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的影院(8-让子弹飞一会儿)

一个人去的影院(8-让子弹飞一会儿)(1)

一个人去的影院(8-让子弹飞一会儿)(2)

一个人去的影院(8-让子弹飞一会儿)(3)

一个人去的影院(8-让子弹飞一会儿)(4)

理解姜文的电影,需要先引入三个隐喻。第一个是政治的隐喻,第二个是意识流的隐喻,第三个是其特有的艺术处理。

姜文至今执导的四部电影,全都是把政治题材隐藏在个人故事中的电影,讨论的政治议题也都是中国社会中争论得最撕裂的那一类。所以理解姜文的电影,必须引入政治的视角,即右翼流和左翼流。如果没有基本的政治认识,则很难看懂《让子弹飞》,和寄寓的各种隐喻。

1、辛亥革命的主导者既有革命者,也有大财主( 黄四郎)。革命成功后,大财主成了新的剥削阶级,而革命者坚持志向,却成了新社会里的土匪。这简直是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到继续革命的必然性的直接论据。

2、普通县官都是跪着给财主要钱的,三七开,真正的统治者是财主。这涉及了当今左右翼最深刻的论战之一:人民的苦难是强权政府造成的,还是剥削阶级资本家造成的。姜文选择了后者。姜文像个左翼意识流一般地认识到:官员们好贪腐的道德亏欠根本不是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官员只是傀儡,收完90年的税后滚下台走人就是。根本原因是阶级斗争;真正的统治者,剥削阶级,靠着他们豢养的假“张麻子”们,把好官都杀死在路上了。

3、县官挣财主的钱,发给穷人。这涉及了左右翼的一个核心争论,强而有力、能与剥削阶级对抗的政府是否有必要?右翼主张强力政府就是坏的,腐败是其必然;而左翼主张要靠“好”的专政来保护人民利益。姜文以县官身份恶斗黄四郎,恰是革命建国后仍要靠专政政权继续与剥削阶级斗争的逻辑。4、叫张牧之的人不能做土匪,人们认为做土匪的就该叫张麻子,而且一定满脸麻子凶神恶煞。这又是群众观点,和精英观点的一次碰撞。一般的自由意识流认为革命者聚集的都是社会上成功不了的一 帮楼逼,为颠覆社会牟取私利才会铤而走险。难道就没有一些有才干有知识的人,因为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而奉献一生投入革命事业?革命者只有“麻子”、不能有“牧之”?归根结底还是自私自爱与仁义的区别。

5、跟“这帮人”“玩不起”的张牧之,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只能上山去做土匪张麻子。而当他真正要解放穷人的时候,发现一定得“玩得起”。拯溺者不得不濡!这是中国人从 儒家到革命者,一切投身于革命实践的人必须懂得的道理。

6、玩阴谋诡计,张牧之被黄四郎三番两次玩残了。好人跟恶狼斗,能靠嘴皮子吗?改良道路,议会民主有出路吗?最后还是要靠暴力革命。

7、四个土匪精英打不下土豪的碉楼,得靠鹅城大众的觉醒和斗争,枪杆子里才出政权!

8、先锋队要做的,把碉楼的铁门打得千疮百孔。子弹打穿的问号在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答案是可以的,剥削阶级的暴行早就已经 教育好人民了,只要把武器发给群众,再给人民一个胜利的榜样,人民就能够团结起来踏破千疮百孔的铁门,势如破竹地攻占碉楼。 作为一个左翼意识的国家,电影的叹息一声中英雄主义情结还是太重了,带穷人分了一个 五代土豪的家产,就急着与敌人惺惺相惜,与兄弟们各奔前程。这是英雄需要的功成身退式的圆满,却不是革命者需要的死而后已式的圆满。胜利不是永恒的,斗争才是永恒的。打土豪分田地,离真正的胜利还远得很,远得很。 但作为观众,无法丝毫苛责?没有姜文这部爷们到极致,却也血腥、 暴力、粗口、自虐、三P、露点的R级电影,如此以来就根本没有一部符合国家普世价值的商业大片了。《让子弹飞》还是把许许多多观众心中深埋已久的斗争情绪,重新以英雄主义的途径给诱导了出来。这是几千篇理论文章也达不到的宣传效果。无论看到右派们在赞美《 让子弹飞》还是大骂纳粹,都是一件乐事。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擅长拍政治隐喻电影,才华横溢又过于自恋的姜文导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