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征最后逃跑了吗(关麟征当团长时和陈诚结怨)

天择杂谈由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1980年7月的香港正是夏季炎热的季节,只有到了夜里才会显得凉爽一些。7月30日凌晨大约两点多钟,香港伊利沙伯医院突然送来了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

关麟征最后逃跑了吗(关麟征当团长时和陈诚结怨)(1)

伊利沙伯医院是香港一所公立急症全科医院,位于九龙油尖旺区的京士柏南部,在当时算是香港最好的医院了,不但设施好,医生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也是最好的。

老人被送来时已经昏迷不醒,据随同的家属讲,这位老人近年来一直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虽然家里人不断地给其看医生吃药,然而老人的健康却一直不好,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7月30日凌晨一点多钟,他突然喃喃自语:冲杀,打死这些日本鬼子。

夫人知道他又是在做梦了,就用手推了推他,老人从梦中醒来,他非常吃力地告诉夫人,说自己感到很不舒服,可能时日无多了,他很想回到家乡看看阔别多年的黄土高原。

老人后来的言语很轻,夫人已经听不清楚了,夫人连忙叫起子女,将陷入了昏迷、不省人事的老人送到香港最好的伊丽莎白医院。

这些医生的经验很丰富,他们立即断定老人是心脏病发作,急忙开始抢救,当他们解开老人胸前衣服的衣扣时,医生们都惊呆了。

只见这位老人的胸前伤疤累累,一道道显目的伤痕令人触目惊心,其中一个头发花白的医生看出这是明显的战伤,他问随行的家属,这位老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伤疤?

随行的家属迟疑的一下便说了出来。这位老人,就是当年威震华夏的抗战名将关麟征,而那些伤疤就是老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日军作战时被手榴弹炸伤而留下的。

在场的人听后,除了肃然起敬外就是深深的震撼,因为关麟征的名头太响了。

虽然医生们进行了紧急的抢救,然而也没有能将这位抗日英雄救过来,仅将这位英雄的生命延续了一天。这位抗战英雄去世的时间定格在1980年8月1日香港那个炎热的日子里,终年 75岁。

陪伴关麟征走完最后生命的家里人这样说道:

“将军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和平安祥,像睡着了一样。”

关麟征出殡之日,黄埔军校各期同学及亲友数百人为他送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大报纸都登载了他逝世的消息和简历。而台湾的报纸也进行了很多报道,其中一位专家在报纸上这样写道:

敢指陈诚鼻子骂的抗日将军走了。

此时的陈诚已经去世15年,其影响力也已消退,所以报纸才敢这样报道。但是有人要问,关麟征为什么要指着陈诚的鼻子骂,要知道陈诚可是国民党内权势滔天的人物,关麟征与陈诚之间同是黄埔系的成员,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呢?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上个世纪初中期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1905年3月18日,关麟征诞生于陕西户县一个耕读传家的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旧文化人,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关志道,字雨东。

关麟征在小时就被父亲关树铭送到农村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关麟征长得虎头虎脑,身体非常结实,他虽然没有达到熟读四书五经的地步,但是对《三字经》、《千字文》等旧式幼童启蒙书籍也都滚瓜烂熟。

9岁时,关麟征转到邻村的苍溪小学读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5岁时,关麟征小学毕业后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走进西安城的关麟征眼界大开。然而此时由于时局混乱,他的家中迭遭变故,负债累累,他不得不中途辍学。

关麟征不得不从省城西安回到户县的农村种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单调的生活,没有前途和希望,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放下了手中的锄头,他实在不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过一辈子。

他告诉父亲决心弃文学武,投笔从戎,他更希望混出一番名堂来光宗耀祖,当然也想多挣点钱来减轻父母的压力,帮家里还清债务。

关麟征的父亲关树铭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支持了关麟征的决定,关树铭认为让儿子闯一闯也好,说不定能闯出什么名堂,即使闯不出来名堂,大不了回来当个农民,反正也没有比这更差的结局了。

关麟征收拾了行囊又回到了西安,由于他身强体壮,所以便找点苦力活维护生计。关麟征虽然在省立第三中学辍学,但是关麟征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所以人缘比较好,有什么同学聚会基本都会叫上他。

