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提效行动(三治融合走好善治之路)

年前,由巷道镇东联村村民“众筹”的《东联村志》出版了。对于东联村的村民来说,这可是件大事!为了出版《村志》,家家户户都出了一份力。闻着油墨的清香,村民胡生义面露喜色,“当时村上提议要编《村志》,我就积极响应了,拿了1万块钱,村上的事我们都要参与进来”。

乡村治理提效行动(三治融合走好善治之路)(1)

据了解,仅仅10天日子,东联村264户人就捐款26万。东联村村民主动参与村上事务,是全县推行“三治融合”,不断实现乡村善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高台县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为契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路子,努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实现了基层治理“由管到议”、法治意识“由淡到浓”、文明乡风“逐步向好”的转变,全县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自治强基,铺就基层善治之路

好的村规民约,是调动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助推乡村善治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巷道镇太安村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村里闹事的少了,环境干净整洁了,大家办事都有规矩了。”说起村规民约带给村里的变化,太安村村委会副主任吴学珍感触颇深。

乡村治理提效行动(三治融合走好善治之路)(2)

近年来,高台县持续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村级自治组织,修订完善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恳谈会等村民议事制度,为群众搭建了“谈话说事”广阔平台,真正让村民自治“实”起来、“活”起来。指导全县所有行政村制定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管用好用的村规民约,用群众听得懂的“俗规定”“农家话”将勤俭节约、移风易俗、孝老敬老等写入村规民约,做到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将村规民约遵守情况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道德银行等奖励指标挂钩,把环境整治、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等纳入积分制管理,正向引导村民改变陈旧观念、破除传统陋习,不断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村民自治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法治固本,全民守法蔚然成风

“只要开村民会议,我都会把村里发生的矛盾纠纷编成小故事,让村民来评理、法律顾问来讲法,基本上是‘家庭矛盾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村’”。巷道镇东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胡宗仁告诉笔者。在东联村,几乎每月都能上一堂内容丰富、法理清晰地“现场说法”教育课,这一做法已经成为东联村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的“放大器”。

乡村治理提效行动(三治融合走好善治之路)(3)

高台县探索推进法治兴村机制,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不断强化“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法、“一庭三所联动”和“情理法诉”调解机制,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和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构建了以镇村为主、面向群众、立足实际、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为乡村善治提供了有力保障。把法治宣传教育贯穿全过程、融入各方面,有机结合春节、中秋等重大节庆日和党员固定活动日等重要载体,丰富拓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形式,常态化开展以专题讲座、法治文艺节目、举案说法、资料宣传为重点的“法律进乡村”“法律进家庭”活动,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自觉养成学法、用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德治铸魂,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这个月我的积分又满10分了,每月的积分累计起来排前10名的,不仅年底可以评道德模范,超出的积分还可以到文明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骆驼城镇梧桐村二社村民裴希林告诉笔者。

梧桐村以户为单位,对每个家庭文明诚信指数进行登记造册,开展文明诚信积分管理,通过“行为亮分、群众评分、组织赋分”的模式,有序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政策落实、致富带富、文明培树和群防群治等工作中来,建立了大事一起干、好坏一起评、事事有人管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乡村治理提效行动(三治融合走好善治之路)(4)

高台县坚持以道德约束引领治理自觉,发挥德治在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向善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广泛组织开展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通过评星挂牌、表彰奖励,给群众树榜样、给家庭定方向,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为基层德治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泉活水。同时,该县在 136个行政村推行好人好事评议、张榜、激励制度,村村设置好人好事光荣榜,褒奖凡人善举,放大微小感动,让“日行一善、小善大德”成为社会新风尚。探索建立道德典型礼遇关爱机制,精心培育遗体器官捐献群体为代表的“高台好人”品牌,引导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取向,全县累计有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甘肃好人榜”,评选表彰县级及以上道德典型754人(次)、“五星文明户”1.29万户。

(县委宣传部:郭晓芸 张晓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