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的姊妹篇(说文解字出新篇)

痴迷于文字学研究的范登生退役前为海军大校,其新著《动物王国里的汉字》(东方出版社)全书35万字,按种类分21章,对820个与动物有关的汉字进行了新解。这是他撰写的《新解汉字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其他还有《汉字百讲》《汉字百问》《人体与汉字》《五行与汉字》《山山水水话汉字》《衣食住行话汉字》等书十多部300多万言。可谓洋洋大观,妙趣横生,独树一帜。

范登生认为,汉字的发展演变虽然是趋向抽象化,但具象化基因(象形)一直存在,尤其是初始汉字。因此可以说,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生动的图画,每个字的含义都隐藏在这幅图画之中,研究文字学,训诂每个汉字形、音、义的任务,就是解读这幅图画正面和背后的含义,不仅要说明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个意思,怎么理解这个意思,给每个汉字一个“单独户口”,一个独立说法。让人知其源知其流,从而加深理解,进脑入心,终生难忘。范登生解读汉字(图案),就像“侦察破案”一样,从一笔一画中找线索。他站在巨人肩上,放飞思想,穿越时空,到“案发现场”去——置身文字产生时代,站在“字神仓颉”为代表的造字者角度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去验证,以“原景再现”方式使汉字——每幅图画的意思水落石出,原形显露,真相大白。十多年间,他“跋山涉水”,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海量阅读,笔耕不辍,反复斟酌,从不停步。

“六书说”是“字圣许慎”归纳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范登生认为,“六书说”影响和引领了文字研究两千年,其开创性的贡献不可磨灭。但实践已经证明,用“六书”探索文字构造之源,存在不足和繁琐。要使文字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要对“六书说”进行扬弃而不是墨守。他对数万汉字进行训诂后,提出汉字构造只有“两书”:一是象形,一是会意(有声会意、无声会意)。许慎所说的形声、指事其实都是会意;转注、假借都是使用汉字的方法,与造字没有直接关系。他的“两书”说高屋建瓴,简明扼要,跳出了文字研究上的玄学羁绊,揭开了汉字构造的层层谜团,擦去了蒙在汉字身上的厚厚浮尘,解决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使文字学成为“明白学”。让学习汉字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这不仅增加了对汉字的亲近感,也增加了对汉字的尊崇感和敬畏感。

范登生在研究汉字的同时,还发现了记忆汉字的新方法。通过研究分析,他发现运用汉字的人记忆方法主要有两种:硬性记忆和软性记忆。硬性记忆就是死记硬背,从笔画、字形到字义都要全部背下来。软性记忆是弄清每个“汉字构件”的含义,这个字的大概意思就可以掌握了。比如“鲁”字是由“鱼”和“曰”两个字符构成,鱼字表示鱼类,曰字表示嘴巴、进食、言说。两形会意,“鲁”字本义就是吃鱼。因吃鱼怕鱼刺卡住喉咙,必须小心翼翼、少言寡语,所以“鲁”字有木讷、迟钝、愚笨、粗鲁等义。再如,“拳”字从手从卷省形,把手指卷起来就是拳头;“掌”字从手从尚,把手指敞开就是手掌;“拿”字从手从合,把手指聚合起来就是拿取东西。据统计,中国汉字大约有500多个基本字符构件,熟练掌握这500多个字符,就可以基本达到“见形知义”的程度和境界,比“硬性记忆”一个个汉字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且记忆可以深刻持久。

说文解字的姊妹篇(说文解字出新篇)(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