1924年初,关麟征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在饭桌上,朋友邓毓玫悄悄告诉他,孙中山在广州开办一所军官学校,正在秘密招生,他准备前往报考,并邀请关麟征一同前往。

关麟征喜出望外,于是便回家筹路费,三天后关麟征携带着家里卖牲口的25块银元作为旅费,和邓毓玫一起上路了。

由于强壮的体格,文化功底也不错,关麟征顺利通过考核,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被编在第三队学习。关麟征为人豪爽鲁直,在校期间,虽然名声不显,但与众同学相处愉快。

在学校期间,蒋介石并不重视关麟征,根本的原因当然是黄埔学生以南方人居多,蒋介石比较喜欢江浙人,对于说北方口音的人都不看重,比如徐向前、杜聿明也是这种情况。

关麟征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军校教导第1团第2营5连任少尉排长,并参加了两次东征。在东征期间,关麟征作战勇猛顽强,渐渐地崭露头角,蒋介石也注意到了他。但此时,关麟征不过是众多黄埔学生中的一员,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特别垂青。

关麟征真正得到蒋介石青睐的时间是在1927年。

1927年8月,蒋介石迫于汪精卫、、李宗仁、冯玉祥等人的压力宣布下野,当时的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的《时代》杂志这样写道:

“征服者”蒋介石在率领他的国民革命军横扫半个中国之后,最近因受到指责而下台。上周他回到故乡暨出生地,上海南边100英里之外的奉化的一个小村庄。”

而国内的主要报纸也报道了蒋介石辞职下野并回到老家奉化的消息,当时关麟征刚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7 团团长,驻扎在绍兴附近的五夫兵营。

当从报纸上得到蒋介石下野后回到奉化的消息,关麟征大为震惊,在他的心目中,蒋介石既是自己的校长,还是自己的总司令,而且关麟征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非常尊师重教,特别讲究师生情分。

所以从报纸上得到消息的关麟征马上驱车前去拜访正在苦闷中的蒋介石。

此时的蒋介石正在生着一肚子闷气,他准备到日本去考察,见有学生能在患难中赶来安慰和看望自己,既感动又激动。在同关麟征的谈话中,尤其他对逼其下野的李宗仁、白崇禧愤愤不平,对掌握军权却未表明态度的何应钦更是痛恨无比,竟挥动拳头,愤怒地说:

“告诉你们黄埔的同学,何应钦反叛了我,你们去当土匪,我当土匪头子。”

关麟征最后逃跑了吗(关麟征当团长时和陈诚结怨)(2)

这是关麟征追随蒋介石数十年来,唯一听到他当着学生的面破口大骂,可见其心中有多愤恨。这一骂便将关麟征骂成了自己人,也让这个操着北方口音的黄埔一期生进入了蒋介石的小圈子。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烧冷灶,这既体现了关麟征的品格,也体现了他的眼光。

接受了蒋介石的命令后,关麟征立即联络大批黄埔同学,公开迎蒋复职,就是这一举动,奠定了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

所以蒋介石经过短暂的下野上位后,便立即启用关麟征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第2团团长。同时任命自己的另一名亲信陈诚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

陈诚就任警卫司令后,大力扩充实力,共组建了三个警卫团,节制两个炮兵团,指挥两个宪兵团,其实力超过杂牌军的一个军。

当时,蒋介石为了加强对嫡系第一集团军的绝对控制,把陈诚的警卫司令部改编为第11师,在师长的人选上,蒋介石准备让陈诚担任,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何应钦的反对,理由是陈诚太年轻,只有30岁,资历也太浅。

蒋介石听从了何应钦的建议,任命投向自己的福建军阀周荫人的旧部曹万顺任师长,由陈诚担任副师长,罗卓英任第11师参谋长,关麟征任第61团团长。这是陈诚与何应钦之间矛盾的起源,也导致了陈诚与关麟征的矛盾。

陈诚对于自己不能当第11师师长,而只能当副师长感到非常恼火,为了挤走第11师师长曹万顺,陈诚让自己的同学兼好兄弟罗卓英,联络该师军官中的黄埔生集体抵制并架空曹万顺。

