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谈长高秘诀(营养师婆婆带娃不到一年)

说起孩子的身高,是让大家都头疼的一个话题。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身高不足一米六,丈夫身高一米七五,朋友一直担心儿子以后遗传到自己的基因,成了小矮个,未来娶媳妇都成问题。

而且现在小孩已经成初中,正是个子发育最猛的时候,可他的个子还是班里男生的“吊车尾”,甚至还不如有些发育快的女同学高。

为此,朋友特别焦虑,四处打听长高的秘诀。最后还是她婆婆看不下去,从外地赶来让儿媳放心把孩子交给她带,毕竟做了多年营养师,总比外行人要强一点。

儿科专家谈长高秘诀(营养师婆婆带娃不到一年)(1)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结果婆婆带了不到一年,儿子还真的长高了十厘米。朋友直呼神奇,四处分享她婆婆的带娃经验。

以下内容,多为婆婆口述加上朋友后期的补充整理,以第一人称视角来看。希望可以给各位父母一些帮助。

一、先养出孩子的胃口,食补注意补锌

很多小孩身材矮小,长得比较慢,而且体重又不达标,平时挑食、偏食甚至是厌食。

多半都是因为身体缺锌引起的,就像我家的孙子,正是“饿虎扑食”的年纪,每天却只吃得下一碗饭,看着就病恹恹的,怎么长得高呢。

儿科专家谈长高秘诀(营养师婆婆带娃不到一年)(2)

我见过很多家长,每次提起长高个,补营养,总会想到钙,却忽视了锌元素的重要性。

锌元素是一种辅酶,它能激发身体特定酶的活性,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对孩子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旦缺乏,就容易出现发育迟缓(长不高)、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感冒)、味觉下降(偏食、厌食)、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通常正处于发育期的小孩,各项机能在快速成熟,身体会消耗更多的能量物质,锌元素也是其中一种,如果日常饮食营养不够或者搭配不合理,孩子就容易缺锌。

儿科专家谈长高秘诀(营养师婆婆带娃不到一年)(3)

如何补锌?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例如红肉、贝类食物、动物肝脏、菌类等都含有足量的锌。

其中牡蛎和瘦肉的含锌量是相对较高的,尤为是牡蛎,大约100g里面就有71.2mg的锌。

建议平时可以多给小孩吃牡蛎瘦肉粥,大约一周可以吃1~2次,日常也注意多给他们吃一点牛肉、猪肝之类的,还能在补锌的同时,补充铁质,调养好他们的气血。

二、再刺激骨骼发育,补充钙质

钙质,对身高发育的促进作用,想必我不多说大家也知道。

儿科专家谈长高秘诀(营养师婆婆带娃不到一年)(4)

处于发育期的孩子,骨骼在快速增长,需要不断地合成骨基质,在这个过程中,会大量的消耗血液里的钙,需要从外部摄入足够的钙元素,才能保证机体血钙的平衡。

如果肠道摄入的钙量,不足以抵消掉身体的消耗值,导致血钙失去平衡,那么身体的激素调节就会降低骨骼中的钙沉积,身高发育也就会变缓。

所以,差不多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前,父母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给孩子补充足够的钙质,为接下来孩子的骨骼发育消耗提前做储备。

儿科专家谈长高秘诀(营养师婆婆带娃不到一年)(5)

食补就是相对安全又合适的一种方式——

首选的就是牛奶,里面的含钙量较高,而且容易被孩子的肠胃消化吸收,每天可以让小孩喝1~2杯250ml的牛奶。

如果乳糖不耐受,也可以选择无乳糖的酸奶或者是吃奶酪、奶片等。

另外,鸡蛋、虾皮、鱼、深绿色蔬菜等食物中,也富含优质蛋白和钙质,可以适量多吃。

当然,除了食补以外,平时也要注意多带孩子晒晒太阳,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不然补再多的钙,最终也无法沉着在骨骼上,反而得不偿失。

儿科专家谈长高秘诀(营养师婆婆带娃不到一年)(6)

三、除了合理饮食,还得搭配中高强度的运动

我见过太多的父母过于心急,为了孩子长高,每天让他们大吃大补,可最终光长肉、不长个。其实,发育期的孩子体重在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内,才有助于促进骨骼发育。

如果每天大吃大喝,容易引起肥胖,影响身体健康不说,还可能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身高,进而诱发第二性征提前出现,性早熟也跟上找上门,将来小孩反而可能没同龄人高。

所以,父母们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另外要搭配中高强度的运动。

儿科专家谈长高秘诀(营养师婆婆带娃不到一年)(7)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中就有提到,6~17岁的孩子,每天至少要保证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

像我家孙子,现在每天要完成60分钟的跳绳,课余的时候还会打打篮球或者羽毛球,这些伸展跳跃运动,既能够帮助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避免肥胖,还能让身体分泌出生长激素,刺激骨骼的发育。

正是做到了以上几点,才能帮助孙子不到一年长高了十厘米,如果继续坚持,想必以后还能有大突破。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今年多高?你们有什么长高秘诀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