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民间智斗故事(民间故事扬眉剑出鞘)

经典民间智斗故事(民间故事扬眉剑出鞘)(1)

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六日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繁忙的街道上,有一辆救护车向前疾驰。

高大的建筑物,晶莹的喷水泉和五光十色的夜灯,把马德里点缀得十分迷人,而车里的人却情急似火无心欣赏。

在一家医院门前,车停下了。鬓发斑白的西班牙击剑协会主席和中国青年击剑队教练员庄杏娣,扶着一个年轻的中国女运动员走下车来。

击剑协会主席找到急诊室的医生,急切地述说着刚才发生的事。

说着,又翘起大拇指来,朝中国姑娘晃个不停。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姑娘,是中国女子花剑运动员,叫栾菊杰。

医生解开缠绕在栾菊杰左臂上的绷带,见到钢剑锋茬刺破的伤口,嘴里连连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这只鲜血淋漓的手臂,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几个小时以前一场凶猛搏斗的情景。现代击剑的竞赛规则和防护设备,足以保障双方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在比赛中象这样严重的事故,是很少见的。

在欧洲,从斯巴达克思的角斗,到中世纪的风流骑士,都把击剑当做一门格斗技术。

后来,火药和枪炮代替了冷兵器,击剑便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但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欧洲世代相传。

国际剑联成立后的七十七年当中,历届世界比赛的前列名次,全被欧洲的选手垄断,从来没有一个亚洲选手。近十年来,苏联击剑运动员几乎拿走了所有的奖牌和银杯。

击剑运动在我国是五十年代才引进的年轻的体育项目。它曾一度被林彪反党集团砍掉,主要“罪名”在于它“洋”。一九七三年才渐渐恢复。我们这个真实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时才踏上剑坛的。

可是小栾习剑不久,“四人帮”及其党羽歪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革命口号,把严肃的事业变成浅薄的空谈,用“帮”云亦云的批判,代替艰苦的训练,使我国击剑运动受到很大内伤。

一九七七年初,栾菊杰去奥地利参加第二十八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可是,她在这次出国比赛之前,已是一年多没参加全国性的集训和比赛了。

在各国选手云集的练习场上,栾菊杰曾经主动邀请欧洲某个国家的选手共同对练,谁知对方却耸了耸肩膀,把头扭向一边。姑娘的心被重重地刺痛了。

我们是为友谊而来的,但在世界这个小小的角落里,我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和尊重。姑娘倚剑站在那里,嘴唇在剧烈地颤抖!

栾菊杰在这次比赛中,还没进入半决赛就被淘汰了,只得个第十七名。在归国途中,栾菊杰坐在机舱里,一言不发。

一九七八年三月,第二十九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在西班牙举行。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聚集在马德里。

栾菊杰站在马德里体育宫的大厅里,臂佩金光闪闪的国徽,向观众和各国运动员致意。

这个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中国姑娘,在女子花剑比赛中,以一种清新的姿态,出现在击剑台上,挺身仗剑,锐不可当。在前轮的小组比赛中,她打了十四场,赢了十二场。

经典民间智斗故事(民间故事扬眉剑出鞘)(2)

进入半决赛以后,强手云集,猛将相逢,都是些打出来的拔尖人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可能出现悬殊的比分,而栾菊杰愈战愈勇,竟以8:1压倒优势,击败了上届亚军、苏联选手蒂米特朗!

栾菊杰暴雨似的进攻,旋风似的结束,使人们目不暇接,赞叹不已,看台上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她那奇妙多变的剑法和不畏名将勇于斗争,敢于取胜的精神轰动了整个剑坛。

亚洲朋友围住中国领队李春祥,兴奋地说:“这不仅是中国的光荣,也为我们亚洲人争了一口气!”西班牙击剑协会主席热情地说:“我们感到高兴,也感到惊奇····..”

