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集体西昌学院(延河振翩新华主帜)

优秀集体西昌学院(延河振翩新华主帜)(1)

缪海稜:(1915-1996 )

中国新闻记者、诗人。原名缪光钦,别名雷波,笔名海稜、问津等。四川省西昌市高草乡人,1915年9月9日出生。四川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师六班学生。

幼即喜读文学和历史书籍。在校期间,通过阅读鲁迅和郭沫若的新书,并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萌发了寻求新天地的思想,于是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转入成都建国中学高中部读书。后考入四川大学,参加了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由于蒋介石镇压学生运动,地下党组织决定陆续输送一批爱国青年到延安学习和到山西抗战前线。民国二十六年(1937)缪海稜与“民先队”的几个同学一起,辗转数月,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二月到达延安。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秋考入延安马列学院二班学习,第二年六月毕业,分配到延安新华通讯社工作。

先后在解放日报、新华社中原野战军总分社、第二野战军总分社等机构工作和担任领导职务。亲历了淮海、渡江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组织和领导了这些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战役的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先后担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社长、东北地区总分社社长、新华社总社副社长、编委会委员。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兼任新华社新闻研究部(后改名新闻研究所)主任。1983年参加主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的编辑工作,并发表长篇论文《毛泽东新闻理论与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1979~1986年应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指导教师。还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首都新闻学会理事。

海稜在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一直从事业余诗歌创作活动,关注着诗歌的发展,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诗歌是我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我把诗歌作为革命斗争的战斗武器和鼓舞人民前进的号角。”他在延安工作时期就参加了延安的《山脉诗社》和萧三主持成立的延安《新诗歌会》。解放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诗词》等报刊上不断发表诗词作品。缪海稜业余长期从事诗词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理事,著有诗集《凯旋》,编有《野性诗词选》。著有《论新闻采访与报道》、《三位老记者延安通讯选》(与人合著)等。

优秀集体西昌学院(延河振翩新华主帜)(2)

海稜在工作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