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佛教对外较为熟知的四句偈,它的意思是只要心中清净,就不会受到外部的干扰。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1)

这是佛教中很典型的四大皆空,沉心修炼的教化句偈,是唐代高僧慧能对神秀大师“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反驳。

慧能认为只要心中像台镜一样明亮,本来清净,又何故会沾染上尘埃?自然也不需要不断地去擦拭不存在的尘灰去保持他的明亮。

这种心中清净一直都是众僧追求的最高境界,菩提树下打坐感化,潜心钻研佛法,以致得道成佛。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2)

但凡俗的东西总是多有侵扰,真正能够做到心如明镜的还需是大勇者。我们如今在寺庙宝殿中见到的佛像,都是少数僧众中的大能者。

而我们熟知的如来佛,即释迦摩尼,就是在寺庙大雄宝殿中常驻的佛像,为何称为“大雄”?大雄宝殿又是怎样的佛才能入主?

大雄宝殿名称的由来与供奉对象

“大雄”,说文解字来拆分,“雄”由左边的“厷”和右边的“隹”组成,“隹”我们知道是鸟的意思,而“厷”与偏旁部首搭配往往都表示一个有力量的部位,所以“雄”字就是力量大的意思。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3)

而“大雄”,即用两个“大”来表示心有天地,心胸宽阔而道德高尚的意思。

另外一点,就是如来佛,即释迦摩尼的德号就叫“大雄”,传闻他的巨大的法力,能够降服烦恼魔,阴魔,死魔和天魔四大魔,而备受敬仰。

大雄宝殿的名号由来就与释迦摩尼相关,因为大雄宝殿供奉的就是释迦摩尼,所以供奉他的宝殿以他的德号来命,也有展现寺庙中众佛佛法无边的意味在。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4)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大的是寺庙才能够参拜释迦摩尼,因为大雄宝殿也只在一些大的寺庙建设。

它就是整个寺庙的核心建筑,也是寺庙的正殿,僧众朝暮集中修持也都在其中进行。而僧众在殿中修持也代表着传持正法,有以佛威力,雄镇大千的内涵在。

大雄宝殿中供奉的对象除了如来佛释迦摩尼,还有一些菩萨,观音和罗汉护法的佛像在,但是如来佛一定是居于大殿正中作为主尊佛像。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5)

大雄宝殿中的“宝”字,则指的是佛教中的“三宝”,他们分别是佛,法和僧。佛便是像如来佛一样圆觉通慧的大能者,法指佛经教义,而僧,显而易见是寺庙中传授佛理的僧众。

“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殿也是以这三宝命名,若是心中有求,才会入殿参拜求遂愿,或是求通透,净心。

前来拜佛求缘的人,也都相信有“大雄”如来佛坐镇的寺庙,必然能雄正大千,所愿顺遂。

佛教的传播

释迦摩尼,古印度人,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教弟子尊称其为释迦摩尼。作为佛教的创始人,他创建的佛教及他个人对于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6)

印度关于释迦摩尼的影视作品

佛教几乎影响了全世界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5%的人都信奉佛教,且从公元前6至5世纪创建佛教开始,到现如今佛教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更是与佛教结缘的主要地区。

释迦摩尼一直被认为是释迦族的圣子,他本人也是释迦族的王子,传闻他在青少年时便感佛缘,对世间的生死看得极淡,凡尘中的诱惑也不能搅动他的心湖。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7)

在29岁的时候,出家修行,在印度河地区传授佛理,创建佛教,并最终得道成佛。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佛教向外传播,公元纪年左右,佛教传入中国。当时中国处于汉朝时期,汉朝的皇帝对于佛教也新奇又乐意。

迎请高僧、引进佛教,佛教便开始了在中国的传播。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8)

公元67年,汉明帝又着手在洛阳建筑了寺庙,又派遣人出使西域求佛学典籍和佛像回国,将它们置于寺庙中。

后来,又请人翻译了佛经,有了看得懂的经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更为快速和流畅。又因为皇帝的支持,一时间上下朝野,百姓都大为信奉,参拜供香火也成为平常事。

在往后的融合中,佛教在中国甚至有了本土化的改进与本土的意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9)

成为本土化的宗教,佛教与真正本土的道教与儒教也进行了一番接触与融合。在统治阶层的支持下,佛教最终完美融入,与其他宗教相伴而行。

而佛教中的一些大道理,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的言行及想法有所制约。悲悯,大度,从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俗语对于人们的思想,情怀也都有影响。

佛教的一些处世态度,甚至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10)

破损的佛教古画

可以说,佛教对于中国的影响渗透到了所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佛理的影子在,我们的民族性格也在佛道儒三教中孕养。

如今,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中也有佛教的因素在,一些生活方式的导向也会和佛教相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变得多元化而趋向于有容乃大。

在许多地方,都还能看到一些寺庙成为许多人游行的必经地,抱着虔诚的心态去上柱香,愿平安顺遂,合家欢乐。

小结

寺庙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的如来佛,被多次地引用到了书籍,话本中,他承载着一地的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也是困境时期一种精神上的倚仗。

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为何寺庙都有大雄宝殿)(11)

我们不需要定性宗教信仰的真实性,只要是以积极的正向引导为主,不会损害社会秩序,那我们就会包容文化的多样。同样我们需要认识到佛教的的确确融入了中华主流文化。

“大雄”释迦摩尼的形象,也是我们宽容,包容性格的形成的榜样,心中清净,做人做事通透,或许也是我们应该多关注的东西。

大雄宝殿上聆听了许多的心愿,以香火供奉,倘使以足够虔诚的心去践行其他事,除了生死,周身阻碍也会退撤一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