在疾风吹皱的波光浪影中,有一处是很平静的,那就是中国青年击剑队的临时休息地点。栾菊杰没有赶回旅馆吃晚饭,为了节省精力,领队嘱咐她原地小憩。

她穿着玫瑰色的运动服,躺在深褐色的橡胶地板上,恬静地睡了。决赛将在晚上七点钟开始,让我们利用这段时间来研究她、思索她身上发生的变化······

让我们把视线的焦距,投向她身旁的那支剑吧!一把好剑,应该是坚韧的,而足够的刚度和韧度,需要在锤炼中获得。一个运动员也是这样。

上次,她参加奥地利比赛归来,党组织启发她不能光从客观上找原因,现在的条件好多了,自己得奋发图强。

条件的确太好了!这一年,我们的祖国驱散阴霾,晴空万里,体育战线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客观条件改变了,主观条件上升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小栾意识到这点,她发奋了,发狠了。

这一年国内比赛频繁。小栾每一次都取得了成绩,每一次也暴露了弱点。她深知自己打法单调,爆发力差,一剑打不“死”对方。就凭这两下子,怎么能去和强悍而多变的外国选手对抗?

为了锻炼爆发力,她每天奔跑在紫金山麓。变速跑,加速跑,规定跑五圈,她跑八圈、十圈。脚踝骨扭伤了。她咬着牙跑了一个多月,由于疼痛,只能用脚外侧着地。这时,她才想起去医院打“封闭”。

“封闭”了又跑,跑坏了又“封闭”。她想:要突破现代世界体育的“禁区”,回避负伤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无病呻吟,小病大养,最后只能望“洋”兴叹。决心下定了:苦练到底!

她奔跑着,默默忍受伤痛的折磨。她奔跑着,清秀的面颊流淌着小溪般的汗水。

小栾的教练员庄杏娣和文国刚,都是十数年前我国剑坛的风云人物,如今正向新手们贡献出自己的心血和技艺。文教练手把手地指导她改进每一个动作,熟练多种刺法。

栾菊杰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不厌其烦地重复千遍万遍,学一招,用一招。她不光和女子花剑运动员打,还和男子花剑运动员打,和重剑运动员打,恨不得打遍所有的对手。

一年中,她稳步地前进,稳步地上升,能打“顺风剑”,也能打“逆风剑”,不大起大落。在风向莫测的国际比赛场合,很需要这样的“稳定”。

可是,就在这次来马德里之前,小栾变得不稳定了。一次集训比赛当中,比分直线下跌,轻易输给对手。她非常自责,眼睛哭得红红的。

就这样气馁了吗?不!党的教育和期望激发了她的勇气,她红肿着眼睛又走上击剑台,振作精神,坚持把对手打下去。她吸取了自己认为应该吸取的教训,重又保持了“稳定”。

一个风纪严明的运动员,就象一座熔炉。她的剑就是在这座熔炉中,一炼再炼,因此,在这次预赛中初露锋芒。这把剑,现在就放在它的主人身旁······。瞧,栾菊杰揉了揉眼睛,从睡梦中醒来了。

激战前运动员的心里仿佛奏起一支奇妙的乐曲。此刻回荡在栾菊杰心中的,既有轻松舒展的基调,又有激越高亢的旋律,为祖国争光的巨大热忱在鼓舞着她。每当运动员的心里响起这样的和弦,就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

晚上七点钟,决赛开始。大厅里的观众比白天骤然增多。记者们的摄影机、录相机纷纷对准击剑台。

按抽签决定的比赛排列顺序,栾菊杰将和苏联的扎加列娃对阵。这对双方都是一场关键性的比赛,使看台上的气氛上升到白热化。

栾菊杰穿一套紧身的白色击剑服,套一件金属丝编织的背心,携盔持剑,登上赛台,在大厅中乳白色的灯光辉映下,一身洁白。

经典民间智斗故事(民间故事扬眉剑出鞘)(3)

裁判员发出“预备”的口令。击剑运动要求双方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按照限定的姿势进行搏斗,目标是把剑刺向对方的有效部位。女子花剑每场打六分钟,首先命中对方五剑的为胜利者。

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小栾轻捷地跃进几步,挥出剑去,在对手面前晃了几晃,对方举剑相迎。这是一种互相调引的动作,两道剑光翩翻缠绕,仿佛在空中划着问号,都在试探对方的虚实。

