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捕捞鲫鱼犯法吗(4人非法捕捞纳木措裸鲤)

近日

由拉萨市达孜区检察院提起的

丁某某等四人

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

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已办结

丁某某等四名被告

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七个月

缓期一年执行和有期徒刑七个月

同时

四名被告人当庭愿意承担

因犯罪行为造成的

全部生态损害赔偿金32301.45元

并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非法捕捞鲫鱼犯法吗(4人非法捕捞纳木措裸鲤)(1)

据介绍,2021年5月18日被告人丁某某、陈某某、赵某某、西某等四人分别驾驶车牌号为藏CΧΧ081、藏AΧΧ995号车辆,携带渔网1张、防水裤5条、氧气罐4个、用于固定渔网的钢筋5根、多功能锂电池一体机1台、鱼筐1个等工具非法捕捞野生鱼1498条。

经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鉴定,涉案鱼类为纳木措裸鲤。《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关于纳木措渔业资源破坏补偿协议的建议》认定丁某某、陈某某、赵某某、西某等四人在禁渔期和繁殖期非法捕捞,对纳木措裸鲤的种群数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对区域水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建议生态修复方式为缴纳生态补偿金,修复费用为32301.45元,用于次年纳木措渔业资源增殖亲鱼购买费用支出。

达孜区检察院依法向达孜区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丁某某等四人共同承担生态修复责任,赔偿生态修复费用32301.45元,并通过县级以上媒体公开道歉。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是针对违法行为人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在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还应当承担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民事责任。达孜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茹格叶表示,下一步,达孜区检察院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大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办案力度,使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地修复和补偿,实现惩治违法犯罪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局面。

来源: 西藏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