按照陈诚本来的设想,自己是黄埔的教官,关麟征是黄埔一期生,两人同属于黄埔系,关麟征肯定是自己人,肯定站在自己一边支持自己的。

然而令陈诚非常意外的是,关麟征虽然看不起土匪出身的曹万顺,但对陈诚背地里的小手段更不以为然,觉得不是英雄行为。当罗卓英找到他时,他借故推脱了。不但如此,关麟征还事后对部下讽刺陈诚说:

“陈矮子并不比曹万顺高明,他当师长太矮了,当童子军领袖倒是绰绰有余。”

关麟征的意思就是不满陈诚的小气量。此话不久就传到陈诚耳朵里,把他气得不轻,大骂关麟征是头陕北倔驴、不识好歹。

为什么同为黄埔系的关麟征这样挤兑陈诚,有人说是性格原因,这当然是一个方面,根本的原因还是关麟征不服气,因为陈诚战功不足。

在关麟征的眼中,陈诚是靠溜须拍马和浙江人这两点上位的。还有一点,当时陈诚虽然获得蒋介石的青睐,但是关麟征认为像陈诚这种人不会成为国民党内权势熏天的人物,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自己也是蒋介石的心腹。

不过论权谋与手段,关麟征还不是陈诚的对手,而且在关麟征与陈诚的争斗中,蒋介石更偏向于陈诚。

不久,心存不满的陈诚借故把关麟征推荐到杂牌师新编第5师任副师长,排挤出了第11师,蒋介石同意了陈诚的建议。

很快,得势的陈诚又利用部队整编的机会,把关麟征所在的第5师裁撤,关麟征从一个即将冉冉升起的战将新星,一下子被撸成了后备部队第1教导旅第1团的团长。

看着其他黄埔一期同学胡宗南打仗不行,靠着浙江人的关系竟然一路高升,气得关麟征牙直痒痒。而由于关麟征与陈诚的矛盾,他对蒋介石也有了一些牢骚,觉得他任用亲信,曾对手下的将领抱怨说:

“北伐打天下靠的是黄埔学生,北伐成功,掌权的却是半路出来的浙江帮!”

从此,直肠子的关麟征对一肚子弯弯肠子的陈诚痛恨不已,立誓报复。不过此时的蒋介石手下缺能征善战的将领,而会打仗的关麟征仍然被蒋介石委以重任。

1932年6月,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进攻鄂豫皖苏区,关麟征任第4师独立旅旅长,奉命随徐庭瑶第4师进攻鄂豫皖,与邝继勋率领的红25军激战于霍丘县城。

同年7月,他又率部西攻,在砖佛寺遭到同是黄埔一期同学徐向前、蔡申熙、陈赓率领的红军2万多人伏击,前卫团被红军小部队一击即散,关麟征以独立旅长、前卫指挥官之尊,高呼“跟我冲锋”连续数十次冲击,号称十荡十绝,遂破围而出。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25军军长蔡申熙此役战死。关麟征凭此战胜利扩编独立旅为25师(千里驹师),所辖两个旅,旅长分别为杜聿明和张耀明。1933年3月,关麟征奉命率25师随17军军长徐廷瑶北上,参加长城抗战。

1933年3月9日,部队开到古北口前线,占领二线阵地,因一线守阵地的东北军王以哲部张廷枢旅一触即溃,关麟征亲率一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枪榴弹炸伤五处,成为血人,身旁官兵十余人全部战死,他仍毫不动摇,从容指挥部队英勇杀敌,终于击退了敌人占领的高地,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

在师长关麟征的带动下,第25师在古北口和日军西义一的第八师团血战三天,伤亡4000余人。关麟征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大公报》主笔张季鸾亲自撰写社论“爱国男儿,血洒疆场”,以贺其功。

时间转眼到了1940年,日军占领了越南逼近桂滇,并切断了中国滇越国际交通线,云南的战略地位一下子凸显出来,在何应钦的大力推荐下,蒋介石命令关麟征率第十五集团军由长沙进入广西边境驻防,不久又调防云南。

