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安国古城出土两枚玉铲推断此地玉雕至少有4500年历史:河南省镇平县安国古城出土两枚玉铲推断此地玉雕至少有4500年历史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从安国古城文化遗址出土的两枚玉铲推断,镇平县玉雕至少具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更替,历经数千年镇平玉雕人的世代琢磨,终把镇平打造成一个誉满海内外的“中国玉雕之乡”。

河南省镇平县安国古城出土两枚玉铲推断此地玉雕至少有4500年历史:河南省镇平县安国古城出土两枚玉铲推断此地玉雕至少有4500年历史(1)

“中国玉雕之乡”,不单单是对一个地域从业者众多、规模宏大的说明,更重要是对一个地域的文化审视,是一种深层次的指向。它正象玉雕本身一样:集山川之精英、汇人文之精美,容历史之精华。其函盖博大精湛、蕴藏丰厚。

旧志记载:“骑帝山上多金,山下多玉。”骑帝山就是如今天的镇平五垛山。这里说的“玉”,不可能指玉料,可能指器物。至今,在镇平仍没发现玉矿,也没发现古玉矿遗址。镇平出土的第一枚玉铲,系南阳独山玉,镇平及南阳西关和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玉器内,都属南阳独玉、蓝田玉、湖北绿松石。这个“山下多玉”大约是指古镇平人“做玉”。

上古以前的镇平玉雕,大都是镇平楚人的制作。1975年3月,镇平县城东北三里处的安古城出土了两枚带穿孔玉铲,经有关专家鉴定,属夏王朝作品。夏王朝前的五帝时代,楚氏族就开始在伏牛山一代活动,由于遭受中原部落的征讨,他们多次从方城山到楚山一带集体往返迁涉。这两枚带穿孔玉铲,很可能是楚人遗落的最早的玉雕。从方城山到楚山,途径南阳的独山,再到远古镇平,而这两枚玉铲正是用的独山玉料。

东周楚墓出土的玉器,基本上没做过岩性及产地的鉴定,从直观视角观察,其颜色多属灰、灰白、白、乳白、淡绿(青玉)、碧绿、茶色墨玉、墨玉、黑灰、红、黄、淡黄等种。其中,以灰、灰白、白、绿(青)、淡黄品种最多。

楚时,镇平所用玉料,有四种。一为南阳独山玉,二是岫玉,三是蓝田玉,四是绿松石。南阳独玉,产自南阳的预山(豫山),即今独山,距镇平数十里;蓝田玉,产于陕西蓝田,有说,蓝田并不产玉,属玉石的集散地,凡从蓝田购取的玉石,俗称蓝田玉,曾一度归于楚的版图,离镇平数百里;绿松石,产于鄂西北山区,与镇平相去不远。除这三种玉料外,还有一种岫玉。据目前所获取的信息,楚地境内虽未见到岫玉矿床,但存在着前震旦纪的地层,只要注意有可能发现其产地。

镇平城东北安国古城遗址中,曾出土铁范61件,铁锤6件,六角缸29件,圆形缸3件,齿轮3件,铁权1件,鏊子1件,范84件,与锤、范可配置器具各4件。其一范腔一侧,铸有阴文“吕”字铭文。“吕”字是镇平地的侯国名称。从这里可以看出,公元前678年楚国亡吕之前镇平就有铁器制造业了。铁渗入碳,其硬度和韧度大大超过了青铜制品。楚时期镇平传统的玉石原料大都在2.5-6.5度之间,用铁合金类工具来制作为种硬度的玉石是可行的。出土的楚玉器内,不少饰纹图案为细腻的阴刻线,均匀流畅,刀法简洁有力,与铁质工具的使用有关。

宋应星《天工开物》琢玉法载:“刃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填沙,逐忽划断。后施精巧功夫,得镔铁刀者,则为利器者也。”这个记载虽然较晚,而根据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玉器制作水平分析,可以认为当时的玉器制作已开始使了“水沙”技术。镇平石佛寺西北处,古来盛产一种红沙,可磨玉。“万户柴屝内,朱砂磨玉矶”的“砂”,就是指的这种沙。这种沙被镇平玉雕人使用了几千年。

(作者 阎英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