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的春居杂兴二首(相逢山城菊满栏)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王禹偁的春居杂兴二首(相逢山城菊满栏)(1)

(1)

【见访山围郡,相逢菊满栏】出自《和朱岩留别》。

【董生制绝句《诗约》】

约叙山城最是该,登山携酒不相猜。

犹当漫岭黄花绽,且辩东郊晋叟才。


(2)

【产从南国胜桃李,携去东山隐薜萝】出自《戏和寿州曾秘丞黄黄诗》。

【董生说】

隐东山未携印,谢安心岂安?耕田亩不做诗,陶潜意何潜?


(3)

【才高宁免妒,命薄不如闲】出自《滁上谪居四首之一》。

【董生说】

与其居圣殿招嫌引妒;不似放江湖弄雾拿云。


(4)

【案堆簿书为俗吏,满楼山色负吟情】出自《和庐州通判李学士见寄》。

【董生制绝句《山城吏》】

山中四季风光异,正可吟哦理性情。

莫遣诗人来做吏,案宗泛海负天盟。


王禹偁的春居杂兴二首(相逢山城菊满栏)(2)

(5)

【本末皆书史,功名别树碑】出自《司空相公挽歌》。

【董生说】

史书留名,书焚名却不灭;石碑颂德,碑虽耸德亦不彰。


(6)

【尽日引渠寻胜境,读碑看篆扫苍苔】出自《与嘉祐同游宝应寺》。

【董生说】

拂碑而读,可识古人之失;溯流而游,可得活水之源。


(7)

【静饮清溪水,闲眠碧洞云】出自《花鹿》。

【董生说】

饮清溪水,做水仙花;卧碧洞云,做云中仙。


(8)

【寻春逐臭苟朝昏,岂顾松篁与兰茝】出自《炉边偶作》。

【董生说】

小人不闻兰茝之香,遂不以蛆蝇为臭也。故楚王逐屈原,只依寡人意;秦桧害岳飞,仅凭“莫须有”。


(9)

【有悔皆因禄,无凶未若耕】出自《滁上谪居四首之四》。

【董生说】

无罪而认错,舍不得五斗米也;无凶却懊恼,向往那两亩田也。

【董生又说】

故心有所隐,做不得良吏;心有所求,做不得隐者。


王禹偁的春居杂兴二首(相逢山城菊满栏)(3)

(10)

【轻助雪痕归麦垄,暗随春气入梅枝】出自《立春日细雨》。

【董生说】

春雨暖,融雪入泥麦垄湿;春雨清,浥气入木梅枝新。

【董生又说】

“归”、“入”二字潜移默化,为诗人内敛心思所铸,开启宋人诗思归心之先河。


(11)

【才高空有气,官散即无荣】出自《览照》。

【董生说】

才高气盛,才低气衰,己身之感;官大荣耀,官小荣暗,外人所观。


(12)

【身外浮华尽闲物,不将穷达问君平】出自《又和曾秘丞见赠》。

【董生说】

身外闲物,从来都关身内荣辱;世外君平莫非能知人生进退?

【董生又说】

故人为外物所束,方有内物外物之辩,人有荣辱之虞,方有进退之求。


(13)

【未除凡骨无仙分,欲断愁根有醉乡】出自《报饶州马殿院》。

【董生说】

愁情未了,莫贪杯中物,浊了美酒;凡心不祛,莫思云中事,污了神仙。


王禹偁的春居杂兴二首(相逢山城菊满栏)(4)

(14)

【石危君子介,笋乱小人勇】出自《寄题陕府南溪》。

【董生说】

石崖高危耸生,倚天傍云,如君子伟岸耿介,落群独立;竹笋节节拔高,欲刺青天,如小人不自量力,胆大妄为。


(15)

【楼堞依空乘月上,樽垒有酒对山倾】出自《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

【董生说】

登楼望月,心系先贤,多少风流人物,皆衬月晕显;对涧倾杯,意托落日,非常旧事情怀,都随日影沉。


(16)

【命薄任从官进退,道孤难与众浮沉】出自《又和曾秘丞见赠》。

【董生说】

任由奸臣陷害而致朋友不留滞,此道孤之缘也;难与众人浮沉而致名爵不复得,此命薄之由也。

【董生又说】

此二句诗因果互动,真所谓玩弄文字于股掌之中。


(17)

【楼台藏绿柳,篱落露红桃】出自《寒食》。

【董生说】

野篱破院村姑美;红楼高阁闺秀藏。

【董生又说】

诗人以风流艳遇写寒食,古今唯一人也。谓诸多艳遇所涉之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将入土。王禹偁哀时伤世之思因隐之甚深而痛杀人也。


(18)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出自《暮春》。

【董生说】

宝剑磨成,英雄却无用武地,此憾事也。功名既得,两鬓却生斑白发,岂憾事耶?

【董生又说】

前句伤世,后句伤时。春风得意只觉马蹄轻,自古文人伤世必伤时。


(19)

【别酒正逢寒菊绽,归舟应见早梅香】出自《送史馆学士杨亿》。

【董生说】

黄菊园里离别酒,菊香随酒入口离愁走;红梅树下归乡船,梅瓣逐船沾衣归心缠。


王禹偁的春居杂兴二首(相逢山城菊满栏)(5)

(20)

【曾任雪欺终古绿,也从桃映暂时红】出自《公余对竹》。

【董生说】

青竹虽不因雪欺而改青,却会偶因桃映而泛红;君子虽不因权压而变节,却会偶因色诱而生情。


(21)

【有琴方是乐,无竹不成家】出自《闲居》。

【董生制绝句《隐意》】

庐前三簇竹,小盏冒茶香。

傍水调琴瑟,浮云漫北冈。


(22)

【蓓蕾粘枝密作团】出自《杏花七首》。

【董生说】

“粘”为工艺,信手拈来,未添一字,以状杏花,却形象毕现,生机盎然,尽得风流。


【说明】插图来自头条免费图库。

(编辑:董尧、霜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