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各主要流派(不同视域下的京剧流派)

不同视域下的京剧流派 王印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京剧各主要流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京剧各主要流派(不同视域下的京剧流派)

京剧各主要流派

不同视域下的京剧流派

王印祥

今人说起“京剧艺术流派”,多以“生旦净丑”各行文戏演员的“唱”分别之,常常认为唱腔的特色,就是表现和区分不同艺术流派特征最明显和印象最深刻的标志,这样评价文戏艺术流派的特点,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但这是票界人士(业余演员和业余演奏员)比较狭义的理解与诠释,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或有商榷之处。

晚于昆曲300多年的京剧,只有230来年的历史,它之所以后来居上,成为清末民初、解放初期鼎盛时期、“样板戏”时期和改革开放一段期这几个特定时代遍布和主导全国的大剧种,除了文戏“唱、念、做”三种表演功夫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打”的功夫,是必须由科班出身或戏校毕业的专业演员才具备的一种胜任表演所需要的深厚幼功基本技能。

在“生”行中,除“前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魁,“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前四大须生”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武生俞菊笙、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张英杰)、李万春,红生李洪春,文武老生李少春;小生徐小香、朱素云、俞振飞、叶盛兰等,“旦”行中的“通天教主”王瑶卿及他培养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及徐碧云、筱翠花(于连泉)、芙蓉草(阎岚秋)等,“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徳珠,“四块玉”李玉茹、侯玉兰、白玉薇、李玉芝等。“净“行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袁世海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丑”行刘赶三、萧长华、王长林、孙盛武、叶盛章等众多流派艺术家,都是创造、继承或发展京剧艺术流派的大师。其中“生”行中的老生麒麟童(原名周信芳),形成了以“做、念、唱”为主要特色的“麒派”,武生俞菊笙、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原名张英杰)、李万春,红生泰斗李洪春,都以“打”功或以“做”功为特长的功架表演,创立了自己的艺术流派;李少春更是后来居上,他允文允武,集“编、导、演、曲、论”于一身,演遍“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对形成“人物派”与“韵味派”相统一的“李派”和中国京剧院艺术表演风格,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决定性作用。“旦”行中的武旦宋徳珠,以“快、脆、媚、美”的武旦表演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宋派”表演艺术风格。“净”行中的钱金福、许德义、范宝亭以“摔打翻扑”、侯喜瑞以“功架念白”,分别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钱派”、“许派”、“范派和“侯派”武净艺术风格。“丑”行中的叶盛章等,以自身出色的武功表演,形成了“叶派”武丑艺术流派。

另外,乐队由著名鼓师乔玉泉、魏希云、杭子和、裴世长、白登云、王德元、赓金群、高明亮、谭世秀、刘玉泉、王燮元等,琴师(京胡)徐兰沅、钟世章、杨宝忠、李慕良、李铁三、沈玉才、王鹤文和琴师(京二胡)郭根森、张似云等,大锣张昆、叶铁森等,铙钹许瑾忠、霍建华等,小锣王绍明等,都形成了文武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或者成为本行的领军人物。

京剧艺术流派,应该是广义上的美学概念,不仅包括文戏的“唱、做、念”,也应涵盖武戏的“打”(包含摔、翻、扑、舞等);不但包括舞台表演,也应囊括乐队中的鼓师(指挥)、文武场中的琴师艺术流派和大锣、铙钹、小锣的艺术风格,甚至还要把写意或写实风格的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道具、音响效果)艺术,纳入艺术流派的审美范畴。

在票界,有条嗓子可能就能“唱”,但是,当他(她)扮上戏彩唱或演出的时候,“念、做”就会显露出幼功的缺失或表演的拙劣。业余演员在文戏上还能对付一下,要动武戏,则往往比登天还难。票房基于武功的缺陷,往往就多以玩文戏的“唱”见长,久而久之,就会在自己的视域里,片面地谈论京剧流派,单一地以“唱”来评判艺术风格,殊不知“唱”只是形成艺术流派的一个要素或一个方面。京剧表演有“四功五法”,如果只以“四功”中之一种“唱”功来做衡量京剧流派的特征与标志,显然是不客观和不全面的。如果再把五功“手、眼、身、法(范儿)、步”与四法“唱、做、念、打”联系起来,那就更能明显地看出,京剧艺术流派的形成,是京剧艺术在广阔而持久的演出市场上,经过真正懂行的戏曲专家和具有高级审美能力的观众长时间地观摩和评判,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不是什么由“上级”领导或官方内部评定出来的。

票界一般业余演员和业余文武场演奏员,玩玩儿文戏尚可,要弄武戏就相形见绌了,原因就是没有幼功或基础不扎实。当然,票界也有“下海”(转为专业演员,生如言菊朋、奚啸伯等,旦如丁志云等,或转为专业演奏员如李慕良等)的名家,有的甚至成为独创艺术流派的大师,但他们一般都是从事文戏演员居多,也没见过下海的武生、武旦和武净名家,而且他们在数量上比起专业艺术流派演员来,毕竟是麟毛凤爪。

根据上面的探讨,大家可以确信,京剧艺术流派以“唱”为特征和标志的唯一评判标准,是经不起事实证明、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的。

2022年6月29日下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