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经堂全身正骨(健康就是骨正筋柔)

勤悟本源、广采新知,减少做事情的数量,学会聚焦,只做一件当下最重要的事。

谷经堂全身正骨(健康就是骨正筋柔)(1)

谷经堂全身正骨(健康就是骨正筋柔)(2)

气是原点

中华文化的原点是气,如果没有气就没有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老子道德经文化,是论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二是孔孟文化,是明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是以《伤寒论》及《万病回春》为代表的张仲景与龚延贤的本源文化,辨析人体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强调,能够达到一个符合事物的本来规律就是合理的,称之为自然合理。儒家,孔子是主要偏向于阳。道家,老子是偏向于阴。儒家是阳刚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刚强坚毅、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与时俱进,这是龙马精神。而道家是阴柔的精神,是厚德载物、自然无为、谦虚谨慎、包容宽厚、居下不争。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精神。一个是阳刚,一个是阴柔,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

宇宙万物的本源都是气,万事万物都充满了气,气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它可以小到没有内涵,它可以大到宇宙。有了气,人和万物才能沟通,否则天是天,人是人,万物是万物,怎么连接?就是靠气来连接。

生命活动过程是气运行的一种特有的本质,气不仅是连接万事万物的纽带,还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又叫元气。宇宙万物的生成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太易,就是无,就是空;第二个阶段叫太初,就是有东西了,第一个有的就是气,气之始也;第三个阶段叫太始,始就是形,又有形状了;到第四个阶段叫太素,那就有了质了,所以现在有一个词叫素质。素就是素质的意思,是人的本质。

中国地理环境决定了其有五个大的地理、气候方位,即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和中央,古人通过观察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和中原地区以及每年的天地自然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出了木、火、土、金、水五大类气候、物候特点,总结阐述五种特点:“木曰曲直,火曰炎上,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土爰稼穑”,春天象木,夏天象火,秋天象金,冬天象水,在夏秋之间还有一个季节叫长夏,象土。一年五季的气候流转不息,正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循环生生不息。

通过天地之道的思考进而思考人体之道。大道至简,真正的“道”,即简单的天地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更要尊重这个自然规律,整个人“生、长、壮、老、已”的过程都不能违背这个自然规律。“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阴阳消长道理,人体也要遵循这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阴阳自然大道,调节着不同时刻体内能量的偏移,遵循五行“虚实平调”的法则才会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气一分为二就是阴阳,一分为五就是五行,一分为八就是八卦。整个天下就一个气,别的没了。气聚的时候就为人,气散的时候人就死了。有人说气是物质,有人说气是能量,有人说气是功能。

万物都是秉承天地之灵气而生,所以气都是相通的。但是万物又是各秉一气,人秉的是全气,万物都是偏气,你现在因为生活不规律亏欠了哪一个,那么要用哪个来补,缺什么补什么。

谷经堂全身正骨(健康就是骨正筋柔)(3)

谷经堂全身正骨(健康就是骨正筋柔)(4)

健康就是骨正筋柔

健康就是骨正筋柔。

人分形、气、神。形是基础,气是能量的层面,人的意识,人的精神是神的层面。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骨正筋柔,他的筋一定要是柔软的,他的肌肉也是柔软的。骨正就是讲人的关节,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者说受到外伤,骨架就会偏歪。所以说骨正筋柔是健康的基础,骨正筋柔,能量就畅通,人就有精神。

人体由皮、肉、筋、骨等不同的东西组成,但是更重要的,有经络,有穴位。人体内环境是关于生命的学问!生命之道!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代表着地球在宇宙中运行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能量转化,能量转化带来了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变化,带来了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带动人的生活习惯的变化,饮食的变化。人一生的生长周期由一天的生长周期、一年的生长周期、二十四个节气的周而复始循环构成。

从气的层面,需要让我们的气机保持畅顺,不要让气血漏掉。所以我们要通过身体的锻炼,练体以固精,让身体里的精华得到固摄。通过我们的肌肉、筋骨的锻炼,我们肾气、脾胃之气都可以得到固摄。锻炼时你就会运化你身体的整个气血,所以你越锻炼,身体就越通透。

经络是中华文化的特色,经络既不是神经也不是血管。平常讲“精气”,它绝对不是可以看到的。它在体内有运行路线,在体外也有运行路线,但人一死,它就没了,它只存在于人的生命中。

气,通过穴位的刺激、针刺刺激,可以改变“气”的流向、“气”的大小、“气”的强度、“气”的频率等。人通过“气”上运行,就能达到的能量的一个平衡。那么这个状态也能够间接地来调“形”、调神。

