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偃师区翟镇镇)

近日,在偃师文旅产业大会上展出的一盘盘虫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小小白白的虫子,蠕动不止,让人既害怕,又忍不住关注。

这种虫子就是来自翟镇镇的面包虫,又称黄粉虫,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可用来喂养鸟类、鼠类和金龙鱼等宠物,虫砂(粪)能作为动物饲料,可谓一身是宝。提到面包虫,就不得不说说翟镇镇的“面包虫男孩”——刘义凡。

(洛阳市偃师区翟镇镇)(1)

“趁年轻,回家乡开启自己的小事业”

年仅33岁的刘义凡已经从事面包虫养殖近10年。刘义凡生于翟镇镇北许村,父母均在家务农。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从大学毕业以后,年仅21岁的刘义凡加入了求职的大军,又如愿被内蒙古铁路电气化局录用,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三个月后就升任了小组长。

2011年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刘义凡偶然看见村内有人在养虫子,经了解才知道这种虫子叫面包虫,是个好宝贝:养殖过程没有污染、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但由于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和销售门路,乡亲们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剩下这些老伯们又不会技术,眼睁睁看着好东西没有发挥真正效益。”刘义凡越想越觉得揪心,“我何不趁年轻回到家乡,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既能多陪陪家人,也能开启一份属于自己的小事业呢?”

“多亏了创业贷,坚持着就过来了”

2012年回到家乡的刘义凡,雄心勃勃的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但现实是残酷的,“每天要加工投喂上百斤的饲料,既是体力活也是一场时间战。”创业初期的刘义凡独自承担起整个养殖场的全部工作。由于前期技术不成熟,对养殖温度、湿度、密度等缺乏控制,虫卵孵化率低,加之销售市场没打开,虫子价格低,仅一年刘义凡就亏损了5万元。

技术可以学,寻找销售市场也迫在眉睫。为了拓宽销售市场,零经验的他毅然独自走上了“取经路”。他先后到山东、徐州和南方等数十个地区进行考察,结识了一批新客户的同时,决定再引进面包虫烘干设备做虫干增加产品附加值,但昂贵的加工机器,又成了创业路上的另一座“大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得知情况以后,亲自上门向他讲解当时偃师对返乡创业的青年提供创业贷等优惠政策。

有了创业贷,有了销售渠道,刘义凡信心更足了,除了扩大养殖规模,又引进了洛阳地区首台面包虫微波烘干机。截至目前,刘义凡建立了标准的养殖基地,面包虫养殖规模由最初的500盒扩展到4万盒,年产量突破200吨,每年出口率达50%以上。“创业政策的支持,家人的鼓励,让我坚持下来,一直走到现在。”谈及创业路,刘义凡这样说。

成立团队,带动乡亲们一起创业致富

随着养殖技术精进和销售渠道的拓宽,刘义凡的订单也越来越多。“我现在算是站住脚了,也摸到了门路。要是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干这个行业,大家就不用外出打工,也能留在家乡,为家乡尽力,为父母尽孝。”2018年起,刘义凡开始有意识的向村民宣传面包虫养殖,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主动提供部分资金帮助,逐步带动村民参与到面包虫养殖中来,巅峰时期,仅北许村就有60多家养殖场,直接带动就业200人以上。

现在的刘义凡不再是单兵作战,他成立了公司—夏都昆虫,组建了养殖销售团队,团队有8名成员,最小的才刚满20岁。团队购进了一大批设备,帮本村及周边县市面包虫养殖户加工销售,仅他们团队每年加工销售面包活虫和干虫800吨,折合160亿条,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年带动面包虫饲料,即麦麸、红萝卜、南瓜等农产品消费近2万吨。

有人说,乡村除了黄土和庄稼,生活一眼就能看得到头。但在刘义凡眼里,新时代的乡村不仅风景美如画,而且在这广阔天地间也大有作为。再搭上乡村振兴的“顺风车”,美好的生活正在微笑招手。

如今,刘义凡在工作之余也拍摄短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夏都昆虫”知名度更大了,销路也更广了,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面包虫男孩”。

“下一步,我不仅要建立我们自己规范化的养殖技术和销售管理模式,更要不断地建强自己的思想,争取早日入党,在党的指引下,发挥自己的力量,走好乡村振兴路,为面包虫代言,为我的家乡代言。”(记者 杜仲伟 徐孟国 通讯员 安晓燕 郭盘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