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旧题悲零落(博物岁时记雨乃降)

拾遗旧题悲零落(博物岁时记雨乃降)(1)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个节气,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雨乃降,春潮平,百谷生。谷雨至,已是暮春。风如初夏暖,雨如瀑如骤。早莺出谷,夏燕筑巢。此时节,春去将去,夏至未至。杨花落尽,牡丹曳枝。柳絮纷扬,子规夜啼。播种移苗,埯瓜点豆。“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先民们通过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有了物候的记录。物候皆是征兆,指引着农人适时而作。

拾遗旧题悲零落(博物岁时记雨乃降)(2)

谷雨有三候。第一候为萍始生,唐代杜甫《为农》云:“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池塘里的浮萍、小荷绽露出细叶,麦田里,麦花开始扬花。当水面开始出现浮萍,倒春寒这一类的降温,便不会再发生。第二候为鸣鸠拂其羽,南宋诗人邓林曾写道:“村北村南鸠唤雨,社前社后燕寻窝。”鸠种类繁多,此物候鸟多被认为是布谷鸟。布谷鸟抖擞羽毛以求偶,乡间春季插秧之时,便在四野鸣叫,为农人提供稼穑农事的钟鸣。声声叫唤“布谷布谷”,宛如“播谷播谷”,农人以此为春耕的协奏曲。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戴胜,又名鸡冠鸟。冠状似花,故名“戴胜”。戴胜栖桑,新蚕将出。戴胜落在桑树上,蚕宝宝即将出生。养蚕是农人们的一件大事。在桑树上看见戴胜,蚕农们便要准备好桑叶,迎接蚕宝宝的出生。

拾遗旧题悲零落(博物岁时记雨乃降)(3)

谷雨习俗众多。

祭仓颉“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每年谷雨,人们举行传统庙会、扭秧歌、跑竹马、耍社火……以表达对仓圣的崇敬和怀念。祭海对于渔民而言,谷雨节有祭海习俗。俗语有云:“过了谷雨,百鱼近岸。”春海水暖之际,百鱼行至浅海地带,宜下海捕鱼。为祈求出海平安、鱼虾丰收。

拾遗旧题悲零落(博物岁时记雨乃降)(4)

食香椿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制成佳肴食用,有健脾开胃、祛暑化湿的功效。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

尤以紫椿芽最佳。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称为“吃春”。赏牡丹“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正谷雨,牡丹期”,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自古牡丹,雍容天香,艳而不俗。一朝花开,观者如潮。

拾遗旧题悲零落(博物岁时记雨乃降)(5)

谷雨茶

谷雨时采制的茶,称为“谷雨茶”,又名“二春茶”。明人许次纾《茶疏》里写道:“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人们认为,

明前茶和雨前茶都是茶之精品。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香气宜人,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可清火、辟邪、明目等。谷雨时节,昼夜温差较大,要及时增减衣物。气温升高,雨水变多,湿度增大。身体内热和湿气结合,易形成湿热,饮食上注意清热祛湿。谷雨纷纷,落尽春意。谷雨是对春天的告别。春将去,夏将至,趁着春天还未走远,再去看看,绿柳拂岸,鸟弄红花。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段祯 实习记者 吴雅婷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鹃 海报设计/制作 泽登旺姆 图据 视觉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