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各县进士名单大全(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十七)

镇江府金坛县于湛家族祖籍汴梁,南宋时期,于氏先祖由汴梁迁居金坛县洮西王母观一带。经过十几代人的努力,明永乐年间(1403-1425),于家在科举道路上崭露头角,出了该家族第一位贡生于本。于本,字以道,恩贡生,仕至嘉兴府通判,曾督饷安南。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于氏家族出了第一位举人于镒。自于镒之子于湛始,于氏家族累代甲科,先后有25人进士及第,成为金坛最为显赫的官宦世家。

于镒,于盛子,字南金,号契翁,其后裔后世尊称为契玄公,成化十年(1474)甲午科举人,曾任江西万载县知县,务以德化,民甚怀之。于镒平生善读书,尤精于程朱理学,著有《中说》。于镒育有五子:于湛、于浚(字深中)、于瀗(字澄中)、于泗(字师中)、于溍(字炳中)。

于湛,于盛孙,于镒长子,字莹中,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官职方司郎中,出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调江西,升贵州布政使司参政,转河南参政,升山西布政使,迁河南布政使,擢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晋河道总督,迁户部侍郎,官终郧阳巡抚,卒,年七十四,赠右都御史,祀乡贤。子于未,字次公,少有俊才,嘉靖三十四年(1555)乙卯科举人,因严嵩当国,不求仕进,以善行闻,后以子于文熙贵,赠户部主事。

于业,于盛曾孙,于镒孙,于泗(字师中,于镒第四子,庠生)子,字建公,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进士,授浙江嘉善县知县,擢监察御史,巡视边关,仕至提督顺天府学政。侄于廷燮,字调阳,隆庆庚午(1570)举人,万历丁丑(1577)副榜,沉静好古,笃志理学,年甫壮即卒。

于文熙,于盛玄孙,于镒曾孙,于湛孙,于未子,字元敬,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历官员外郎、郎中、大名兵备副使,为官刚正不阿,因得罪上司,左迁福建盐运司副使,官终南京太仆寺丞。兄于明照,字孟阳,万历四年(1576)丙子科举人,有善行。

于孔兼,于湛孙,字元时,号泰景,万历八年(1111580)庚辰科进士,授九江府推官,入为礼部主事,再迁仪制郎中,是东林党重要成员,曾讲学于东林书院,著有《莱根谭题词》流传至今,此外,尚有《春曹奏疏》、《山居稿》等。子:于玉班、于玉瑞、于玉珩等。

于玉立,于湛曾孙,于未孙,于明照子,于文熙侄,字中甫,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为官刚直不阿,因直谏敢言而被罢官,卒,赠太仆寺卿。子:于鉴之,字昭远,与弟于銮少俱聪颖,为钱谦益所赏识,但屡踬场屋,不得志而卒;庶子于鎏,字昭美,有善行,终身不仕。

于玉德,于明照子,于玉立弟,字润甫,万历三十三年(1605)乙巳科會試贡士,未参加殿试,仕至福建建宁府通判,升王府审理,未赴任。

于仕廉,于盛玄孙,于镒曾孙,于溍(字秉中,儒士,仕至楚王府审理)孙,于束(字公简,庠生)子,字元贞,又字元淔,号振方,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升山东按察使司副使,迁陕西布政使司参政,历官浙江按察使分巡台州,擢江西右布政使,迁广西左布政使,晋南京太仆寺卿,调通政使司通政使,官终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 甲申之变后,绝食而亡,年八十有六。子于厚生,字载甫,明亡,终生不仕,以诗酒自娱;于东生,字寅旭,以父荫为官生。

于颖,于湛元孙,于之镛子,字瀛长,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升工部员外郎,出知西安府知府,迁顺德府,调绍兴府知府,迁督粮道,升按察副使,官终宁绍道。

于重庆,于湛玄孙,于之镇(字定我,郡庠生)子,字怿先,崇祯四年辛未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重庆府知府,官至山东济南道。

于铉,于湛玄孙,于未曾孙,于明照孙,字耳君,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进士,授浙江长兴县知县,谪迁江西吉安府照磨,升本府推官,署永新知县,多惠政,翰林院修撰刘同升称其三月之治,有百岁之利。历官户部主事,升员外郎中,擢江西南饶道副使,迁岭北道,卒于楚雄府。

于华玉,字璠卿,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进士,历官浙江西安、义乌、福建宁化知县,官终广东岭南道。

于沚,字止水,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升户科给事中。

于明宝,字公安。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官终临巩道副使。

于云石,于玉立孙,字括苍,顺治四年丁亥科進士,仕至河南河内县知县。

于朋举,于之镛(字简修)孙,于昶(字舒仲,邑庠生)子,字襄于,一字念够,顺治六年(1649)己丑科进士,馆选授国史院检讨,出为河南分巡睢陈道,迁按察使司佥事,转福建布政司左参政,升四川按察使,擢山东右布政使,官终湖广左布政使。著有《念庵诗集》若干卷,子于焕,字伯章,以父荫赠文林郎。

