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的根源何在(无数次想逃离的真相)

恋爱的人一脚踏在婚姻的门槛上,却迟迟不敢走入婚姻或许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当我们恐惧时,究竟是在恐惧什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恐婚的根源何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恐婚的根源何在(无数次想逃离的真相)

恐婚的根源何在

恋爱的人一脚踏在婚姻的门槛上,却迟迟不敢走入婚姻。或许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当我们恐惧时,究竟是在恐惧什么?

焦虑、欲望和安全感

有一档节目曾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要不要在婚前房产证上加上另一半的名字?”这道题看似一个财产问题,实际是在讨论一段亲密关系中的焦虑、欲望和安全感的问题。

现在有不少公号为博眼球,发布一些文章也对这些不安和焦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真爱就是不用说话就可懂我”“如果没有对你做这三件事就分手吧”……当人们被这些内容洗脑并对号入座时,反观自己感情中的一地鸡毛,便得出结论:另一半对我的关注度太低,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无法让我幸福,对婚姻的恐惧便油然而生。

朋友小希在婚礼前拒绝举行婚礼,原因是礼金没谈妥。她认为,几十万的彩礼才能证明你爱我,而男方则认为,婚后在一起努力比最初给多少礼金更重要,况且自己一下子拿不出来这么多,也不想给父母太大压力。婚礼便在“你不关心我的感受,现在都不愿意依我,以后我肯定更加被动”中拖延下去。

我们总是对婚姻存在错误的绝对化认知:对婚姻中另一半过高期待,认为能够很好关注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才称得上好伴侣。但有很多期待并不切实际,这部分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当生活一帧一帧打碎幻想中的婚姻模样,现实的婚姻逐渐浮现,有人便不肯接受,选择逃离。

关系中的破坏力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戈特曼曾设立一个“爱情实验室”,通过二十年的跟踪研究,他发现亲密关系中最具破坏力的因素是冷漠、指责、不屑、自我防御。

晓晓和男友相处两年了,激情渐消,男友回应越淡,也不和她说心里话。两个人沟通的模式变成了晓晓滔滔不绝地说,男友“嗯嗯”算是回应。有时候晓晓抱怨他太冷淡总是回避问题,男友总是甩过来一句“这有什么,至于吗?”

有时晓晓想让男友跟自己分享一下工作或日常的趣事,问多了,男友变得不耐烦:“能不能让我安静会儿!”晓晓有些委屈:“我只是想多和你说说话嘛。”男友应和着:“那你说啊。”眼睛却盯着手机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也许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冷漠:问对方吃什么,答“都可以。”想沟通,对方应:“别烦我。”

指责:不小心把水洒在桌上,“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不屑:家电坏了没修,“我还能指望你做什么,一点用都没有。”

自我防御:双方争执不下,一方说,“我错了还不行?”另一方答“怎么会,你没错,你怎么可能错呢?”

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感情中的隔阂越来越大,相处越来越被动。时间久了,身虽近心已远,自然对婚姻也无法欣然接受。

积极面对化解恐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在婚姻中获得幸福,但这种美好如何被放大和延伸,恐婚者担心做不到,担心无法维持。

首先,懂得守脑如玉:合理化对伴侣的需求,降低对另一方的期待,提升对自我关注。

所谓“守脑如玉”就是尽可能减少外界繁杂信息对自身影响,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当我们对对方有一种全能的期待时,你往往会发现,现实和理想差距过大,现实中的那个人只是一个普通人:会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会有工作上的各种压力,也会有不良情绪需要发泄……此时,他并非不想关注你的一颦一笑,也并非不爱你,而是他无暇顾及。

这时你就要更多去关注自己的感受,试问一下自己:这段关系中我恐惧的到底是什么?是个人时间被切割,还是遇到一个不满意的另一半?是担心关系中不安多于开心,还是太过依赖对方丧失自我?

先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当下状态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感情中没有那么多的完美,更多的是两个人在平等自愿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为了共同的幸福努力,进而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有力量去面对那些恐惧。

其次,学会积极回应。

“爱情实验室”的研究表明,伴侣间的情感互动对婚姻的幸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实验中,当一方跟伴侣说:“快看窗外的鸟。”有的伴侣会积极地望向窗外,有的则是继续看报纸。经历了六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到后面离婚的夫妻们,只有不足三成的人在当时回应对方。

积极回应在于当一方有表达后,你首先需要传递一个信息:我在认真听你说话。接下来就是合理表达,一段关系中没有一方永远是“常胜将军”,面对自己的错误,事后冷静下来给予回应比冷暴力或者是指责要好得多。

在说出自己需求前可以先思考,对方做了什么事情让我感觉不错?需求得到了满足?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请求:如,你推掉应酬来陪我,我感觉好多了。少一些“你怎么不……”的表达,多一些“我感觉,我希望……”的表达,另一方才能更多地感受到你的积极回应。

感情中,你可能有过许多次想要分手和逃离的打算,但最后又擦干眼泪继续前行,是爱情和希望战胜了恐惧和厌烦。多一点倾听、多一点回应,就会变得很不一样。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