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无可用之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市井百态爱家爱生活​

三十六计无可用之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1)

那个屋子,曾经是我苦心经营的家,每一件家具,每一盏灯,每一块砖,每一寸空间都是我拼死拼活勤俭节约精心布局的。住了十年后孩子长大了,空间明显拥挤,于是决定换个大房子。因为是二楼,也方便老人出入,就留给了公公婆婆住。

搬家的时候,有些不舍,曾还想着留个卧室万一回去休息休息呢。可谁知搬走以后就再没回去过过夜。

此后每次去送东西,尽孝心却都不想呆久了,呆一会就想回自己的家。

今天八月十五月圆人团圆,照例陪着老公回去。一大堆东西自然是要带的,呆了一整天,穿着在外面穿的周武正王的衣服,这一天,别提束缚地有多么不舒服了。

尤其面对叨叨念念的公公,心烦地要命。尽管我内心一直在压抑自己,少说话,多忍耐,可就是不想呆,度日如年的感觉。

我和婆婆在厨房做饭,热火朝天的,公公在卧房刷手机,二郎腿翘着。

一会过来说,“咋不洗点水果?”听好了,他是不洗的,只是下命令。

然后走了,不一会,婆婆在灶台炸糕,我在切菜。公公又慢腾腾地过来了,“把窗户打开呀!这么呛也不懂得开窗户,呛死人了!”然后走了,也不去动手打开。

饭菜上来了,一盘凉粉,好多别的菜。

人都坐定了,婆婆做了一上午饭,满头大汗,“还有凉粉没,再弄点去!”

语气极尽命令式的。

“这一大盘还不够?”我想,但是我啥也不能说。

婆婆却听话地起身进入厨房,不一会又端来一大盘凉粉。

结果,公公根本吃不了,那盘凉粉就剩下了一大半。

前几天婆婆打电话说,家里的卫生间有点漏水。

七十几岁了,啥也得等儿子的,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我让老公趁下午时间赶紧修,谁知他把家具洗衣机搬开后,发现根本弄不来,找水暖工吧。

卧室里说,“大十五修啥修,明天吧。哪有人呢,都在过十五,关门了!”

没人搭理他,他就又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唠叨。

老公叫来个师傅干活,一会说缺个水嘴,一会说缺个弯头,他只好满头大汗出去买了三四趟东西,第四次出去久久回不来。公公似乎是幸灾乐祸的样子,“我说关门了吧,哼,肯定买不上。你看这么久没回来!”

等老公回来,我着急用手指堵嘴嘘~嘘~,阻止他说原因,不然一箩筐,两汽车的话,耳朵都要被炸掉。

唠叨到最后进入厨房说,“我渴了,也没个水。”

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似乎是有所指。

话说多了肯定渴吧。婆婆正在准备晚饭,乖乖地放下手中的活去倒水,毫无怨言。

我提高手机声音听音乐,目的是让耳朵清净一下。

晚上饺子端上来了,羊肉胡萝卜馅。

“不如白菜馅好吃!”公公一边唠叨一边还气鼓鼓地。

我们都知道,真要是白菜馅的,他这时候就爱吃胡萝卜的了。

“那你想吃白菜的,就自己做呀。”他儿子终于忍受不了了。

我笑了!无语!无语!

这话儿子能说,唯独我不能说,不然就是有大不敬,大不孝的帽子扣我头上了。

因为是过节,也因为岁数越来越大了,现在我发现越来越老的公公,气焰没有原来那么嚣张跋扈了,而是和气了许多。

原来是啥样子的,我不说,可想而知,谁都能猜到。

这样的生活在我家绝不是偶然,而是常态。

公公一辈子只是一个老师,我不知道他到底挣多少钱,有多牛。抠搜了一辈子,听到最多的的一句话,就是,“我没钱!”

这话的含义是什么,给我们释放了什么信号,我不知道,也懒得关心!

婆婆是个没有工资,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趁公公不在的时候,我不由得调侃说,“他爷爷啥也不干,天天唠叨你,你也能忍受。”

婆婆竟然说,“人家挣钱呢呀,他开心就好!”那态度,仿佛天底下挣钱最多的就是她老公了,一切就是正常的。

我哑然!

杯具的原因不言而喻,是习惯,是习惯!习惯使然,没有经济自主的家庭妇女,一辈子习惯了被奴役,被驱使。心甘情愿,大气不敢出,怕失去安身立命的依靠。

因为没人敢反抗,便习惯了嚣张跋扈,气焰就会越烧越旺。

然而可怜巴巴地受制了一辈子的婆婆。一见到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子挣得多!”“还是生儿子好,儿子是根!”(我生的是闺女,二儿子家是儿子)

那架势,那表情,完全没有了在老头跟前的低眉顺眼,和气致祥,反而只有颐指气使了。仿佛我嫁给她儿子得感激她一辈子,巴结她一辈子。他儿子也应该那样奴役、驱使我。

晚饭后回到家,我换上家居服,摆烂一样地躺在床上,久久不想动。

心里特别佩服年轻时候的我,竟然能和公婆在一个家住那么多年,数不清咽下多少委屈。

只因为没办法没房子住啊。

老两口,在县城生活了一辈子,退休后,就到城市追随我老公也就是他儿子来了。

那号称挣钱的,牛逼不干活的,指挥人还要骂人的人,一辈子尽然连个自己房子也没有,儿子家就是自己的,养儿防老吗。最后公然公气地住进了我家。

想要单独有个空间,对不起,只能是小辈想办法买房再搬出去。这一折腾,足足耗尽了我们十几年的光阴和心血。

孝敬父母没问题,父母重男轻女也没问题,偏心弱的那个儿子也没问题,谁叫人家生的是儿子。

弱者有理,穷困有理,长辈有理,天经地义。父母的心却自然都在别处。

没理的永远是我这个外人。一切都不是问题,十几年的摩擦,我的心仿佛早已经麻木不仁了!

人到中年,搬出来清净习惯了的我,突然发现再回去,即使一天,即使是我曾经的家。我也无法忍受一个屋檐下有一个从早到晚“鬼见愁”的唠叨唠叨的大人了。

老公回到家,说,“以后不管怎么样,可不能让我爸再来咱家住了。也总算给他们有个房子可以自己住了。大不了,将来他们老了,我自己过去侍候侍候他吧。”

我心释然!

他又说,“唠叨的我也愁死了!不过我爸也就是说话难听,心其实不坏!”

天呢,看来人家自己说啥都行,啥都清楚,还要灌鸡汤给我。可我满耳朵都听的是难听的话,已经顾不上思考背后的心是好的,还是坏的了!

只是想问问,当初那是谁非得逼着我和父母住在一起,去实现你的“家和万事兴”?是谁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得到的回答是,“我管不了父母,也不敢管,更说服不了父母,只能让你委屈了!”

孝顺是应该的,但是他却不知道愚孝却是矛盾变本加厉的的根源。

不过,几十年过去了,他终于成长成为一个还算是个比较正常的人。看世界终于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了。也算是进步不小了。

也许这一生遇见谁都是命定的,结婚不是嫁给了老公,而是嫁给了他背后的整个家庭,没办法!

我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费心经营一个空间躲出去,惹不起我躲得起!

我实在不理解,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就不能互相尊重一下吗?

前十年看父母,后十年看儿女!为人儿女,一定要孝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好像从来没有人要求为人父母也得不断学习怎么去做父母。

看着逐渐长大的女儿,我想,“止于此吧!”

做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孩子愿意听你说话,乐意和你沟通,远比强势和命令和谐。尊重和理解一定是孝顺的前提!

三十六计无可用之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