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徐阶的结局 运气远好于能力和作为的徐阶

徐阶,字子升,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嘉靖二年,二十刚出头的徐阶高中探花,被授翰林院编修。虽然不久之后因父亡守制,返乡耽误了三年,但是徐阶因其才学和很好的声誉,仍被视为朝堂新星。

不过好景不长,嘉靖九年,世宗和当时的内阁首辅张璁有意修改祭孔祀典,去除孔子的王号并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徐阶上疏反对,结果惹怒了张璁,被贬为延平府(今福建南平)推官。

明朝徐阶的结局 运气远好于能力和作为的徐阶(1)

有一种说法是徐阶实际惹怒的是世宗,世宗甚至在柱子上刻下了“徐阶小人,永不擢用”。这种说法出自《万历野获篇》:

徐文贞抗论孔庙事,上恚甚,既逐之,又下旨云:“徐阶天下小人,永不许擢用。”未几超为学使者,超为祭酒侍郎,长春卿,入内阁,继分宜当国,奉世宗末命。

这种说法并不怎么可信,首先没什么其它史籍作为旁证,其次逻辑上也说不通。徐阶后来被世宗自己亲自提拔进内阁,这个明朝最聪明也是最要面子的皇帝,为什么要自抽耳光?(说沈德符编故事为徐阶邀名更可信一些)

虽然被贬官,但是徐阶也因祸得福,获得了当时已崭露头角的夏言的青睐。张璁致仕后,控制了内阁的夏言就开始提拔徐阶并将其作为弟子来培养。将徐阶从地方召回了朝廷,擢升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让他执掌翰林院。

复起之后的徐阶,改掉了之前锋芒毕露的性格,与人为善、礼贤下士。因此徐阶的声望日隆,主动和交往的人也越来越多,让他在朝野内外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但是徐阶很快就开始自己为自己书写人生的污点。

嘉靖二十七年,严嵩利用“河套之议”攻击、弹劾首辅夏言,诬告其勾连边疆领兵大吏。在世宗准备下旨处死夏言时,朝臣纷纷上疏为夏言求情,徐阶却一声不吭,被很多人痛斥为无情无义的小人,积累的声望也荡然无存。

上方怒不省,既而刑部尚书喻茂坚、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大理寺卿朱廷立等议“言罪当死,但直侍多年,效有劳勩,据律宜在议能议贵之条,且词未引伏,或有别情,非臣等所敢轻拟。”

《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三十五》

明朝徐阶的结局 运气远好于能力和作为的徐阶(2)

不少人认为徐阶是忍辱负重、静待时机。那我们来看看徐阶随后具体是怎么做的。

夏言被处死后,徐阶为了改善和新任首辅严嵩的关系,除了唯严阁老马首是瞻之外,徐阶还改了自己家的户籍,目的是迁往江西跟严嵩做老乡。

他将自己的孙女送于严嵩的孙子为妾。妾在明代跟奴仆是一个等级,徐阶的行为等同于认严嵩为主。这还没完,严世藩被斩首之后,徐阶逼儿子徐璠把孙女毒死了!

注:明朝不允许臣民随意迁徙、改变户籍,户籍变迁需要朝廷批准。古代乡谊关系比现代重要的多,官员以地域抱团划分团体是主流(例如明末的齐、楚、浙三党就是通过地域划分的)。

徐阶这么做的效果是显著的,他并没有被严嵩踢出朝堂并保留了翰林院掌院一职,很快徐阶就又迎来了全新的机会。

嘉靖三十一年,世宗命十五岁的裕王和景王同时行冠礼并出阁读书。徐阶借机将自己手下的翰林高拱、张居正等人任命为裕王的讲师。在徐阶眼里,他和他的人(徐阶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掌握了皇朝的未来。

虽然世宗自太子朱载壡病逝后,一直没立太子。但是裕王比景王大一个月,是世宗存世子女中最年长者,依照《皇明祖训》皇位继承人就是他。

世宗最主要的政治宣言就是他的皇位是依据《皇明祖训》而来,而不是什么人给予的。所以世宗一直不立太子,更多的原因不是他在犹豫裕、景二王中选谁,更多的是相信道士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

在严嵩当政的十四年里,徐阶绝大部分时间对严嵩是言听计从,同时对世宗也是刻意的迎奉,一度有了“青词宰相”的美名。

注:青词是道教举行斋醮的时候,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这种文体对格式、押韵等要求很高,写作难度挺大。

明朝徐阶的结局 运气远好于能力和作为的徐阶(3)

但是徐阶也敏锐地意识到,世宗让他负责裕王实际是想利用他制衡严嵩一党。所以徐阶也会在恰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作用,这个恰当的时候就是世宗和严嵩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例如世宗居住的永寿宫发生火灾,世宗想新建宫殿居住。严嵩认为朝廷财政困难,建议世宗搬到别的宫殿居住。平时不怎么吭声的徐阶就站出来坚决支持世宗的想法。

