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版半生雪(1940血染山河)

1940年5月1日,日军进攻宜昌和枣阳,对第五战区(李宗仁战区)实施大规模围剿。日军于4月下旬在九江附近组织扫荡,想鄱阳湖,洞庭湖实施佯攻,对湘赣两省进行轰炸,转移重庆方面的注意力。待主力集结完毕,歼灭第五战区主力于唐河、白河、以东的枣阳地区,采取两翼迂回,中路突破的战法,于1940年5月发起进攻。日军第3师团率先自信阳起攻打沁阳,当日即突破第二集团军正面。次日,13师团从钟祥发起攻击,当日突破第33集团军阵地。日军全力推进,直指枣阳。第33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尾追日军并组织伏击。5月4日,日军第39师团发起从中路发起攻势。第11集团军第45军向西南转移,我第84军向西北转移,力图防守枣阳。5月7日,日军第3师团占领唐河。第13师团北进王集,39师团进底随阳店,对枣阳形成合围。但各路日军空隙较大,守军在伏击后,迅速突围。但173师在掩护主力突围,损失较大,师长钟毅阵亡。5月8日,日军攻占枣阳。第五战区准备23个师包围了日军,准备与日军强行决战。5月8日夜11时,李宗仁下令发动总攻。我军6个师从南阳迅速南下,几乎完全包围日军,一场激战就此展开。

10日,日军与33集团军主力发生交火。日军命13、39师团南下,对33集团军发起猛攻。

5月12日,日军两个师团猛攻33集团军5个师。日军集中13.39师团的兵力,南渡汉水反击张自忠集团军,在新野以南第3师团撤至枣阳附近,掩护后方。日军39师团从方家集,南营向南瓜店逼近,16日包围33集团军司令部。战至下午,33集团军第74师与特务营几乎全部阵亡,张自忠腹部中弹,壮烈牺牲。日军13师团突破33集团军主力,向枣阳集结。6月18日,枣宜会战结束。

抗战版半生雪(1940血染山河)(1)

1940年4月9日,德国出兵占领丹麦,突然袭击挪威,击退英法远征军后,于6月10日占领挪威全境。5月10日德军入侵西欧,5月15日、28日,6月22日,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投降。英军退出欧洲大陆,英国本土受到入侵的严重威胁

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正太铁路是日军施行这一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军在铁路沿线大小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均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的兵力守备,并派装甲火车巡逻。铁路两侧10至15公里的要点,筑有一线外围据点 。日军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

在这种情况下,1940年春,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和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聂荣臻讨论确定破袭正太铁路。1940年5月1日,日军发动了武汉会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枣宜会战,在广东方面发动了良口作战,企图对中国政府加强军事压力。在枣宜作战中,日军本无意于长期占领宜昌,但受德军6月14日占领法国首都巴黎的鼓舞,改变初衷,决定占领宜昌,以便直接威胁重庆,动摇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日军航空兵以宜昌为基地,使5月18日开始的日军航空兵对大后方的战略轰炸进一步升级。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下达了《战役预备命令》 ,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在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后规定直接参加正大线作战的总兵力应不少于22个团,要求晋察冀军区派出10个团 ,第129师派出8个团,第120师派出4至6个团,总部炮兵团大部、工兵一部也参战;在其他铁路配合作战的兵力,由各区自行安排。

第129师以主力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1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重点破坏阳泉、张净段;对根据地周围的平汉、德石、同蒲、白晋铁路及邯大、临屯公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破袭;对平辽公路应派有力部队积极活动。

第120师应破袭平遥以北同蒲铁路及汾离公路;破袭同蒲铁路部署应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 ,阻敌向正太路增援,并力求以约两个团进至榆次南北地区,配合第129师作战;对晋西北腹地内各个敌据点与交通线,应分派部队积极破袭。

总部特务团集结于下良、西营地区待命。战役统一由八路军总部指挥,战役发起时间为8月20日。

上述三大集团根据总部命令,重点对正大路和同蒲路北段沿线的敌情、地形、工事和居民等情况进行了侦察和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集团的作战部署,并秘密调集部队,组织参战部队进行短期的攻坚和破路训练,准备物资器材,进行战前动员。地方政府大力组织动员群众,准备各项支前工作。

抗战版半生雪(1940血染山河)(2)

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战斗

第120师决定抽调20个团,重点破击太原以北同蒲铁路和忻静、汾离公路,配合正太线作战。

初期直接参加正太铁路破击作战总兵力约20个团,配合作战的兵力远远超出此数。正太铁路是华北日军的重要交通命脉。破袭正太铁路,日军心然由平汉、同蒲路东西两面反扑。为了阻敌增援,钳制华北日军兵力的机动,相机展开广泛的破袭,收复敌占据点,于是形成了八路军百余团参加正太战役或配合正太战役的局面。

1940年下半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约有27万人,华北伪军约14万人(含苏北)。驻正太铁路沿线及其附近地区的有独立混成第4旅(驻娘子关及其以西,司令部驻阳泉)、第8旅(娘子关以东,司令部驻石家庄)、第9旅(太原附近地区)。百团大战之前,日本中国派遣军于7月20日从华北抽调了6个步兵营和1个山炮营到武汉,增强第11集团军对该地区的守备,其中有独立混成第4、第9旅的部队。加之独立混成第8旅主力在冀中“扫荡”,因此正太铁路沿线日军兵力相对减少。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冒雨通过山谷河流,避开日军外围据点,直接运动到正太路两侧,当晚向正太路全线突然发起攻击,奇袭成功。

抗战版半生雪(1940血染山河)(3)

彭德怀关家垴战役旧址

1940年9月2日,八路军总部命令:从3日起结束正太战役;各集团按8月26日命令的第二步行动方针转移兵力,乘正太路遭破坏后,敌不能转移兵力的有利时机,完成第二步计划的任务。晋察冀军区按照总部26日命令,组织进行盂北战役。第129师由于日军主力反击,转入打击出犯日军的作战,对进击和辽公路,收复和、辽两城的任务,留待下阶段完成。

1940年9月2日起,晋察冀军区部署新的战役行动,以第2、第5、第16、第19团参加主要方向作战,立即向盂县和寿阳以北出动,收复该地区内的敌据点

第120师独1旅于8月23日开始行动,第715团曾先后2次袭击寨子村,同时袭击岚县。第2团破坏峪口至圪洞公路数里,又在班家庄以西山地伏击日军,并连袭石门鄢、寺圪塔敌据点。8月31日凌晨,独2旅第714团猛袭宁武、朔县间阳方口,烧毁了车站,切断了同蒲铁路,战斗毙伤敌120余人,俘日军2人、伪军32人。暂1师一度袭入五寨;决死第2、第4纵队切断了汾离公路,并一度袭入汾阳以西的王家池;第359旅第717团多次击退柳林出扰之敌。

第120师在晋西北先后作战180多次,歼日伪军800余人,攻克康家会、阳方口、平社、龙泉等敌车站和据点,一度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以及忻静、太汾、汾离公路敌军交通线,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使其难以增援正太路,有力地支援了第129师、晋察冀军区方面的作战。

至1941年1.24日,百团大战结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