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标解读思路】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⑴三国和西晋的更迭

以思维导图关系图,讲清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背景;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理清三国鼎立的空间关系,梳理好三个政权存在的起止时间、开国者、都城所在地,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思维导图逻辑关系图,简明扼要地归纳西晋的兴亡史。

⑵东晋与南朝政权的更迭

东晋与南朝政权是南方汉族建立的政权。由于政权多而且凌乱,可以用思维导图解读的方式,结构性地展示政权更迭的概况。

⑶十六国与北朝政权的更迭

十六国与北朝政权主要是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帮助学生理清政权更迭的先后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此处可以用思维导图解读、表格归纳法、同类归纳法等方式,梳理这些政权更迭的情况。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⑴民族交融要讲清"五胡内迁"、"北民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三件大事。

⑵一定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要受到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且对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又有反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八王之乱、西晋的灭亡、江南的开发等重大事件讲述,以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内在关系的能力。

⑶创设情境材料,以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方式,讲清民族交融、江南开发的新成就。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孔明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后讲述:刘备三顾茅庐到第三次时,诸葛亮深受感动,为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向刘备和盘托出谋定天下的《隆中对》,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刘备三顾茅庐,成就了明君礼遇人才的一段佳话,同时,也揭开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序幕。

【三国与西晋】

此处教材表述简短,但蕴含的知识量不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

1、三国

⑴导入新课后,教师先以思维导图方式,理清本课线索,解决好学生认知上可能的障碍。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1)

⑵三国鼎立背景:东汉的衰亡

补充一个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方便学生对本目知识的理解。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2)

过渡语:教师指出,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称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中国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

⑶三国鼎立概况:教师可以在此处作文章,落实核心素养要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①利用"三国鼎立形势图",简单描述三国统治的概况,指出此图反映的阶段特征。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3)

阶段特征:中原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中国开发区域向边疆扩展。

②结合三国的开国者、建国时间、都城所在地,讲述三国鼎立的空间关系。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4)

③教师勾画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查阅三个政权存在的起止时间,讲述三国鼎立的时间关系。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5)

2、西晋

⑴以思维导图逻辑关系图,简明扼要地归纳西晋的兴亡史。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6)

⑵史论总结:教师要指出两个重要观点

①政权分立是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②古代政权的兴亡受到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外部民族关系或阶级矛盾的影响。所以,政权内部、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⑶结合"五胡内迁形势图",以历史解释的方式,说明内迁民族、内迁时间、内迁影响,以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7)

【东晋与南朝】

1、政权的更迭:以思维导图解读的方式,说明东晋与南朝政权更迭的内在关系,并简述"南朝"与"六朝"的概念。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8)

2、士族的崛起:以思维导图解读的方式,阐述士族崛起(门阀制度形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士族崛起的影响。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9)

3、江南的开发

⑴讲清"北民"的概念、南迁的时间和影响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10)

⑵创设情境材料,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方式,指出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11)

⑶创设情境材料,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方式,指出江南开发的成果与影响。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12)

【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时期

⑴政权的更迭:此处因为政权太多,学生不好理解,教师可以用同类问题归纳法,引导学生从政权名称、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两个角度加以归纳。最后要特别指出,除了西南地区的"成汉",十六国主要是由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建立。

①按政权名称归类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13)

记住这个公式:16国=1头 1尾 2赵 3秦 4燕 5凉;

解读:1头(成汉),1尾(胡夏),2赵(前后赵),3秦(前后西秦),4燕(前后西北燕),5凉(前后西北南凉)。

②按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归类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14)

⑵民族交融:讲清交融的方式与交融的影响即可

⑶前秦的短暂统一:结合思维导图和史料,讲清前秦政权的发展史和政权崩溃的原因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15)

2、北朝时期

⑴政权的更迭:以思维导图解读的方式,说明北朝政权更迭的内在关系。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16)

⑵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创设情境材料,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方式,分别指出改革的背景、措施、评价。

②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宏观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单元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新视角教学设计)(17)

【课堂小结】

本课包括政权的更迭、民族交融、江南的开发三条线索,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虽然长时期处于分裂状态,但是,在分裂中还是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例如,西晋短暂统一全国,前秦和北魏短暂统一北方。汉族在与内迁少数民族的冲突与和平交往中,逐步地走向融合,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并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