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世人对诸葛亮最为直接的了解。每当读到《出师表》的时候,总能感受到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驱除汉贼,逐鹿中原的拳拳之心,又为最终的结局感到忿忿不平。为先帝遗志,六出祁山, 北伐中原,挥师北上,最终徒劳无功。对于失败的原因,后世有不少记载和解读。但是,在这些曾经旷久的战争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最终失败的结果了?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 ,三国时期著名蜀汉丞相,有着无与伦比的智谋和卓绝的军事才能。“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便是最好的诠释。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2)

北伐的真正动机

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攻打魏国,那就必须要明白为什么要主动出击。是为了达到怎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怎样的战略意图和规划。

第一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完成光复汉室之遗愿。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在汉朝及百年的历史中,算是正统的汉室后裔,在法理是有先天的优势和传承的。刘备起兵也是基于此点,所以光复的理由和政治性很明确。白帝城托孤,刘备的遗言时刻在耳边回荡,作为忠诚和责任的孔明自然是要扛过这面大旗,继续完成刘备没有完成的光复大业。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3)

第二 对于蜀汉内部各势力的整合需求。

蜀汉建国初期,其内部的派系斗争也是问题不少。蜀汉内部的政治集团势力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荆州集团,其代表人物是诸葛亮、庞统、魏延、杨仪等人,是跟随刘备从中原征战开始的亲信。除此之外,第二部分是东州集团,其代表人物是李严,吴壹和许靖,都是原来刘璋的一些旧部。第三部分则是川蜀的益州集团,其代表人物是张松、法正、谯周等,这些人都是益州人士。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4)

所以在蜀汉的政权的整个体系中,各种内部的政治纷争也是有的。在刘备托孤时,对于辅助大臣的安排也能端详出一二。所以对于北伐战争的进行,也是对于蜀汉内部各势力有效牵制和整合,转移内部矛盾。一旦北伐成功,疆土拓展,那么三大集团的矛盾和问题会大大缓解。问鼎中原的机会大大增加。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5)

第三 对于蜀汉国运前途的准备和策划(这也是北伐战争失利的因素之一)。

魏国采取孙资的防御策略,采取了囚笼政策,据守和强化据点和要塞。利用自己地盘大和资源多的特点,实施修养生息,快速恢复魏国实力。对于敌方这种策略,诸葛亮已经清楚的看到未来的趋势。魏国本来就有做大做强的资源,如果给曹魏时间,汉魏两国的实力差距会越来越大。一旦到达一个临界值,就算是有天险阻隔,蜀国的命运也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灭亡。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6)

所以对于北伐的战争方针和政策也是势在必行,也是那个时候最好的一种选择。

然而计划是美好的,现实又是残酷的,六出祁山,最终耗尽蜀汉国力,也没有挽回在战争初期的对比劣势,最终几十年后,蜀汉亡于魏国。对于战争本身而言,不能看一场战斗的胜败,而是从更深层的方向来看战争本身的意义和大势。历史的选择就是这样,后浪推前浪。

北伐失败的真正原因

第一 在天时上的利用,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在三国鼎立后,“兴复汉室”的政治口号已没有多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光环。东汉末年的腐败的政治和群雄割据在大众心目中早已完全丧失,黄巾起义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政治目标,在三分天下后并不被大众强烈认同。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7)

在历次的北伐时机中,在时间节点上的选择并没有优势和利用的时机,除了第一北伐外,诸葛亮利用魏国政权的更迭,曹叡继位,缺乏统治的管理经验。抓住有利时机,决定出师北伐。可惜街亭的失守,痛失好局,蜀军丧失了全部有利形势。诸葛亮只能引兵退回汉中。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8)

其他几次北伐的时间节点都是例行公事的开展北伐,其实在天时上的借用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让魏国有了充分的整备和应对之策。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9)

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成功诱骗司马懿进入上方谷,随后火攻烧之,就当司马懿快完败时,突然倾盆骤雨,满谷之火皆尽浇灭。司马懿成功逃过一劫。 “天有不测风云”,天时和命数帮了魏国。其实在这次的战争中,在地利的运用出现了反转,也算是天时上的遗漏,为魏国的喘息赢得了机会。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0)

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大败魏国,只能说天时已经不在蜀国了,蜀汉的灭亡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1)