7月,部队改编为第九集团军,驻防在云南的国境线上,关麟征也自此成为镇边大将直至抗战胜利,期间关麟征还兼任军委会驻滇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对驻滇军事干部进行抗日教育和军事训练。

而就在这期间,一直被陈诚压了一头的关麟征终于找到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当时为了增强云南边境的军事力量,陈诚的嫡系部队第54军被列入了关麟征的集团军序列,而第54军的军长便是陈诚的得力干将黄维。

当时的国民党部队从物资、军饷等各个方面保障都不足,所以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关麟征便对第54军的物资以及军饷多有克扣。

第54军军长黄维是个非常正直、而且爱兵如子的人,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个人是个“二楞子”,面对关麟征的厚此薄彼,黄维多次跑到军政部去大吵大闹,要求补齐自己部队的供应,与陈诚一向不和的何应钦认为是个打击陈诚的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向军委会驻昆明参谋团团长林蔚控告54军军长黄维贪污,将军队的空额薪饷挪作别用。当然这一切的巧合都是何应钦与关麟征的计谋。在这种情况下,关麟征决定一举吃掉54军,吃掉54军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将陈诚的嫡系干将黄维扳倒。

这时,杜聿明感觉不妥,杜聿明既是关麟征的老部下,而且两个人都是陕西人,是正宗的老乡,两人的关系非常好,杜聿明对关麟征说:

“54军是陈辞修的基本部队,你吃它一定会惹出麻烦的,不如慢慢来,先升他的副军长傅正模为军长,较为恰当。”

关麟征最后逃跑了吗(关麟征当团长时和陈诚结怨)(3)

杜聿明的思路是“温水煮青蛙,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应该说杜聿明的方法比较稳妥,但是耗时较长。

关麟征大嘴一咧说道:“那样太慢了,老子就是要吃陈诚的基本部队!俗话说,迟则生变,夜长梦多,这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具体的办法是,军政部在何应钦的授意下派了一个工作组去54军点验查账。

当时部队的领吃空饷是正常现象,工作组也是吃拿卡要,军政部所派的工作组知道黄维是陈诚的人,而且黄维本人也得到蒋介石的青睐,便暗示黄维给工作组送礼行贿,这样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谁知黄维根本没有贪污行为,而且对工作组的做法不买账,对工作组的暗示置若罔闻,结果可想而知,工作组将一些小问题夸大,将芝麻说成西瓜,硬是证明了黄维吃空额的事情属实。

工作组写了一份长长的报告给何应钦,并建议将黄维撤职查办,本来办事效率不高的何应钦这回竟然神速地将情报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看后信以为真,也十分生气,很快就下了批文,将黄维调离。

有了上峰的命令,关麟征便立即行动,调心腹张耀明接任54军军长,没想到遭到了第54军以副军长傅正模为首的众多官兵的强烈抵制。

因为傅正模与黄维都是陈诚的铁杆心腹,而且黄维本人非常正直,很受手下官兵的爱戴,手下官兵都知道黄维,是因为为官兵着想才得罪军政部的。

这一下张耀明无法上任,而黄维赌气之下也向蒋介石辞职请求回老家务农,这一结果大出关麟征意料,搞得关麟征很为难,蒋介石后来干脆任命方天为第54军军长,并将54军拨归宋希濂指挥,草草了事。

这一次较量,关麟征和陈诚打了一个平手,这一下令关麟征更来气,然而一时找不到对付陈诚的办法。

时间转眼就到了1944年的春天,时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的陈诚奉蒋介石的命令到昆明活动,企图把驻扎在云南境内的部队抓在自己手中,同时摸摸西南行营主任兼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底。

龙云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他一下子就看出陈诚的用意,对陈诚处处提防,但是也不得不以地方行政长官的身份宴请陈诚,名曰接风洗尘,宴会的地点就选在昆明滇池边的一个公馆里。

陈诚作为中央领导,龙云作为地方主官宴请,肯定要把在云南有脸面的人物叫上,其中就包括驻云南境内的三个集团军总司令,即:

第5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第9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

其中杜聿明与关麟征的关系非常好,而杜聿明和龙云的关系也不错,尽管如此,龙云心里清楚,这三个总司令实际上是蒋介石安排在自己身旁的眼线。而关麟征和陈诚的矛盾,龙云心里是清楚的。

