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白马山(秋游虎背山)

原创:乡野黄梅|徐继良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渐往山里去,山色愈发深沉。秋叶是淡黄的,橘黄的,浅红的,甚或是浅紫的。五彩纷呈,多姿多彩。行走在如歌的秋天,我的心情一如原野,美轮美奂。

秋游白马山(秋游虎背山)(1)

我们说笑着,几个同学相约去我们的母校和虎背山秋游。四十年,时光如流水,恍惚之间,一切如在昨天。梦幻一样的学生时代,浮沉在眼前,让我们激动,让我们感慨。重游母校和曾经劳动过,哭过笑过嬉戏过的地方,大家心情无比激动与兴奋。

秋游白马山(秋游虎背山)(2)

虎背山又叫老虎背。它高峻、陡峭。此刻,它一派葱茏,很美。美的使人留连。它傲立在黄梅县城往西北方走不到二十公里的大庙村。它属大别山余脉,山体俊俏,东西面有两条顺山而下的小河,山被两条玉带样的河水环绕着,山正前方是考田水库,水里倒影秀丽的山影.很多我不知名的小鸟在林中欢唱,山中且怪石嶙峋,像很多调皮虎崽在虎爸或虎妈怀里禧戏打闹。

秋日的天气,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没有太阳的毒晒,也没有秋雨的打扰。几番打探,我们猛然发现,过去的学校已不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们已经到小镇去读书了,原来的母校校址,现在已是大庙村办的一所福利院。一早我们一行就开车来到这里,福利院工作人员听说我们是这里的毕业生,故地重游,很高兴,他们很热情地请我们进屋休息并沏上了香茶.此时我们的心早已飞到了虎背山,飞到了我们魂梦牵绕的山上。稍事休息,我们就动身上山。

秋游白马山(秋游虎背山)(3)

记得在校读书时,虎背山是我校的学农基地。那时山上是银锄飞舞,硕果累累。站在虎背山,山下是书声朗朗,歌声嘹亮。上山的路有点陡,最多一二十米就要转道弯。到处可以看到石块垒起得台阶。全校有几百个师生。忘不了雷雨生校长、王华天班主任,忘不了恩师袁旋凯、雷定国、陈学明、张金火、吴白前、吴启前、严姚龙等老师,忘不了学哥胡建伟、杨光荣,山上种上了各种农作物,有百药园,有红薯地,有花生园。劳动时节,山上热闹非凡,基本上不断人,还引来不少兄弟学校参观,。时隔四十年,如今上山的路没有那时好走,到处是杂草丛生,落满了黄的、红的、浅绿的叶子,它们随着山风在微微起舞。”看,这里有好多花”,不知是那个女同学叫了起来。我一看原来是丛林中盛开着红色、黄色、紫红色的野菊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山花,看着那阿娜多娇的花儿,经山风吹拂,好像在对我们点头致意,欢迎我们这群熟悉而又陌生的游客,同时山风也在轻拂着我们汗流满面的脸,让我们觉得一份凉爽。望着绿油油见不到边的山林,使这久违的山林在我心中增加了几份神秘。

秋游白马山(秋游虎背山)(4)

都说虎背山有仙,我们也想沾沾仙的灵气。在半山腰,映入眼帘的是一小庙,庙里有数十个大小菩萨,还听说庙里抽签很灵,每月初一十五香火旺盛,不少善男信女都来阖拜。有求子的,有求平安的,有求财的.在庙傍边有一小水井,听说抽签的人抽签前都要在这水井洗洗手,洗净手上的污垢,表示对仙人的尊敬。说到这口水井,也很别致,从石缝隙流出的水通过一块有坎的石板,在快要落下时,经山风吹拂和阳光的照射,它就像小姑娘的美丽的七彩裙摆。再往上走三十米,就到达山顶,就能见到通天亭和飞仙石。据说宋飞仙在黄龙潭修行修成正果后,在此石上飞上天庭。至今,巨石上还留有雕刻的“飞仙石”三个苍劲的大字。通天亭也成了善男信女供奉拜仙的地方。站在山背上极目远望,虎焰洞就在咫尺之间。山脚下稻田里一片金黄.一阵山风吹过,大家都感觉有些凉意。有人提议下山。下山的路上,不知是哪位同学领头唱起了在校读书时的一首歌“日照群峰金灿灿,我爱大庙的水和山”我也跟着唱了起来,是啊,我爱大庙的水和山,我更爱曾经学习和劳动过的虎背山。

秋游白马山(秋游虎背山)(5)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