小栾越逼越近,对方一直退到“警戒线”上,出现了短促的相持。

突然间,小栾奋臂挥剑,“啪”的一声,把对方的剑向外一击,剑尖威胁着对方的胸部。

对方本能地把剑向内拨去,做出防守动作,这正是小栾所预料的。她立即转入第二战术意图,趁对方头一个动作还没完成,一抖手腕,把剑抽回。

只见那剑在空中划出一个扇面形,从内侧绕到外侧,指向对方暴露出来的空当。一个弓步上前,飞剑直刺对方。

这一连串娴熟细腻的剑法,伴随着力度、幅度、深度、精度,刹那间爆发出来,如灵蛇吐焰,银光一闪,正中对方腹部。裁判台上,表明扎加列娃被刺中的彩灯霍然亮了!

看台上的观众高声喝彩。苏联选手压倒剑坛的沉重感,人们早就盼着一手推开。此刻,来自遥远东方的一个年轻姑娘以高昂的气势和精湛的剑法,在决赛中首开纪录,使人们无比的振奋。

比赛重新开始以后,小栾继续争取主动,越过中线,挺剑前进。她透过面罩观察,对方那雪亮的护手盘在不停地翻转,两条腿在强悍地跳跃着,这表明对手也在伺机进攻。

小栾毫不迟疑,冲开对方的门户一剑刺去。就在她抬腿举剑的瞬间,对方突然大喊一声,凶猛地扑了上来。双方似乎就要迎头相撞。

对方的剑猛地刺在小栾的左臂上。这一剑刺得太狠了;剑身象蛇一样拱曲,渐渐形成僵硬的直角。

钢剑承受不住这样剧烈的变形,“咔嚓”剑头折断,飞迸出去。由于惯性作用,扎加列娃的剑茬插进小栾的左臂。一阵电击的感觉,传遍小栾的全身。

只见裁判台上同时亮起两只白色的指示灯,表明双方都刺在无效部位。这“无效”的一剑比有效的一剑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小栾负伤了。

击剑服被刺穿个窟窿。如果小栾这时要袒露出手臂,那将是目不忍睹的。由于击剑速度太快,人们没有看清细节,唯有小栾知道自己的伤痛。

这时,如果小栾下场要求检查伤势,肯定会得到普遍的同情和精心的救护,人们也会善意的或是强制的请她终止比赛。小栾知道自己是唯一参加决赛的中国运动员,肩负着祖国的荣誉。这时,对手换了一把剑又走上台来。

小栾心想: “千万不能叫人知道我负伤了。只要能把五星红旗升上去,拼了!”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的击剑台上,经过独立判断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

比赛继续进行。精力高度集中的人,是能够创造生理上的奇迹的。小栾的技术水平表现得十分稳定。千百双眼睛睽视着她,居然看不出她有一丝受伤的样子,她的一招一式都打得干脆利落。

小栾遥遥领先,只差一个回合就可以结束战斗了。处于困境的对手变得活跃起来。忽而防守还击,忽而跳跃进攻。小栾求胜心切,操之过急,在进攻中露出破绽,被对方连刺两剑,比分追成4:4。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战术意识都是严峻的考验。坐在场外的中国青年击剑队的同志,见小栾剑法失常,一个个睁大眼睛,手里攥出一把冷汗。

经典民间智斗故事(民间故事扬眉剑出鞘)(4)

在最后关键的一局,小栾的身体勇猛前冲,尽可能拉开方步的幅度。对方来剑向她逼近时,她的身躯迅速下沉,后腿几乎贴近台面,来剑从头上一闪而过。

而栾菊杰的剑、臂、肩拉成一条直线,剑锋飞驰向前,命中对方下腹。

大厅里掀起了欢腾的风暴。小栾忍受剧烈的伤痛,以5:4战胜了苏联选手扎加列娃,为祖国赢得了光辉的一剑!