请三个总司令作陪,一来是礼节上的需要,二来也可利用他们和陈诚的矛盾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如果按照正常的官场规矩,凡是宴请领导的场合,所有下属应该提前到来,然后领导才姗姗来迟。

然而龙云宴请陈诚那天,等陈诚到了,关麟征却故意迟到,他约摸宴席摆开,才急冲冲地步入宴会厅。通常情况下,如果来晚了,肯定先要向最高领导说几句客套抱歉的话。

然而关麟征进去以后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龙云见状就赶紧招呼并让关麟征在预留的空位上就座,关麟征的座位就在陈诚边上,关麟征一屁股坐到陈诚身旁便说道:

“钧座,你是即将掌握全国军事的领袖人物,不应该再封闭在土木系小圈子里了。一个军长的职务都不放手,这点心胸怎么干大事业?”

陈诚气得无言以对,便去夹菜,席上有道菜叫“一声雷”,这道菜实际上就是油炸锅巴,陈诚正好就夹到了这个菜。

这油炸锅巴就是在肉盘上盖着锅巴,再泼上煎油,“滋滋”响声特别大,味道也特别香。油炸锅巴刚一端上来,陈诚就大肆赞扬,并说这个菜在重庆已经改了名,叫“轰炸东京”。

领导说了个头,众人都知道规矩皆不说话,等待领导继续发言,果然陈诚解释道:因为小日本过去天天轰炸重庆,现在我们也轰炸东京,其实陈诚的一番话实际上是国民党的自我安慰之词。

滚煎的清油紧跟着也泼进盘中,响声未息,陈诚就迫不及待地举起筷子:“来,来,轰炸东京,炸它个一干二净。”

于是,大家都来吃这个菜,但是关麟征仍旧没有动筷子。最后盘中剩下一片肉了,很久没有人去夹,这时关麟征拿起筷子,夹起那片肉不慌不忙地放到陈诚面前。

龙云的参谋长刘耀扬笑了笑说:“关总司令知道陈长官最喜欢吃锅巴肉,他自己不吃,特意留下敬给陈长官吃。”

关麟征淡淡一笑说道:“对着哩,我们陕西有句土话,不爱吃锅巴,何必整天围着锅台转。围着锅台就是为了讨锅巴吃。”

关麟征的意思就是指责陈诚度量太小,像个烧锅台的,当时的陈诚位高权重,他怎么忍受得了关麟征当着这么多同僚的面对他这样的侮辱,他当即站了起来,右手握拳狠狠地捶了一下桌面说道:

“放肆!”

关麟征当然也不是好惹的,便也倏地站了起来,指着陈诚的鼻尖骂道:

“你就是围着锅台讨锅巴的东西!”

关麟征最后逃跑了吗(关麟征当团长时和陈诚结怨)(4)

要知道陈诚的身材矮小,被人称为陈矮子、陈短子,而关麟征则是西北大汉,被人称为关公,所以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关麟征在气势上完胜陈诚。

关麟征骂完,他把椅子猛地向旁一拉,就要退席。陈诚气得身体发抖、下巴直颤,但还是想用大话压住关麟征:“你胆大再说一句!”

其实这种情况下,陪坐的应该拉一拉关麟征,谁知竟然没有一个人拉架,都坐在那里看热闹,其实大家都想看陈诚出丑。

只见关麟征转过身来,再一次指着陈诚:“讨吃锅巴的小东西。可耻,可耻!”

关麟征说罢转身扬长而去,陈诚气得身体发抖、脸色铁青,胸部剧烈起伏,手抖脚跺,不知所措。而坐在陈诚旁边的龙云,刚开始只是冷眼观看并不打圆场。

关麟征当团长时和陈诚结怨,几年后龙云请客,关麟征将陈诚骂吐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党军内矛盾斗争的程度,这也是战场上各个派系力量保存实力、互不救援的根本原因。

这时见陈诚和关麟征闹成这样,他这个做东道主的也不能再无动于衷了,便慢条斯理地低声道:“都是天子门生嘛,谁能怎么样呢?”

