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请帖(请帖的烦恼)

沉重的请帖(请帖的烦恼)(1)

随着“红白喜事”的民俗发展,不知从何年何月起,请柬便堂而皇之地走进了你的生活,宴请已成为时下的绕不开的处世方向。所谓红白喜事,红者婚嫁也,白者丧葬也。即是喜事,亲朋相约庆贺一番亦在情理之中。于是乎,便有披红挂白的汽车沿大街小巷招摇过市,宴请之风也随之兴起,由过去的几桌十几桌,发展到时下的几十桌上百桌。据说,车队的长短、宴席的多寡也彰显主人虚荣之心,说是象征人缘的校阅。攀比之风便由此盛行。

沉重的请帖(请帖的烦恼)(2)

起先,设宴的主人大多是老同志为儿女办婚事或者是年轻人为祝贺自己的婚礼而宴请,3、40岁的中间年龄段的人则很少此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上一个年龄段的人子女较多,割韭菜般一荐荐儿常有婚宴之事,而年轻人则一请了事,剩下的就只有被请的份了。这不在经济利益上吃了亏?不知哪位“智者”颇费心机,将这种不平衡的宴请校正为公平的礼尚往来:有婚就有育,有育就可请。于是“满月请”、“百日请”、“生日请”名目繁多,甚至于“10岁正数请”、“12岁自然轮徊请”也应运而生。老将们岂能眼睁睁吃这些后起之秀的亏?于是乎,便也纷纷如法炮制,为自己的孙辈们办起盛大的生日宴。角逐场上竞争激烈,宴请项目与日俱增。如今为老人祝寿已成时尚,诸如“60大寿”、“70大寿”不绝于耳。甚至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寿不同,逢寿必请。遇到黄道吉日或“5.1”、“10.1”新春佳节,一次性收到3、5张请柬也在所难免屡见不鲜。一日,我便连收3张,赴宴时间均为同日午餐。一张是朋友亲自送来,关系自然不薄;一张是不知如何登上大雅之堂端坐在办公桌上的,与女主人父亲也算熟人;这第3张嘛是托人捎来的,男女主人均很陌生,追问使者方知是父亲先前的通讯员,姓甚名谁至今不知,真是请你没商量,且有请必到。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增长,礼金也水涨船高,由最初的100元、200元,涨至如今的300、500元,1千、2千也不足为奇。诸如近亲挚友,或者说某人曾所谓有恩于你,那更是要出高礼。我所在单位不过数百人马,但这种连环式的种种宴请却难隔时日,已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大负担。这不,春节添置一件品牌新衣的计划又要泡汤了。难怪朋友调侃,要不咱们也来个儿女结婚预演,或者离了再结一次?

上述连环请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面子使然。老人要祝寿,儿女要热闹,不请不合时宜。不请也得请,不去也得去;二是交换意识。人请我不请,抛出金钱无处收。对那些有权有势者,更是有求于斯,重金上礼心照不宣;三是天女散花遍地撒网。生人熟人发一张,逮住一个算一个,以致形成了请柬的烦恼。

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