于嗣昌,于孔兼孙,于玉珩(字佩卿)子,由于其四伯父于玉班(字清卿)早卒,无子,嗣之,字九扶,号毅庵,清顺治十八(1661)辛丑科年进士,授山西襄垣县知县,卒于官。以曾孙于敏中贵,赠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

于栋如,于咏(字逸少)子,字隆九,号蘧斋,康熙九年(1671)辛亥科进士,历官山西襄垣、浙江淳安县知县。淳安故为海瑞旧治,于栋如为官一如海瑞,当地人有海公、于公之称,仕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于汉翔,于孔兼曾孙,于玉珩孙,于嗣昌子,字章露,号岸斋,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科进士,授官中书舍人,迁礼部仪制司主事,历员外郎中,因理学名臣熊赐履荐,出为山西提督学政,因得罪巡抚噶礼而被罢官归里。家居三十载,著书赋诗,泊如也,后以孙于敏中贵,赠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卒,年八十有六,著有《南楼集》、《紫薇集》、《容台集》、《北向吟录》、《野间情诸集》,子:于树范、于梓、于栻、于枋。于树范,字舫斋,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南巡,召试六郡人才,于树范偕弟于枋应试,钦取一等,召入内廷供奉,充武英殿纂修,编辑《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子史精华》诸书,书成,议叙浙江宣平县知县,“治宣十余年,不名一钱,有典衣县令之谣。”

于采,于鲲翔(字逸云)子,于汉翔从子,字君俞,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进士,初授直隶香河县知县,有旗豪犯罪,贿千金而不受,调贵州安平县。丁父艰归,年八十一而卒。子于纯祐,仕至户部主事。

于柟,于汉翊子,于汉翔侄,字让谷,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进士,授内阁中书,仕至礼部主事。

于枋,于嗣昌孙,于汉翔子,字小谢,号午晴,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广西和山东乡试主考官。嗣子于敏中。

于振,于天骐(字千英,诸生)次子,于采族侄,字鹤泉,号秋田,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1723年)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典试河南,署日讲官,出为湖北提督学政,丁母艰归,补行人司副。乾隆丙辰(1736)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仕至侍读学士。于振善诗词,著有《清琏文钞》12卷、《诗钞》28卷及《南楼草》等。子于雯骏,进士。

于辰,于弘基(字远度,廪生)子,于崇基(字至山)嗣子,字向之,号北野,别号后乐,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江西和福建提督学政。致政后,出宦资建“彰赐笃亲苍”,以其收入资助族中及远近考生膏火。于辰“性嗜学,宦归犹手不释卷,诗宗老杜,书法欧阳,著有《学庸》、《精艺制艺》、《不朽经学考》、《史学考》、《后乐堂稽古录》、《永怀集》、《北吟草》、《堪舆经必读》、《地理索引》等书”传于世。

于敏中(1714年—1780年),于孔兼来孙,于玉珩元孙,于嗣昌曾孙,于汉翔孙,于树范子,于枋嗣子,字叔子,又字仲常,号耐圃,又号重棠,别号重常、耐园,乾隆二年(1737)丁巳科第一甲第一名进士,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累迁内阁学士、提督山东学政、兵部侍郎、刑部侍郎、户部侍郎。乾隆二十五年(1760),被任命为军机大臣,乾隆三十年(1765)擢户部尚书。

明清各县进士名单大全(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十七)(1)

状元宰相于敏中

乾隆三十八年(1773)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时下诏征遗书,特开四库全书馆,于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又充国史馆、三通馆正总裁。屡典会试,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于敏中为军机大臣,与太监高云从及封疆大吏相交通,谋取个人私利,为此,乾隆皇帝曾下诏切责:“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 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此事留下了他人生不可洗刷的污点。卒,祀贤良祠,谥文襄。

明清各县进士名单大全(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十七)(2)

双面宰相于敏中

于敏中著有《素余堂集》34卷、《于文襄手扎》 1卷、《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12卷(卷首1卷),纂修有《钦定日下旧闻考》160卷、《国朝宫史》36卷、《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前编》10卷、《后编》20卷、《续编》20卷等,合著有《临清纪略》16卷、《户部则例》120卷、《西清砚谱》24卷。子于齐贤,先于敏中卒;孙于德裕,袭世职,以主事用。

明清各县进士名单大全(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十七)(3)

于敏中书法

于文骏,于嗣昌曾孙,于汉翔孙,于枋从子,字逢伯,乾隆二年((1737)丁巳科进士,仕至湖南会同县知县。子于仕兆,官至顺天府北路同知。

于烜,于汉翔孙,于栻子,字松崖,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进士,历任广西乡试同考官,授灵川县知县,调岑溪知县,因积劳成疾卒于岑溪。

于雯峻,于振子,字次弓,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进士进士,授户部江西清吏司额外主事,历官广西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翰林院编修、提督云南学政,官至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

于鼎,于汉翔曾孙,于栻(仕至通州学正)孙,于烜(仕至广西岑溪县知县)子,字景赵,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科进士,翰林院编修。

于尚龄,于敏中曾孙,字磻溪,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进士,仕至河南陈州府知府,曾主修《昌化县志》与道光《嘉兴府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