其他人本来也不是陈诚的亲信,见状纷纷起席,龙云也不阻拦,龙云对刘耀扬一撇嘴,刘耀扬上前搀扶着比他还矮半头的陈诚,好好的一场宴会不欢而散。

这一次冲突,把陈诚气得胃病发作,当天夜里就吐了血。这使陈诚更加记恨关麟征。此外,关麟征还认为在另外两件事情上是陈诚在恶意整他。

一是在抗战末期,蒋介石在西南地区编组四个方面军接受半美式装备,关麟征被委任为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而出身黄埔第三期,资历浅且战功不如他的王耀武却跃升为第四方面军司令,这令关麟征甚是不满。

二是抗战胜利后,关麟征刚开始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然而在临行前又被陈诚更换为曾经的下属杜聿明担任。这两件事关麟征都认为是赏罚不明,是非不分,因此对陈诚愤愤不平。

因为关麟征与陈诚的矛盾太深,而陈诚又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宠臣,因此关麟征虽为一代名将,但毕竟不如陈诚那般被蒋介石所倚重,慢慢就被蒋介石弃之不用了。

特别是全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觉得手下名将如云,对只会打仗却总惹“麻烦”的关麟征就更不放在心上了。

关麟征被夺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后,便向蒋介石辞职,之后赋闲了将近一年。直到1946年7月,才被蒋介石重新启用,他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

那时国民党各军事学校校长都由蒋介石一人兼任,教育长实际上负责主持校务,而在关麟征上任后不久,蒋介石便自动解除了所有各军校兼职,关麟征正式升任校长。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是黄埔军校,抗战前位于首都南京。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前夕,军校迁到了成都,自此直到国民党败退出大陆前没再变更校址,历时长达11 年。除短训班外,有10期学员毕业于成都,是该校在大陆培训学员最多、校址未变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也是该校在大陆培训学员的最后一个时期。

就在关麟征一心一意办学校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开始由优势逐渐转为劣势,各地败讯频传。这时的关麟征逐渐被人想起。

1947年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被全歼,整编74师被誉为御林军,是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强悍是公认的,但仅仅几天时间被华东野战军消灭,整编74师被歼灭,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动。

大为生气的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军事检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查找问题、追究责任,并谋求改进与解放军作战的战略战术。当会议闭幕后,各路将领都奉命返回原防地,只有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跑到参谋总长陈诚家中拜访。

胡琏是陈诚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可以说是陈诚的心腹,陈诚见胡琏不回部队却跑到自己这儿来感觉很奇怪,便问他有什么事。

胡琏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胡琏觉得战事吃紧,必须要用一些会打仗的将领,他希望陈诚能把关麟征调出军校,委以华东前线重任,以对抗华东野战军。

胡琏为什么会极力推荐关麟征呢?这里有三个原因,一来胡琏与关麟征是陕西同乡,军队中非常讲老乡关系的。

二来关麟征对胡琏有知遇之恩。1928年国民党军队实行整编时,无依无靠的胡琏被失业了,在走投无路之下,别人建议他去找陕西同乡关麟征帮忙。

胡琏便到蚌埠投靠关麟征。关麟征当时任第11师第61团团长,他对胡琏亲自进行了面试和实兵指挥测验后,认为胡琏是可造之材,便留他在自己的团里当了一名连长,胡琏后来能够发迹并得到陈诚的赏识,全是靠关麟征给他提供的这一机遇。

后来关麟征被排挤出第11师时,关麟征还专门向陈诚推荐胡琏。虽然这时的推荐还起了反作用,陈诚认为胡琏是关麟征一伙的,但胡琏还是用自身实力赢得了陈诚的重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关麟征对胡琏的知遇之恩。

关麟征最后逃跑了吗(关麟征当团长时和陈诚结怨)(5)

三来在黄埔先期毕业的老大哥中,胡琏最佩服的只有关麟征,认为他具有军事才干,用兵作战,都有独到之处。而胡琏的很多军事思想都来自于关麟征。

在某种意义上,关麟征是胡琏的老师,不过胡琏要比关麟征狡猾,他看得清形势,否则凭胡琏与关麟征的关系,肯定被陈诚抛弃了。

胡琏当然知道关麟征与陈诚的矛盾很深,但是他眼见国民党到了危机时刻,也顾不得是否违了陈诚的心意,鼎力举荐关麟征出山。胡琏认为只有关麟征能够力挽狂澜。

陈诚听了胡链的话后,他觉得既然仗打到这个关口,让关麟征出山,卖个人情也好,他当即就表态说:

“我这个人向来以公事为重,你放心,我马上就向委员长建议。”

胡琏想不到陈诚不念旧恶,满口答应,当即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南京,其实对于战场的不利形势,陈诚作为参谋总长心知肚明,而且他也是有责任的。

第二天一早,陈诚就面见蒋介石,当面提议由关麟征接替在山东屡战屡败的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以扭转山东战场的不利局势。蒋介石听了也怦然心动,下令召关麟征到南京。

关麟征得到消息后,起初心中还颇为高兴,以为这是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在出发前有人告诉他,这是陈诚的调虎离山之计,陈诚的意图是要掌握军官学校。

还有人跟他说,汤恩伯兵团的主力整编74师被消灭,你接任汤恩伯任司令官,面对强大的华东野战军,根本没有必赢的把握,一旦战败,肯定会成为陈诚的替罪羊,这是把关麟征往死路上推。

其实这两点猜测根本没有依据,然而关麟征与陈诚积怨已深,在别人的分析与建议下疑虑重重。便写信问汤恩伯,因为关麟征与汤恩伯关系一直不错。汤恩伯很快回信诉苦道:

“雨东兄,听说要由你来接替我,千万莫上当,这些烂部队不能打,你来了准倒霉。”

由于众多因素,加上关麟征这时对内战的局势也有些悲观,认为国民党大势已去,难有回天之力。所以,他到南京后,就抱定了摸清内情、顺势而为的态度。

关麟征到达南京的第二天,陈诚就以参谋总长的身份找他谈话。一开口便说:“雨东兄,这次要加重你的责任了。”

关麟征本来就对陈诚不感冒,这时听他这么一说,立马就有些反感了,心想:

抗战初期我就当了集团军总司令,指挥6个军与日军作战,取得过湘北大捷。现在要我做指挥几个师的兵团司令,还说是加重责任,岂不是有意侮辱我吗?

其实不管陈诚说什么,关麟征都会感觉不舒服,他不等陈诚说下去便说道:

“如果要我去接替汤恩伯兵团,我不去。请总长另选高明。”

这一下令陈诚措手不及,陈诚又说了几句,但关麟征就是不答应,陈诚也没有办法,只好对他说:

“你不愿去接替汤恩伯,可以当面报告委员长。”

陈诚把情况报告蒋介石后,蒋介石立即在官邸召见了关麟征,蒋介石对他说:

“这次徐州方面自从张灵甫自杀后,前方士气很坏,你去前方把士气鼓励起来,好好打几个漂亮仗,改变一下那里的局面。”

关麟征不好直接推辞,他便有意给蒋介石出难题说:

“校长要我去前方也可以,不过要想打胜仗,就要把那里的党政军统统交给我负责,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如果只是去接任汤恩伯,能做兵团司令官的人多得很,用不着我。”

关麟征拒绝的原因还是给的官太小了,加上他又心高气傲,所以拒不领命。蒋介石也没有办法,只好又把他打发回了军校,此事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的嫡系精锐丧失殆尽,于是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借机发难,问责蒋介石。老谋深算的蒋介石以退为进,再次宣布下野回到奉化老家溪口。

李宗仁当上代总统后,发现周边的陈诚、顾祝同等人都是蒋介石的心腹,他根本指挥不动,李宗便将与陈诚有旧怨、还在陆军军官学校当校长的关麟征召到南京,准备调他做参谋总长,这样也可以拉拢黄埔系的军人。

参谋总长的位置确实诱人,关麟征到南京后非常高兴,但他仍谦和地对李宗仁说自己的资历和威望不够,恐怕难以胜任。李宗仁安慰他说:

“雨东,你放宽心,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你需要调整什么人、要调什么人来,尽管开!”

