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街道司法所(天马山街道用爱搭起)

天马山街道位于衡阳市中心城区,天马山司法所便驻扎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近几年来该所积极作为,坚持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得到上级司法行政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21年10月该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

爱山街道司法所(天马山街道用爱搭起)(1)

当好“普法员”,奏响“为民曲”

“基层一线需要直面群众,只有融入群众,了解群众心中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解民忧,为民办实事。”正说话间,有群众来咨询法律问题,该所司法所长忙起身请群众落座,顾不上一旁的记者,就热心给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答疑解惑去了。“这周五上午9点在岳屏社区会议室,我们司法所会联合社区搞一次专门的普法宣传活动,邀请专业律师上课,您到时候一定要过来听啊,”来访群众频频点头,拿着一本《民法典》读本满意地离开了。

爱山街道司法所(天马山街道用爱搭起)(2)

天马山司法所每天要接待、接听几十例群众来访、来电,还要参与、指导调解矛盾纠纷,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近年来随着普法教育的大力普及,群众的法治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我们也会经常性地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开展活动来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

为更好给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天马山司法所积极协调,在街道的支持下建立了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覆盖率100%,每个工作点均聘请了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周边群众提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服务。为解决辖区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工作人员主动寻找案源,积极为弱势群体发声,热心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近年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5件,受援人员113人,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和争取经济补偿1170536元。

充当“减压阀”,架起“连心桥”

为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天马山司法所把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作为首要任务,把多化解一件纠纷、给社会多带来一分安宁作为第一信号,努力为政府领导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尽心尽责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真正充当起缓解党政领导压力的“减压阀”,架起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爱山街道司法所(天马山街道用爱搭起)(3)

2020年9月,衡南县廖田镇村民肖某在辖区某工地务工时不慎摔伤,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其家属在得知此事件后,立马纠集亲戚朋友围堵工地,要求工地负责人血债血偿。司法所在收到消息后,立即前往现场,耐心的劝解主要带头人,从法律、情理多角度进行沟通劝解,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让当事人感受到工作人员确实在为他们的安危着想,激愤的情绪渐渐平息,十来余人逐渐被劝回。接着司法所趁热打铁,和派出所干警、街道干部一起来到施工场地,同公司负责人进行交涉。经过两天两夜的协商,终于达成了赔偿协议,化解了矛盾。事后,当事人回忆当时的情景也说有些后怕:“要不是调解员及时赶到,还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难以预料的事。”

严管“定边界”,厚爱“暖人心”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与常人无异,有正常的工作、生活与日常交际,但是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需要每天通过手机定位管理系统进行人脸签到;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外出需要提前向司法所及上级监管部门请示报告,得到批准才允许外出;每个月有固定的集中劳动、学习时间。他们就是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是指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员),一般由街道、乡镇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加强对这类人员的监管,天马山司法所依托定位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监管,实行“五个一”管控方式,即一日一签到、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走访、一季度一审核、一年一评议,严格做到“周闻其声、月见其人”,至今无一人脱管、漏管。

严管是基础,厚爱才能抚慰人心。除了严格管理,天马山司法所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4名社区矫正对象申请办理了廉租房,并协助25名刑满释放人员办理了城市低保。通过人性化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认罪悔过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较大的增强,还涌现出一批助人为乐的典型事例,受到社会公众表扬。

(通讯员 陈琦 陈琳)

【来源:中国雁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