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一张年代久远的发黄照片上,一位老人在烈士园坟墓前泣不成声,痛哭:“爸,我来看您了”。

坟墓前人的心情悲伤而复杂,历经66年的寻亲之路,陈长鸿终于见到了自已的父亲,只是父女两人已是阴阳两隔,这位老人是烈士陈乔年的女儿陈长鸿。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1)

奋斗和拼搏才能换来幸福,不断地努力实现人生逆风翻盘,当今社会的人们大多数追求豪车别墅,追求财务自由,在和平年代的旗帜下,我们才能追求这些物质条件。

殊不知,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要铭记为和平献出生命的革命前辈。

求学之路

陈乔年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让他认识到封建统治下的反人性和黑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童年的陈乔年接受传统的四书五经式私塾教育,后来爆发辛亥革命,新式学堂兴起,他转入新式学堂学习。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2)

陈乔年的父亲是我国革命先辈陈独秀,在父亲的影响下,陈乔年从小心中就升起救国救民的志向。

在学堂中,陈乔年天资聪颖,加上忘我的刻苦学习,青年时期的陈乔年就满腹经纶,才华出众。

有了基础的文化底子,陈乔年和哥哥陈延年去上海学习,不久,兄弟两人都被复旦大学录取,进入高级学府学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先进的思想,让兄弟二人有了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思想也变得先进开明。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3)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乔年去法国勤工俭学,深入学习文化和先进思想,在这个时期,他接受了一种新的革命真理,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

1922年,陈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陈乔年被委派去苏联学习。

为革命献身

陈乔年完成学业之后,从莫斯科回到祖国。党中央委派陈乔年为北京中共组织部长,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他心中燃烧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他的理想是让中华民族崛起,免受列强的剥削压迫。

陈乔年为了印刷革命宣传资料,自已秘密组建了印刷厂,亲力亲为找工人,自已写刊物的文稿,印刷厂白天印刷一般稿件,晚上秘密的印刷革命稿件。

这些稿件宣传了中共救国救民的宗旨,为革命思想做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4)

陈乔年严格执行党的决策,在当时的局势严峻下,陈乔年按照会议决策,组织工人起义,多次死里逃生,但是陈乔年没有怨言。

在李大钊正确的领导,再加上陈乔年严格执行,北方党组织很快建设和扩大。李大钊评价他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战士。

1928年,陈乔年正在主持秘密会议,因为叛徒唐瑞林告密,陈乔年不幸被捕,陈乔年从投身革命的第一天起,就做好了为革命献身的准备,陈乔年知道这次被捕,难逃虎口,做好了献身革命的准备。

敌人确认了陈乔年的身份,对他进行严禁拷打,但是陈乔年咬紧牙关,任何信息都不吐露给敌人,6月,陈乔年被枪决。一代传奇英雄就此消失在历史的洪流。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5)

在陈乔年所在的年代,中国革命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这一代人开始对新中国新道路进行初步探索,他们是革命的先行者,他们怀着救国救民的热血之心,在黑暗中寻找曙光。

陈长鸿被迫交由互济会抚养

陈乔年在北京的工作期间,和革命女青年史静仪相识,两人郎才女貌,有着相同的革命信仰,很快两人坠入爱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次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陈红五出生。两人的生活变得繁忙而甜蜜。

好景不长,1928年陈乔年被捕,史静仪到处打听陈乔年的下落,想方设法营救陈乔年,一旁的儿子疏于照顾,这一年,儿子中途夭折,更加不幸的是,陈乔年被枪决的消息传出。

接连而来的打击,让史静仪的生活疲惫而痛苦,此时史静仪发现自已怀了陈乔年的第二个孩子。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6)

一个女人,在当时的乱世中,丈夫去世,儿子夭折,命运如此捉弄她,史静仪痛不欲生,但是史静仪是坚强的,这年冬天,陈乔年的女儿出生,取名陈长鸿,女孩成为史静仪的精神支柱。

当时的情况很严峻,反动派到处抓革命分子,组织上建议把孩子交给互济会,史静仪去苏联留学,作为一个母亲,孩子就是自已的命,纵然万般不舍,为了孩子的安全,史静仪只能听从组织的建议,史静仪期望局势平稳之后,再把孩子接回来由自已抚养。

艰苦的童年生活

陈长鸿被送入互济会时,还是襁褓中的婴儿,非常脆弱,互济会为了陈长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只能找一个人家代为抚养,这个时候苗家夫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苗家夫妻的女儿刚刚夭折,身份单一,是老老实实的庄稼人,苗家夫妻和陈乔年还是同乡。

夫妻两人将陈长鸿带回安徽老家,尽心尽心地照顾这个小婴儿,命运总是出现意外,回到安徽老家不久的夫妻两人不幸感染疾病。

无奈之下,陈长鸿就被夫妻两人交由陈姓人家抚养。陈姓人家的家境较好,可以给陈长鸿更好的成长条件,夫妻两人不舍地把孩子交给陈姓人家,小婴儿陈长鸿跟夫妻两人的缘分走到尽头。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7)

时值战乱时期,树倾之下岂有完卵,陈长鸿在陈姓人家的生活也很困苦,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都很匮乏,三岁时的陈长鸿感染了麻疹,差点丧命,所幸被当地的中医救治。

儿童时期的陈长鸿的生活非常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仅仅九岁的孩子,自愿去地主家干活,洗衣服,耕地,换取一些粮食果腹。

陈长鸿在童年时期唯一的温暖,是有一个最慈祥的祖母,祖母总是把吃的留给陈长鸿,无微不至的照顾陈长鸿,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温暖。

不幸的是,13岁时,祖母也去世了,陈长鸿觉得自已的天都塌了。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8)

