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的赵盼儿的历史原型(梦华录赵盼儿北漂)

上线三天,刘亦菲、陈晓主演的《梦华录》在豆瓣开分就拿下超8分评分,热度和话题度还在持续走高。网络上,不少网友“催更”,喊话要每天都看到赵盼儿和顾千帆。

《梦华录》主要讲述赵盼儿(刘亦菲饰)、宋引章(林允饰)和孙三娘(柳岩饰)等三名女子携手“北漂”搞事业,最终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的故事。从目前观众、网友的评价来看,刘亦菲的颜值成为这部剧能得到高分的关键,已经30 的刘亦菲,依然灵动如故,由她饰演的赵盼儿,既利落、坚韧,也有识别“渣男”的火眼金睛,可谓“人间清醒”。

作为一部以宋代为背景的剧集,《梦华录》中市井风貌、生活美学也得到了不少观众认可:原来宋朝有不俗的气韵和风姿。宋史研究者、知名历史作家吴钩也一直在关注《梦华录》,在他看来,《梦华录》呈现的宋人生活比较真实,一些小细节也深得他心。

梦华录的赵盼儿的历史原型(梦华录赵盼儿北漂)(1)

《梦华录》剧照

宋代女性经商不算稀罕事

这部剧取名为《梦华录》,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这是一本讲北宋都城东京风俗人情的书。书中描绘了北宋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的生活场景,可以看作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取名《梦华录》,制片方无疑是希望在剧中展现宋朝的文化、经济风貌。

《梦华录》的主要线索,就是讲述赵盼儿、孙三娘和宋引章等三个女人将一间小茶楼经营成东京最大的酒楼。在不少人看来,古代男尊女卑,女性很少抛头露面,真的会有女性经商吗?“是的,在宋代是有女性经商的。”吴钩介绍,“九市官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就是对宋朝女性经商的描述,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的名作《茗园赌市图》中,就有一名提瓶卖茶的女商贩。

宋代医家庄绰的《鸡肋编》也记录了一个开茶坊的少妇:“尝泊舟严州城下,有茶肆妇人少艾,鲜衣靓妆,银钗簪花,其门户金漆雅洁……旁与人笑语,不为羞。”在吴钩看来,如果放在今日,一定是网络上热传的“茶坊西施”。临安名小吃“宋五嫂鱼羹”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女性,叫宋五嫂,原本是“汴京酒家妇,善作鱼羹”,宋室南渡后,南下“侨寓苏堤”,因为手艺很好,“人竞市之,遂成富媪”。

梦华录的赵盼儿的历史原型(梦华录赵盼儿北漂)(2)

宋史研究者、知名历史作家吴钩

吴钩介绍,宋朝政府还设有专管征收商税的税务官,叫作“栏头”,由于男性“栏头”对女性收税多有不便,还出现了“女栏头”,从这里也可看出宋代经商女性之常见。

宋时茶肆遍地 就像如今的咖啡店

剧集的开篇,讲到赵盼儿的赵氏茶铺虽在郊外,但因为有绝色老板娘和她独特的茶百戏,孙三娘的茶点,这个小小的茶铺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点”。吴钩介绍,宋代开茶坊、茶肆、茶铺,确是一门好生意,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就如今日的咖啡馆。《东京梦华录》说,京城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南宋也一样,《梦粱录》记载,临安“处处各有茶坊”,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髅茶坊、郭四郎茶坊、张七相干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茶坊的名字都起得很酷,很抓眼球,很有广告效应。”

梦华录的赵盼儿的历史原型(梦华录赵盼儿北漂)(3)

《梦华录》剧照

在吴钩看来,茶坊在宋代不仅仅是单纯饮茶的所在,还是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高端的茶坊可供“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大众茶坊则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的场所。高档的茶坊布置得非常雅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

宋朝经济发达,一些高端茶坊不论是品位,还是价位都非常高,不过宋人并不会因此而质问“为什么一杯茶汤卖得这么贵”。显然,高端茶坊卖的并不是茶汤,而是格调,是生活方式,是身份识别标准。

站着打官司符合真实

作为宋史研究者,吴钩特别注意到《梦华录》中一个小细节:赵盼儿、周舍闹到县衙门对簿公堂,他们是站着打官司的,而不是跪着听审,“这一细节深得我心。”吴钩说,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在大量的戏剧、影视剧作品中,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到县衙告状都是跪着听审。但实际上,宋朝人上公庭告状,并不需要下跪。“我可能是这一问题的第一个考据者。元明清时期,老百姓才被要求上衙门告状得跪。许多古装电视剧不管演什么朝代都跪,应该是受了明清戏曲的影响。今人也常常以明清想象宋代,殊不知张冠李戴,错将冯京作马凉了。”

梦华录的赵盼儿的历史原型(梦华录赵盼儿北漂)(4)

《梦华录》剧照

“不能说这是导演的凭空想象,因为元代以来的‘包公案’杂剧、评书、小说,都是这么讲述的。”在吴钩看来,生活在元明清时期的底层文人在想象宋代司法庭审程序时,只能以他们耳闻目睹的经验为蓝本。“也就是说,元明清时期的人到衙门告状,或者作为被告人、证人被传唤到案,都是要下跪的。但是,宋人打官司,比如到开封案提起诉讼,是不是也要跪着听审?”

吴钩从宋朝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寻找到了答案。南宋郑克的《折狱龟鉴》提到了两个案例:其一,宋人葛源为吉水县令,“猾吏诱民数百讼庭下”,葛源听讼,“立讼者两庑下,取其状视”。其二,另一位宋人王罕为潭州知州,“民有与其族人争产者,辩而复诉,前后十余年。罕一日悉召立庭下”。《名公书判清明集》收录的一则判词也称:“本县每遇断决公事,乃有自称进士,招呼十余人列状告罪,若是真有见识士人,岂肯排立公庭,干当闲事?”

梦华录的赵盼儿的历史原型(梦华录赵盼儿北漂)(5)

刘亦菲饰演赵盼儿

吴钩认为,从“立讼者两庑下”“召立庭下”“排立公庭”等语,完全可以判断,当时葛源、王罕等司法官在听讼时,是让诉讼人站着,而不是跪着。吴钩推测,跪着受审的制度应该是入元之后才确立起来的,因为元杂剧出现了跪讼的情节;到了明清时,在清初官箴书《福惠全书》中,“跪”已经被列为诉讼人的“规定动作”。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梦华录的赵盼儿的历史原型(梦华录赵盼儿北漂)(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