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光棍节怎么来的(双十一光棍节的由来)

双十一光棍节怎么来的(双十一光棍节的由来)(1)

“双十一”,阿拉伯数字的表达形式是11.11,因为包含四个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于是“光棍”之义自然而生。关于文化意义上的“光棍节”,其兴起有几种说法,整理了四个版本,分别为校园版、典故版、神化版和博彩版。其中校园版的支持者较多。“校园版‘光棍节’,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土节’,也不是舶来的‘洋节’,乃是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高校中的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之一。‘光棍节’的创意,最初来源于高校大学生们对数字‘1’的联想。因为数字‘1’就像一个形单影只的光棍,而每每在11月11日晚上11点时,校园中往往会听到因有学生敲打脸盆、饭碗、杯子等而出现的‘乒乒乓乓’的声响及男女声部都有的‘光棍万岁’之类的喊声,并间或穿插着‘某某某我爱你’之类的喧嚣,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光棍节’的说法便由此产生。这种‘光棍节’说法的用意,最初主要是用于对在校大学生们的这种带有恶搞的行为与现象的一种调侃的说法。随着一批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近两年,‘光棍节’的气氛竟悄然由校园向社会弥漫,并在网络传媒的推波助澜下,逐渐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一种过‘光棍节’的文化氛围。11月11日便被人称为‘光棍节’,亦称‘光光节’。与之相应,又有人把1月1日称为‘小光棍节’,把1月11日和11月1日称为‘中光棍节’。”应当说,校园版的“光棍节”意义最简洁,同时也最能引起广大“光棍”的共鸣,甚至是非光棍的情感共振。有这样的基础,在后来兴起的“双十一”中,这群人便成为最大的消费群体。

相较于校园版的现代性,典故版从文化根源和民俗特色上更具故事性。“传说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由于当时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便征召了大批国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国人忠于战争,克劳多斯下令禁止人们在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的人也要马上解除婚约。牧师瓦伦丁对克劳多斯的暴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准备结婚的情侣来到神庙请求瓦伦丁的帮助时,瓦伦丁便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仪式。随后,此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多想结婚的人因此来到这里,在牧师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到了克劳多斯的耳里。克劳多斯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命令他的士兵们冲进神庙,将正在为一对新人举行婚礼仪式的牧师瓦伦丁从这对新人的身旁强行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11月11日,瓦伦丁最终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瓦伦丁的朋友们将瓦伦丁的遗体安葬在圣普拉教堂。后来,为了纪念这位牧师瓦伦丁,人们便把‘11月11日’这一天作为‘光棍节’来纪念他。”典故版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光棍节”是源于西方的概念,并非本土化的节日。

神话篇据说这个节起源于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达到和创纪录的8条。其实,设立这个节是上帝的意思。耶稣诞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个光棍诞生了(耶稣到底是不是光棍啊)。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成为一 些光棍纪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为节日,则是1000多年以后的1111年11月11日。

博彩篇讲的是有四个男人,当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没老婆没女朋友没情人也没某某伴侣的那种。他们聚在一起搓麻将。从上午11点打到晚上11点。输赢倒 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过程中,不论是谁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条。于是自始至终,都在,四条,四条,四条。最后有输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说,四 条四条,四条什么啊?另外三个说,四条就四条,还四条什么。四条什么?这本来不算个问题,麻将牌里,四条就是四条,没有四条什么的说话。不过,打完麻将,他们一起去冲澡,把衣服裤子一脱,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输钱的那个人,十分兴奋,边冲水边欢呼,我知道四条什么了,我知道四条什么了!后来,这四个光棍为了纪念终于知道四条是什么,特把这个设为光棍节。事有凑巧,这天刚好是11月11日,日历上,刚刚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条……

不管是哪个版本,“光棍节”折射的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民众在这个都市节日里践行了相应的节日仪式,比如“光棍节”当天,要买两根油条,每一根都掰开,形成四根,象征11.11;要坐11路公交车两次,属于不带有目的地的出行,两趟11路形成了11.11;中午11点11分准时吃饭,晚上11点11分准时睡觉;吃饭的时候要用两双筷子,左右手各一双,同样形成了11.11。不仅如此,网络上关于光棍们的称呼也非常多,如光光、明明、金棍、银棍等。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节日文化。节日里产生消费,这一点自古已然。南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将节日习俗与消费的关系就论述得非常多,其中既有与生产相关的习俗描述,也有节日相关物品的生产与消费描述。传统节日产生消费,这个自不必说,在“光棍节”这样的现代都市节日中,消费的产生也是非常有动力。比如,当天光棍们会购买光棍身份证、印有“光棍”字样的T恤、水杯、手提袋、钱包等等,以此来庆祝节日的到来,同时积极参与到节日中去。此外,脱单派对、集体相亲、光光婚礼等仪式也屡见不鲜。

#媒体人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