除此之外,忍辱负重的徐阶还做了什么呢?捞钱

有人可能要说徐阶在任上并不收贿敛财,这是事实,因为徐阶自己是不屑于做这种事情的。但是他的家人,例如他的两个儿子就很喜欢干这种脏活。实际上这也是当时朝廷高官贪腐的常规做法(现在也差不多)。

自己在朝堂一副高风亮节的模样,甚至会主动处置几个贪官以示绝不同流合污。但是自己身后的家人、从属狂捞、海捞时,故意装作看不见罢了。

嘉靖四十年,朝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年世宗令景王出京至藩地德安(今湖北省安陆市)就藩。这预示着世宗已经开始为皇朝权力的交接做准备了。为了裕王能够顺利登基接权,世宗除了开始提拔裕王一系官员外,清除原本支持景王并树大根深得严嵩一党也是他的重要任务。

徐阶自然也意识到了世宗的意图,他组织人马开始了对严嵩一党的攻击。严嵩虽然把持朝政十四年,党羽遍天下,但是他面对世宗的攻击仍然毫无抵抗能力。很快其子严世蕃被以通倭罪处死,严嵩也被革职抄家。

终于坐上首辅之位的徐阶,正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看走眼了,入阁的高拱并不把他当回事儿。同时徐阶意识到不但世宗很高兴他与高拱争斗,而且即将继位的裕王也明显更重视高拱。

就在前路一片黯淡时,徐阶的机会又来了。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驾崩于乾清宫,遗命裕王朱载坖继位。隐忍几十年的徐阶准备干一件大事。

明朝徐阶的结局 运气远好于能力和作为的徐阶(4)

徐阶拉拢了张居正背着内阁其他成员和裕王朱载坖,私拟了嘉靖遗诏并诏告了天下:

一念惓惓,本惟敬天助民是务,只缘多病,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惑,祷是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之祀不亲……

补过无由,每思惟增愧恨……

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

这是有明一代最有名的一份遗诏,通过遗诏徐阶把世宗臭骂一顿,把自己二十来年对世宗的阿谀奉承推了个一干二净;并将世宗打压、罢黜的官员悉数复职、召回。一下子就为自己重新赢回了失去了二十年的声望。

徐阶“名相”的美名实际就是通过这份遗诏获得的。但是徐阶的行为也彻底激怒了裕王以及内阁诸臣:

同列高拱、郭朴以阶不与共谋,不乐。朴曰:“徐公谤先帝,可斩也。”

《明史·徐阶传》

高拱因此事对徐阶深恶痛绝,并且开始和他正面对抗。但是此时穆宗刚登基还给予不了自己恩师太大的支持,高拱反而很快被胡应嘉、欧阳一敬给逼出了朝堂(致仕)。高拱和穆宗都认为这是徐阶指使的,这也让高拱对徐阶起了杀心。

随后给事中张齐出于私怨弹劾了徐阶,徐阶例行的上奏请辞。虽然朝中百官纷纷上疏挽留,但是穆宗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徐阶的辞呈,直接把他赶回了老家。隐忍几十年的徐阶,就这么“意外”的离开了朝堂。

注:明朝时朝廷大员辞职往往都不是真辞职。面对弹劾时官员们常常不会自己辩解,而是上表请辞以示自身清白、不尸位素餐。并且通过同僚的挽留表示自己仍被广泛的信任,弹劾乃子虚乌有(前面高拱就是因为请辞但无人挽留被迫真辞职)。即便是真辞职,皇帝为表示对官员的嘉许,也不会直接同意,官员需要三辞。直接批复是一种打脸的行为。

徐阶致仕后,被应天巡抚海瑞抓住了贪赃霸田的把柄,并且紧追不放,大有让他步严嵩后尘的意思。好在徐阶在朝中还有人脉,他用重金(据说是三万两黄金)贿赂了戴凤翔、张居正等人,通过他们在隆庆三年十二月罢免了海瑞。因此时人也开始称他为权奸,“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

此时刚刚重返朝堂的高拱由于气场太大吓死了胡应嘉和欧阳一敬,为了安抚言路诸官以便站稳脚跟。高拱只得表示自己会放下和徐阶的恩怨和大家友好相处。虽然嘴上说放下了,但是高拱并没有放弃对徐阶的打击:

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赖帝仁柔,弗之竟也。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戍。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

《明史·高拱传》

眼见高拱越逼越紧,自己要成严嵩第二之时,徐阶的运气又来了。

隆庆六年五月,穆宗驾崩,刚刚掌握大权的高拱又在遗诏上被耍了。通过遗诏控制了朝堂的张居正、冯保很快就利用两宫太后将高拱赶回了老家。这也让徐阶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万历十一年,徐阶病逝于家中,神宗赠太师,谥文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