第二 川蜀的独特地势,防守的地利反而成了进攻的障碍

蜀道艰难,易守难攻,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对于防守是有极好的帮助作用。但是,如果要问鼎中原,无疑是个很大的障碍。最直接的就是运粮不便。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军队没有的后勤物资的保障,要想打胜仗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2)

在二次兵出祁山时,诸葛亮直接挥师攻打长安,其他小路皆是盘涉艰难,必定要经过陈仓,然而陈仓守将坚决不出,使得蜀兵不得向前,最终也只能退回汉中。在其他几次的北伐之战,皆和军用的粮草不济有莫大的关系,而粮草和道路的崎岖地势有着直接的重大关联。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3)

在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地势问题,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然而天不佑人。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最后秋风五丈原,与世长辞。蜀国失去了最后的智谋和军事的基石,失败已成定局。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4)

在地利上的牵绊,蜀汉的力量在一点点的流逝,最终挡不住魏国的此消彼长,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第三 在人员的拥有和使用上,人和也没有体现出优势

三分天下之前,诸葛亮运筹帷幄,五虎上将的集结,拿到咽喉之地荆州,而且通过智谋得到益州。蜀汉的势力得到大幅提升,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此时的蜀汉达到了整个王朝的顶峰。人员,装备,疆土各类资源可谓随手拎来。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5)

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超出了光复汉室河山的计划。关羽大意失荆州,张飞因鲁莽被弑,刘备意气用事,率全国之力讨伐东吴。征战中,黄忠出战,被射中肩窝,年老血衰而亡。最后蜀军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家底被消耗一空,国力大减。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6)

其实在北伐的时候,留给诸葛亮的将才和谋士并不富裕,五虎上将只有赵云一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道出了当时蜀汉的人才凋零。然而这种劣势并没有止住,第一北伐,诸葛亮用人的失败,街亭失守,共损失11员大将!这对后期本来就人才匮乏的蜀汉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也为后来的几次北伐失败埋下了伏笔。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7)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8)

然而,魏国则是地广人多,各类的武将和谋士层出不穷,“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就是最好的写照。前有张郃、曹真、郭准之勇,“五子良将”不是浪得虚名,而后有司马懿的出现,他善用兵。钟会、邓艾、司马昭、司马师等又是文武双全之人。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19)

一边是地域少,人才匮乏,一边是地域广,人才济济。这样的反差对比,就给本来没有魏国强大的蜀国更沉重的打击。在后备人才的补给上明显弱于魏国,这个差距愈来愈大。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20)

即是有心也是无力,在人和上的拼比也是不如魏国,失败也是之所难免。

第四 国力上的羸弱也预示蜀国的胜利无望

在整个国力上的对比,蜀汉国力羸弱,魏国实力则更强大。魏国州郡数目8倍于蜀汉之多,天下九州之地蜀汉只得了其一。蜀国的地盘就小了很多,地盘小也就代表着战争潜力的不足,蜀汉后期也就只有10万人的常规部队了。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21)

三国统一后全国人口的统计,蜀汉的人口大致在90多万人左右,吴国200多万人,魏国有400多万多人。人口就是基本的单位,魏国光是人数就高出蜀国4倍还多。就军队的数量来说,这个基数肯定比蜀国高出一大截,也起码在40万以上,在战争机器上的投入上,蜀国也是完败。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22)

北伐失败的垂直思考和总结

在天时,地理,人话,国力都不在优势的情况下,其实以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这些因素早就有考虑。然而,诸葛亮依然北伐出兵中原,其实也是想通过战争的方式,制造出变化,从变化中找到可以利用的时机,为蜀汉创造生存的空间。因为他知道,按照魏国既定的国策方式发展下去,蜀国迟早也逃不掉被灭掉的结局,不如制造机会,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北伐的主要战役和意义,北伐中原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历史前进的选择和理由(23)

“得其主,不得其时”。历史永远走在前面,改朝换代和社会进步是必然的,不会因为一个人或一个想法而改变。大汉气数已尽,大浪淘沙,新的王朝总是在后浪。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总能让人浮现出那位勤勉谨慎,事必躬亲,赏罚严明的布衣丞相。这种精神总能照耀和激励我们前进的脚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