不过此时的关麟征还是清醒的,他知道李宗仁根本没有实权,他知道蒋介石虽然下了野,其实国民党的实权还是牢牢地掌控在他手中。万一蒋介石东山再起呢?

关麟征最后逃跑了吗(关麟征当团长时和陈诚结怨)(6)

所以关麟征特地赶到奉化,专程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没想到这时候关麟征还这么尊重自己,他对关麟征很满意,闭目思考了一会儿后说:

“雨东啊,这是别人企图离间我们,你不要上当。你一向是带部队的,当参谋总长不太适宜,不如当陆军总司令好!”

蒋介石的用意很明显,参谋总长不直接掌握部队,而陆军总司令则直接拥有部队,关麟征觉得蒋介石的建议更好,于是他回到南京后,把自己的想法给李宗仁提了,也获得了李宗仁的认可,就一心一意地等候新职。但是没过几天,一手提携他的何应钦突然找上门来,告诉他:

“行政院长宋子文在广州未征求国防部及参谋本部的意见,即发表他的广东同乡张发奎为陆军总司令,这是打破历史惯例的。现在生米煮成了熟饭,只好暂时委屈你任陆军副总司令,你放心,几个月后我们想法将张发奎调开,再由你来继任。”

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前,在台湾视察的蒋介石突然特召关麟征到台湾谒见,商讨事务。关麟征到台湾后,以不满台湾省主席陈诚为由,滞留在高雄,不肯到台北去。

对于这个既恨又爱的学生,蒋介石只好屈尊就驾,从台湾阳明山跑到高雄去见关麟征,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蒋介石当面告诉他,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军军官的摇篮,他已决定将军校搬迁到台湾,他的职位将另行安排。关麟征听了此话,心完全凉了,陈诚又赢了一回。

在大陆解放前夕,每个国民党将领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关麟征掂量自己过去的历史,他知道自己欠共产党的血债太多,留下来担心会被清算,因此怎么也不愿投奔中共。

但是关麟征也不愿意去台湾。一来台湾是弹丸之地,而陈诚作为台湾省主席一手把控军政大权,又怎么能够容纳下自己,想想自己一把年纪了,何必到台湾受陈诚的窝囊气。

再三考虑之下,关麟征决定走“中间路线”。他经过反复思考后,最后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是两全其美的上策:

既不去台湾也不降共,而是去国共双方势力都管不着的香港,他再三急电督促他的妻弟在香港赶紧落实好住处。

1949年11月,关麟征偕夫人从成都乘飞机离开大陆,飞机抵达香港加油,他告诉同机旅伴说“去探望病中的父亲,随即来台”。

关麟征和夫人一同走下飞机,再也没有回来,此后一直隐居香港。

关麟征自1949年到香港后便闭门谢客,从此远离了军界政界,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每天强身健体,呵护花草树木。

他的生活极有规律,洁身自好,每日早睡早起,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平日里以读书、写字、教育子女为乐。关麟征喜好书法,喜欢写诗,对白话诗尤其感兴趣,写了很多。

关麟征自小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非常讲究孝道,他的父亲关树铭于1950年病逝于香港,安葬在“华人永远坟场”。

按照老家的风俗,在每年清明和除夕,关麟征一定会带着亲人登山拜祭,风雨无阻。

关麟征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陕西老家看看,但是一直没有实现,他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上看到大陆的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感到非常高兴。1980年5月,他给友人的回信中说:

“故乡情况,每能自此间报刊得知其梗概。今者,各项政令适应潮流,符合国家利益,工农大众必能振奋精神,热心生产建设,可预为之贺也!”

1980年8月1日,关麟征因抢救无效,最终病逝于香港伊利沙伯医院,终年75 岁。

关麟征最后逃跑了吗(关麟征当团长时和陈诚结怨)(7)

这个曾经的抗日英雄,却又跟随蒋介石反共的国军将领走完了其曲折的一生,从而也结束了与陈诚的恩恩怨怨,不过陈诚在此前的1965年3月便已去世。

陈诚终年67岁,关麟征终年75 岁,陈诚死于肝癌,死前非常痛苦,而关麟征死于心脏病,死时比较安详,从这个意义上讲,关麟征又是最后的胜利者。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对历史和哲学颇有研究,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