五行为什么叫“五行”?行者,行阴阳之气也。五行中蕴涵着阴阳之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太重要了,比方法重要得多,可以压缩成四个字,阴阳中和。养生方法主要是四种,第一是饮食,食饮有节,第二种是起居,起居有常,第三种是运动,运动适量;第四种是精神,神清气爽。

养生心要静,静能生慧,静能生智,让你用智慧处理各种事情,就会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身要动,我们不是运动员,所以要轻运动,勤运动,只要动,动则生阳,阳气通达,气血流畅,筋骨强健,百病少生。营养均衡不过剩,就会不得或少得代谢病,这就是养生三要领。

中华的五行与五脏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人都由五行构成,五行不仅构成了我们的器官、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它还构成了情绪和灵魂。例如说心主血,火是跟心相关的,心又主喜,就是你的情绪和你的身体又相关联。每一脏都主一个情绪,心主喜,肝主怒,所以在对人做调理的时候,也是对某个器官进行调理,你在对身体进行调理的同时,你就对他的情绪做了调整。

其实人的健康,跟心理因素、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联。一个人得病,病因可能很复杂。怎么样去分析、判断,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办法?有时候就是靠心理疏导,有时候没吃药就好了一半了,那说明什么呢?很多健康的因素在心理。

有事慢慢来。养生就是讲精气神,精是生命的精微物质,气是生命能量,神才是生命主宰。五脏叫做五神脏,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神魂魄意志,是人类最高生命活动的最高体现。你遇到什么情况千万就不要急躁,做什么事情要慢慢来,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守中央,通四方。中央就是脾胃,健康取决于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因为饮食一进入身体,就来到脾胃,如果脾胃被伤到,那我们的气血就不能通达整个身体。甚至不能跟外界有一个很好的连接。达四方,就是除了肢体,还有跟外界的交流,所以健康不只取决于身体,还取决于他跟外界、跟人的交流,与工作和家庭的沟通是不是顺畅的。

谷经堂全身正骨(健康就是骨正筋柔)(5)

谷经堂全身正骨(健康就是骨正筋柔)(6)

顺四时而生

顺四时而生。

中国人的饮食跟时空是对应的,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季节吃什么。饮食应该是应时,应季。然后到了什么样的季节或者时辰,我们吃什么样的东西。

呼吸是一个监察器,正常状态下,呼吸应该是自然的。但是,身体、心念、思想堵塞了,你会观察到他气是比较短的,还有比较喘的,身体不健康的一个状态。

阴阳中和,就是儒释道共同的精神,都讲中,都讲和。儒家叫中庸。道家讲中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佛家讲叫中观,中观用八个不来解释,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不常不断。三家都讲和,儒家叫仁和,道家叫柔和,佛家叫圆和,所以“中和”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而阴阳中和就是养生的最高原则。

中和之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也是阴阳之道。奥妙都在这个道字上,融合着自然之道,生命之道,天人相参、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数千年中国人就在践行这个道,中和这个道。

天人合一、“顺时而为” 讲述了中华的养生理论。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养心就是发现自己的本心。各从其欲,各随所愿。保持生命的跳动,我们必须学会有节奏地消耗和更新精力。气就是血的引领者,气血畅通就说明这个地方健康了,每天让气血多流动。

健康的生命就是要让它自然的,适应它的自然状态的发展,均衡饮食就是最好的养生。蛋白质是人体最需要的,特别要吃蛋白质高的。睡眠的本质是放松,放松的本质是与天地相连,回归本心。积累的过程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概括,二是灵活。

顺四时则生。顺应了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那你就老得慢。为什么要顺四时呢,春天的时候,万物都在生发中,人的气血是从内脏向外走,毛孔逐渐地打开。到夏天的时候,所有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而里面相对的不足。秋天只要秋风一起,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了,外面相对的 能力减弱了。 所以这样的一个过程,人在这种四季的变化中,他的整个的气血的运行,必须顺应这个规律。你顺应了这个规律,就会保护你。

如果你把你的生活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调整好了,把顺应四季变化的节奏调整好了,你的健康就有保障。

WHO说到影响人类健康和长寿有四个要素,60%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也是养生的重点内容,所以养生就是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生活于天地之中,呼吸天地之气,饮食皆从自然而来,居处动止无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人身气血变化必然与天地自然的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人身的气血状态正是天地自然气候变化的缩影。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生活的本质是选择和交换!你的现状,就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养生就是养心,养心就是养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