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自己不要成为被动的人(不要将自己变成自以为是的人)

告诉自己不要成为被动的人(不要将自己变成自以为是的人)(1)

“自以为是”意思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拒绝接受、拒绝听取他人的意见,主观、不虚心,也可以用近义词““刚愎自用”或“我行我素”来解释。

只要是正常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过就是这个“度”没有把握好,于是变成了上述的自以为是而已,那么如何让避免自己的“自以为是”呢?

首先明确5条标准:

标准1、除非他人主动询问,否则不要去劝教他人如何做人或做事。

标准2、不得已、不得不劝教他人,那么第一步一定要先肯定他人的情绪。

标准3、没有以事实为依据的推理和主观臆测,千万不要当成评判他人的依据。

标准4、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人;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硬塞给他人。

标准5、在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前提下,要肯定不违法乱纪的,任何人的任何行为。

定制这5条标准5理由:

成年人绝大多数是不愿意被劝教如何做人的,除非主动询问。谁也不是傻瓜,如何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人家如何做人是人家的事,在自身利益未被侵犯的时候,去教导他人如何做人,就是入侵了专属于他的个人世界,那就叫“多管闲事”,或者说是“岂所欲也,强施于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不得已需要“多管闲事”,那么得将事情前前后后搞个明白,然后找当事人先聊聊无关紧要之事,慢慢引入话题,再询问当事人,关于某某事,可否发表一下个人见解,得到当事人肯定后,再说事情,如此,就算当事人不接受,也不会将事情搞僵,或能尽可能地不让事情进一步扩大。

其次,遇事时对照标准,先自己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违反其中的某一条标准,如果有违反了其中的任何一条,那么就很可能就是“自以为是”或“刚愎自用”了。

第三,用一个实际案件来解析:

某张同学想让同学帮忙点赞,于是在同学群里求助,将文章的二维推荐码发到同学群里,让同学们帮忙点赞。可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陈同学看了文章,也点了赞,顺便在群里发言:“有才!”

金同学便对陈同学发言:“你看得懂不?”

张同学于是同金同学解释这个、解释那个。

一会后,金同学便发了张“精神病院”欢迎你的图片。

张同学生气了,便回“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于是金同学生气地退出了微信同学群。

接着李同学发言:“说出门的没有走,金同学退群走了。”

张同学便问李同学:“你的意思是让我退出同学群?”

半分钟后,李同学也发了那张“精神病院”欢迎你的图片。

于是张同学,便学样发了这张“精神病院”欢迎你的图片,并附言“谁不会?”

一分钟后,张同学被李同学踢出高中同学群。

事件分析:

张同学违反了第1条、3条标准:

因为金同学说话的对象并不是张同学,所以违反标准1(他人未主动询问)。

因为金同学根本不需要张同学的解释,所以违反标准3(主观臆测)。

而李同学违反了所有的标准:

因为张同学说话的对象并不是李同学,所以违反标准1(他人未主动询问)。

因为张同学根本不需要李同学的多嘴,所以违反标准2(没有肯定他人的情绪)。

因为李同学不知道金同学退群的原因,所以违反标准3(主观臆测)。

因为没有人是喜欢被人指责的,所以违反标准4(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人)。

因为张同学的行为没有侵犯李同学的利益,所以违反标准5(需肯定他人的行为)。

因此,其实不让自己成为“自以为是”的人,其实很容易,就是责人先责己,如果搞不清楚,那便对照上述5个标准,自我检查一下自己没有违反其中任何一条就成了。

张同学虽然自以为是了,引起了金同学的反感,但因为出发点是好的,所以两人之间各说了句不好听的话,就结束了。而李同学的自以为是,引起的不满可就大了,如果不主动向张同学道谦,估计老死不相往来了。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口德是普通人最不注意的,最不容易留德的行为,因此做人千万要慎言,让自己嘴下留德,为了一时的痛快,徒增对手,给自己留下后患,何必呢?

告诉自己不要成为被动的人(不要将自己变成自以为是的人)(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