小栾刚坐下来,一个同伴发现了她击剑服上的穿孔,“呀,衣服都戳穿了,你受伤了吧?”她忙把胳臂闪在一边:“没什么,划破了一点点······”同伴要求她脱下衣服看看,又张罗要去找医生,都被小栾拒绝了。

眼前还有四场鏖战在等待她。她又携剑上场了。这一场是对法国运动员拉特丽耶。栾菊杰抖动手中剑,刚要与对手交锋,裁判台上忽然亮起白灯,蜂鸣器也响个不停。

裁判员立刻下令停止比赛。由于小栾的剑电路装置发生故障,比赛中断了二十多分钟。

裁判员根据规则判罚她失去一分。还没有比赛,就被判罚一分,小栾炽热的胸膛就象压上一块严冰。随着时间的拖延,她的伤势在恶化,最后,小栾以3:5输给拉特丽耶。

接着和意大利运动员对阵,裁判台上又频频亮起白灯。经过检查是小栾剑柄上螺丝松动,再次被判失一分。这时小栾的情绪降到最低点,她的伤痛却发作到了顶点。

结果,小栾以2:5又输一场。当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时,委屈、懊恼、焦虑,一起在心中翻滚。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教练员庄杏娣坐在她身旁,领队李春祥也走过来。他们并不知道刚才小栾在场上动作失调是伤痛所致,只当是因为器材故障罚掉的两分破坏了她的情绪。

领队和教练员最熟悉姑娘的脉搏,就象地质队员熟悉埋在大地深处的矿藏一样。应该用最少的语言,敞开心灵的窗子,让流动在她身上炽热的熔岩宣泄出来。教练员亲切地说:“想想我们离开北京的日子吧!

记得。当然记得。一丝清爽的风,吹去小栾心头的云翳,唤起明亮的回忆。啊!那情景就象昨天发生的一样······

那正是五届人大胜利闭幕的日子。英雄的首都到处是人的海、花的海、旗的海······即将出国比赛的小栾,象一滴幸福的水珠,被沸腾的海洋融化了。

华主席宣布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总任务,八亿人民踏上锦绣的征程,向着四个现代化,向着二十一世纪!这一切,在小栾的心里激起多么美好的憧憬。

体育也要现代化,“禁区”也要闯一闯。当时她激动地说:“这次去马德里,我决心打出好成绩,打出中国人民的志气来!”这是她说过的话,也是鼓舞她在预赛中勇闯三关的动力,难道现在能够动摇吗”

“要顽强!”“咬住打!”“为祖国争光!”领队和教练短而有力的话语,激励着决心为祖国争得荣誉的运动员的心。

小栾站起来了,紧紧握住剑柄,耳边如闻声声战鼓催征,心中凛然溅起千尺飞瀑!一股豪迈的感情涌遍全身,左臂上的伤痛被这股奔腾的激流荡涤了,消融了。她扬眉挺剑再次登上赛台。

栾菊杰先以5:2战胜了法国运动员特安盖;又以5:4击败西德运动员比肖夫。荣获第二十九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亚军。

马德里体育宫大厅里,冉冉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从国际剑坛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经典民间智斗故事(民间故事扬眉剑出鞘)(5)

小栾负伤鏖战的消息传开了,各国运动员都围拢过来。无数双眼睛—黝黑的、碧蓝的、金黄的,同时辐集到那条手臂上,各种语言发出同声惊叹!

科威特朋友向栾菊杰赠送一个银光闪闪的盘子:“把 这个银盘赠给本届比赛中最勇敢杰出的人。”

法国记者发出消息:“栾菊杰博得了所有人的钦佩,不仅是由于她的技术全面,而且也是由于她的非凡勇气。“毫无疑问,天赋灵巧和敏捷的中国人,对击剑运动是有才能的。

本届比赛与上届相比,风景迥异。栾菊杰出院后,中国青年击剑队所到之处,各国朋友频频庆贺,声声慰问。我们赢得了应有的敬重,我们获得了很多的友谊!

一年呵,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祖国焕发了健壮的容颜。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八亿人民扬眉吐气,毫光四射。栾菊杰的剑锋上,也同样凝聚着祖国的灿烂霞光!

霞光绚丽的祖国,拥抱了胜利归来的英雄儿女。国家体委发出了学习栾菊杰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一个运动员荣获银牌和奖杯,结下荣誉的果实,也播下考验的种子。栾菊杰还很年轻,她将怎样回答?愿霞光永远在她青春的剑锋上闪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