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这7位大国总师)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采冰;誓与风竞速,向海逐浪高。如今,一个个大国重器精彩亮相,让国人自豪、世界赞叹。在这背后,是无数“大国工作者”的砥砺前行、艰苦奋斗。从东南大学走出的一批批“大国总师”正是如此——他们怀揣家国梦想,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奉献、建功立业,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期推送,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其中7位优秀的总师校友吧——

(根据入校时间排序)

“航天老总”——黄纬禄

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这7位大国总师)(1)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1933年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中国航天“总总师”——任新民

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这7位大国总师)(2)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1934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化工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功臣,卫星通信工程的总设计师,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获得者。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

“卫星总师”——闵桂荣

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这7位大国总师)(3)

闵桂荣(1933年6月2日—2021年4月28日),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现东南大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卫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长期从事空间技术工作,是我国人造卫星工程开拓者之一、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开创者,参与领导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及应用卫星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作出系统、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

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这7位大国总师)(4)

林鸣,1957年出生,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并入东南大学)1978级港口水工建筑专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的林鸣,主持建成我国首条、世界最长跨海公路沉管隧道,主持攻克多座国家重点公路桥梁工程关键难题,是我国公路桥隧领域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带头人之一。主持创造的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被授予首届“央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首型预警机空警2000总师”——陆军

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这7位大国总师)(5)

陆军,1964年出生,信息系统与电子技术专家,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985届校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预警机领域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信息系统与电子技术专家,我国首型预警机空警2000总设计师和首型出口预警机总设计师,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担任我国首型预警机空警2000的总设计师;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金牌奖;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5荣获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设计师”——刘晓东

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这7位大国总师)(6)

刘晓东,1970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9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设计师。毕业之后在,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经过20年超大型桥梁设计工作的历练,参与并主持了多座著名特大桥设计,荣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12年荣获中国海员建设工会颁发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功臣”荣誉称号;2015年被东南大学聘为兼职研究员;2019年荣获“2018感动交通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天问一号有效载荷总师”——朱岩

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这7位大国总师)(7)

朱岩,1973年出生,1990年就读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加入了我国空间科学探测总体专家孙辉先的团队,从事电路设计工作。先后参与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双星计划、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等重大任务,逐步成长为星载数据与传输方面的专家和带头人,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016年,朱岩出任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有效载荷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攻破了深空通信大时延条件下的有效载荷运行管理、火星表面严苛环境的适应性等关键技术难关,实现了有效载荷轻量化、集成一体化的高可靠性设计,以及在轨科学探测过程的高效自主管理。

……

(因相关资料有限,本文校友为不完全统计)

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元勋,到如今上天入海的总师,再到每一位助力国家发展的建设者,东大校友始终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屹立于国家事业发展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传承着“止于至善”的东大精神。他们将继续以时代发展为己任,以祖国繁荣为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

更多校园资讯,欢迎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东南大学官微、东南大学北京校友会官微、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官微、东大信息官微、东南大学校友总会官微、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官微、人民网、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官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