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奢取淡(道德经十二章去彼取此)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奢取淡(道德经十二章去彼取此)(1)

古人把青、红、黑、白、黄称之为五色。

古代音侓分宫、商、角、徵、羽称之为五音。后来加入半徵、半商合成七音。

人们常说的酸、甜、苦、辣、咸称之为五味。

当自己的眼前被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所填充的时候,眼光就会变得迷乱而看不清真正的事实。

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奢取淡(道德经十二章去彼取此)(2)

当我们耳边充斥着嘈杂的音乐时,自己的耳朵也会失去灵敏的听觉,进而听不到真正动听的音乐。

当自己像饕餮一般吞食着世上的珍馐美味的时候,舌头也无法品尝出真正的美味了。

如果每天都众情于骑马狩猎,自己的心情和神志也会因为猎杀而变得狂乱。

当人们面对奇珍异宝时,人就容易做出有损于道德的行为。

因此。圣人应当追求果腹温居,就是吃饱穿暖。而不是追求声色犬马的享受,更应当摒弃那些欲望的诱惑,保持恬静的生活方式。

老子认为,困扰人心的五大元素分别是五色、五味、五音、猎杀和珍品。每当人们沉醉于其中任何一项的时候,都会认为自己在享受,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些东西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危害,让人无法得到真正应该得到的快乐。

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奢取淡(道德经十二章去彼取此)(3)

好比一个人得到一个稀世珍宝。但是老怕人惦记他的宝贝。吃不好,睡不好。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多,更深一层而言,真正的享受是理性的节制,享受“无”的状态。而不是虚化的放纵并享受奢侈的“有”,这点呢有一点遵从道家的“贵无不贵有”的思想。总而言之,追求声色物欲的满足容易让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扭曲。现在大多数人不就这样吗,贪淫好色,珍馐美味,美酒佳肴,金银财宝等。一味地放众自己,最终得不偿失。

就算物质文明得到进步,精神文明也会枯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