祖母在弥留之际,告诉陈长鸿是被领养的,这个时候,陈长鸿才知道自已的身世,但是当时年龄尚小,陈长鸿也没有能力去寻找自已的亲生父母。

这个时期,史静仪也回到了祖国,开始寻找自已孩子的下落,可是当时的战乱时代,交通信息都不发达,所以一直没有陈长鸿的消息。

参加新四军

1944年,这一年陈长鸿16岁,从小干农活的陈长鸿很干练。一支新四军驻扎在陈长鸿所在的村子,当时流行“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的思想,陈长鸿就在新四军部队当一个洗衣员,陈长鸿聪明伶俐,干活勤快干练,新四军战士都很喜欢她。

陈长鸿是一个好苗子,一个女干部看中了陈长鸿,女干部想让陈长鸿加入他们,就和陈长鸿促膝长谈。

最终陈长鸿答应参加新四军,当时处于抗日战阵时期,鬼子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希望把可恨的鬼子赶出中国。

陈乔年是因为参加革命而被捕,时隔16年,女儿陈长鸿也走向了革命道路,这可以说是冥冥之中天意注定。

童年的苦难生活,颠沛流离的人生,陈长鸿最终在部队找到了归宿感。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9)

陈长鸿在部队积极参加学习,学习自已所在兵种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文化思想,这些教育经历让陈长鸿得到洗礼,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因为做事干练灵活, 思想觉悟高,陈长鸿随部队一起去福建。

踏实能干的陈长鸿很快被提升为班长,后来又被提拔担任仓库管理员。

陈长鸿和福建很有缘分,随部队进入福建后,陈长鸿就在福建当地任职,担任公安局职员,后来在媒人的介绍下,陈长鸿结婚生子。半生漂泊的她,终于有了自已的家。

寻亲之路

有了安稳的生活,陈长鸿开始自已的寻亲之路,苗家夫妻是自已的第一任抚养人,几经周折陈长鸿终于和苗家夫妻取得联系,书信联系之下,陈长鸿知道自已当年在上海被领养,是烈士子女身份,除了这两条有用的消息,陈长鸿再也找不到其他有进展的消息。

陈长鸿又托人去上海互济会寻找,但是互济会已经解散了,这条线索也没有让陈长鸿找到亲生父母。

但是陈长鸿的寻亲之路一直没有停止,多方寻找线索。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10)

而史静仪也一直在寻找女儿的下落。

史静仪和陈乔年的第一个儿子夭折之后,使她伤心欲绝,陈乔年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而献身,陈长鸿是陈乔年的唯一的血脉,意义重大。

自已又是陈长鸿的母亲,天底下哪有不爱自已子女的母亲的?陈长鸿的生活是否快乐安稳,陈长鸿是否还活在世上,这些问号成为史静仪心中的一个心结。

年老的史静仪积郁成疾,身染重病,在病床上的史静仪对自已的姐夫嘱咐,一定要帮忙找到小女儿陈长鸿的下落。

姐夫杨纤如含着眼泪答应这个遗愿,姐夫杨纤如明白小女儿的下落,对史静仪夫妻的重要性,寻找陈长鸿的下落成为杨纤如此生必要完成的事。1969年,史静仪病逝。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11)

当时社会的主流媒体还是报纸和广播电视,人海茫茫,寻找一个没有线索的人困难重重,无奈之下,姐夫杨纤如在报纸上登了一篇文章,“乔年烈士有女陈鸿,天涯何处?”

这则文章一登报纸,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陈独秀的孙女,烈士陈乔年的女儿,这层身份不容小觑,两位烈士都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为后人所敬仰。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12)

陈长鸿偶然也在报纸上看到这篇文章,“烈士子女”,“互济会”,两条线索,和陈长鸿的经历很吻合,陈长鸿多年寻亲之路,终于有了一些眉头。

她心中激起千层波浪,陈长鸿充满着期待,随即,陈长鸿写了一封信给报纸上的地址,等待回复。

杨纤如收到信封,看着寄来的照片和陈长鸿书写的经历,杨纤如确认陈长鸿就是陈乔年的女儿。

但是人生总是许多意外,杨纤如有了陈长鸿的消息,自已的身子骨却垮了,不久后撒手人世。史静仪和后一任丈夫所生的儿子李文,担任起寻找遗女的重任。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13)

为了确认陈长鸿的身份,李文不仅走访来了福建的政府有关部门,又去找了陈独秀研究委员会的有关人员,经过多方调查,最终确认了陈长鸿就是陈乔年的遗女。

陈长鸿写完信封之后,久久得不到回应,陈长鸿觉得面前的曙光又消失了,但是命运总是会给你制造惊喜。1994年,李文夫妇来到福建寻找陈长鸿。

亲人相认

李文敲响了陈长鸿的家门,看到陈长鸿的一瞬间,李文感觉自已的心跳加速,面前的这个老人的面貌和自已的母亲十分相似。

李文说明来意之后,陈长鸿确认了自已的亲生身份,激动得失声痛哭,66年了,寻亲之路有多少期待和失望,只有她自已明白。

陈乔年安葬(陈乔年牺牲66年后)(14)

1994年11月一个清晨,陈长鸿一家和李文一家来到烈士陵园,陈长鸿颤颤巍巍地走到陈乔年的墓碑前,用手抚摸着墓碑,眼泪忍不住流下。

世界上最亲的母女关系,第一次见面,一个在地上,一个却在地下,这一幕让很多人泪目。

陈长鸿一生曲折,终于在白发苍苍之年,找到了自已的归宿。

我们所处的现代,物质生活丰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切是革命先辈所期待的盛世中华。

陈乔年在牺牲前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革命先辈为了探索中国的发展之路,流血流汗,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却无怨无悔。

今日之后代,应当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