城新郑,晋国却陡然间南下去攻打蔡国,一旦蔡国投降,楚军的退路就被截断了。阳处父此举,可谓是一石二鸟,直击要害!

往常楚国对这种“围魏救赵”之计,都是不理不睬——你打你的,我攻我的。但这次,楚军却无法坐视不理。子上没有办法,只得率领大军南下,来救蔡国。结果,楚、晋两军在泜(音之,即今天的沙河)水遭遇,分别驻扎在两岸。

阳处父初次带兵,就与楚国令尹直接对战,他还真有些心虚。可是,就这么撤军回到晋国也不好交代。于是,他对子上喊话:“如果真想开战,那么我就退兵三十里,您渡河来摆好阵势,早晚决战都随您意;如果不敢,那么您就后退放我过河。劳师伤财,对大家都没什么好处!”

被阳处父这么一说,子上立刻肾上腺素激增,愤怒地就想渡河找晋人决战。这时,前任楚国令尹子玉之子成大心赶紧上前制止:“不行。晋人不讲信用,如果半渡而击,后悔就来不及了。不如后退,让他们过河。”被成大心一拦,子上才醒悟过来,赶紧退兵三十里,让晋军渡河。

这时,意外突然发生了——阳处父并没有渡河,却大势宣扬:“楚军逃跑了!”然后,就径直退军了!对阳处父来说,解郑国之围的目的已经达到,干嘛还要跟楚国人多纠缠?

临阵脱逃,这算什么带兵之将!子上等人又好气又好笑,随之也退回了楚国。

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4)

然而,子上等人刚回到楚国,早就对子上不满的楚国太子商臣就向楚成王诬告,说他是接受了晋国贿赂才会退兵!楚成王听了,二话不说,立刻就把子上给杀了!

阳处父的人生,简直是开了外挂:不但被霸主重用,连获两任国君信任,连带兵作战都能运气爆棚,避战居然也能杀了楚国令尹!


公元前625年,因为鲁文公继位后一直没到晋国朝见,晋襄公相当不满,派兵讨伐了鲁国。为此鲁文公被迫前往晋国,缓和与晋国之间的关系。晋襄公见到了姗姗来迟的鲁文公,却还是不满足,故意指派阳处父与鲁文公结盟。诸侯国之间的结盟,原本应该是国君与国君的结盟。阳处父虽然是晋襄公老师,却还不是晋国之卿。让他与鲁文公结盟,摆明就是要羞辱鲁国!

因为鲁文公没来朝见,就如此怠慢他国诸侯,晋襄公是有些任性了!

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5)

晋襄公继位以来,仗着父亲打出来的霸主地位,因为卫国不朝而攻打了卫国,因为鲁国不朝而攻打鲁国,又因为崤之战而与秦国决裂。短短四年时间,晋国就得罪了三个重要诸侯国,让晋国国际政治环境陡然间恶化起来!

晋襄公的任性胡来,很快就得到了报应。

公元前624年,为报复晋国,秦国第三次入侵晋国,占领了晋国王官(山西闻喜西),一直进攻到了晋都绛邑的郊区。由于秦国是有备而来,晋国始终不敢出兵,避免与秦军正面交锋。随后,秦穆公又从茅津渡过黄河,到达崤山下,为阵亡秦军将士建立坟墓后才班师回国。

同年秋,楚国也出动大军,围攻江国(河南正阳东南)。江国早在齐桓公时期就投靠了中原,与楚国为敌。作为霸主,晋襄公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马上派出一支晋军前往攻打楚国,试图解救江国,结果未能成功。到了冬天,晋襄公再度派出阳处父协同周王室一起去攻打楚国,可打到方城山下,见楚军严正以待,便不敢作战,灰溜溜地撤军了。因为霸主的救援不力,次年江国就被楚国所灭!

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6)

与楚争霸不利,根源就在于晋襄公这几年的四面树敌,使得晋国无法再联合诸侯,共同来与强大的楚国抗争。太傅阳处父在国君任性乱为时不但不制止,还配合他来上演闹剧,作为晋文公给予厚望的辅政大臣,其责任不在小。阳处父本人两次率兵伐楚,一次侥幸得胜,另一次却畏战自退,这样糟糕的战绩,在能人辈出的晋国,当然不值一提!

阳处父身上的光环开始逐渐消退,他在晋国的威望也大大降低。


公元前622年,阳处父前往卫国访问,回国时经过甯邑(晋地,河南获嘉西北),在一家旅馆下榻住宿。就在此里,阳处父收获了一位粉丝——旅店老板甯嬴氏。一见阳处父,甯嬴氏就兴奋不已地对老婆说:“我想寻求有德君子很久了,现在才找到一个!”(《国语·晋语五》)

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7)

当阳处父离开旅馆时,甯嬴氏立刻就跟着他上路,准备追随他。可当两人走到温山(河南修武北五十里)脚下时,甯嬴氏却意外地告别阳处父,又回到了家。甯嬴氏老婆还以为他太过念家,埋怨他不该这么早回来。甯嬴氏却回答:“他太刚强了。老天那么刚强,都不能改变四季变化,何况是人呢?为人华而不实,就易招致怨恨;侵犯他人招致怨恨,就无法保全自身。我害怕跟着他还没能得到好处,就会遭遇祸害,所以才离开了他。”

晋文公亲自挑中的太子太傅,晋襄公信任有加的老师,与一位旅馆老板才相处了短短数日,就被视作华而不实,到底是中原霸主看走了眼还是旅馆老板阅历过人?

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8)

公元前621年春,因为晋国多位卿士去世,为填补职位空缺,晋襄公不得不提拔多位新人。念及狐偃的巨大功劳,晋襄公最初任命狐偃之子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这时,阳处父刚从温山返回晋国,得知此事,就向晋襄公进谏:“狐射姑不得民心,不能让他作主帅。”

老师都已发言,晋襄公岂能不听。于是,他叫进狐射姑,说:“阳处父刚才对我说,你不得民心,不能担任统帅。”然后,改让赵衰之子赵盾当了中军元帅。

到手的中军元帅之位,让阳处父一句话给搅黄了,狐射姑顿时怒火中烧。数月后,晋襄公去世。狐射姑见阳处父后台已倒,知道他在晋国孤立无援,便指使人杀死了阳处父,然后就逃往狄国。


作为霸主晋文公亲自选定的太子太傅,曾经凭借侥幸间接杀死了楚国令尹,但除此之外,几乎就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出彩之处;国君一死,他就窝窝囊囊地丢了性命——这未免太出乎人意料了吧?晋文公当初究竟看中了阳处父的哪一点?

也许,旅馆老板甯嬴氏的经历可解答这一疑惑:外表看来,阳处父是位厚德君子;更深入地了解,才能真正看透他“华而不实”的本质。只不过,旅馆老板与阳处父不过相处数日,就能看清他的本质,为何晋文公却始终看不透阳处父的为人?

晋文公背景(晋文公重用为太子太傅)(9)

回想晋文公在选定姬讙的太傅时,曾经向大臣胥臣咨询;胥臣一反常态,始终不正面回答阳处父是否胜任,却再三强调在于晋襄公本人而不在于太傅。胥臣如此异常,也许就是向霸主暗示,阳处父不能胜任。只不过,晋文公未能听出胥臣的画外音。

以知人善任闻名于世的晋文公,都无法识破阳处父的华而不实,何况红尘俗世中的芸芸众生呢?也许,这才是用人的最大难处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