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1)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2)

新疆战略智库——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创立于1996年。作为一家拥有200余名著名经济学家、区域、产业、投行、企管及培训等专家阵容强大的综合管理咨询机构,一直强调本土化和实战性,定位于“政府 的参谋和顾问、企业的医院和教练”,并以丰富的实践累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坚持不懈的业务创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规划、战略、文化、营运和投融资等咨询服务。

地  址:乌鲁木齐市红山路16号时代广场D座23层

18016890504 邮箱:895222784@qq.com

公众平台号:xslmqyjlt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 里,屯垦在天山。兵团人,饱含红色基因,在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他们不穿军装、不拿军饷,却在天山脚下续写军人的传奇。

"八一”则是这些传奇中最为耀眼的标志。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3)

八一钢铁厂、八一面粉厂、八一制糖厂、八一毛纺织厂、八一棉纺织厂、八一联合加工厂、八一木工厂、八一造纸厂…… 这些以“八一”命名的企业,犹如一枚枚写着创业者理想和信念的军徽,在天山脚下熠熠生辉。

它们的孕育、发展乃至辉煌, 散发出别样浓郁的军队色彩。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4)

“发明创造”出的“八一”

新疆和平解放伊始,工业一片空白, 日用品主要依靠进口或内地供应。

20万大军吃饱肚子尚且困难,哪里还有财力来兴办工业?但解放军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用多种“发明创造” 为新疆工业奠基筹集了大量资金。

发明之一:缩减法。

刚刚解放的新疆一穷二白,吃饭穿衣是头等大事,但为了新疆工业起步发展的资金,战士们开始拿自己的头等大事做节流。

部队指战员每人每天节约口粮200克,将每人每天近2角的菜金减少为9.6分;每人1年2套单衣, 节约1套;2件衬衣,节约1件;1年1套棉军衣,改为3年1套。1950年至 1951年在新疆工业建设投资中,部队节衣 缩食的资金占80%,至1952年年底共投入资金达2.33亿元。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5)

发明之二:开展大生产运动。

1950年1月,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解放军官兵按师、团布点,就地驻防,就地屯垦, 1950年年底,全军粮食达到自给半年,油料蔬菜自给全年。这一年全军开垦荒地96万亩,当年播种83万亩,收获粮食3290万公斤。到1952年,全军实现了主副食全年自给。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6)

大生产运动开展后两年, 战士们聚沙成塔、积铢累寸,把节约出来的资金变成了国家对新疆经济建设的投资。

发明之三:集资法。

以创办军人合作社方式集资,是为发展新疆工业筹资的又—创举。

广大官兵忘我地劳动,采取只登记劳动成绩,暂时不领现金报酬的力法集资。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7)

八一钢铁厂的建设资金就全部来源于军人合作社的投资。而修建八一制糖厂的资金,则是兵团全体官兵捐献出来的集体转业费,共计1800万元(兵团后来将这笔钱连本带息全部归还给了每位官兵)!

这笔巨额现款是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积攒起来的。10多万官兵不需要听什么长篇大论的动员报告,只需各位师长、团长、营长和连排长们说一句话:“用我们的转业费修建一座糖厂,大家同不同意? ”

“同意!”

千万人的声音从天山南北的广阔原野上升起,排山倒海,响彻云霄!

1951年至1952年,战士们节约的资金占两年工业投资总额的80%,到1952年底,新疆军区直接投资迪化(今乌鲁木齐)工矿建设的资金达8162亿元,各地部队自建小型工厂的投资也达1000亿 。

汗水凝成的“八一”

“八一”工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今天看来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些工厂是由战士们的汗水凝成的!

发展新疆现代工业所需设备,主要是从内地购买。

为了将设备运进新疆,官兵们费尽了周折。

20世纪50年代初,西安以西还没有铺设铁路,新疆军区购买的工 业设备用火车运输只能运到西安,西安至乌鲁木齐这段路程要靠汽车运输。

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数千公里的路况十分糟糕, 新疆军区的汽车运输能力也非常不足。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8)

从内地购买的设备中,部件最重的达13 吨,而新疆军区最大的汽车载重量只有 4.5吨,八一钢铁厂建厂初期的相当一部分设备是从上海益华钢铁厂和炼成机器 厂购买的。

新疆军区汽二团五连负责从甘肃天水运送八一钢铁厂的大型锅炉和电机底盘到新疆。

虽然五连有10辆大道奇卡车,但设备有的长达9米,超出3米长的车近2倍。

官兵们通过在车后加挂拖斗、装上汽车牙齿包和底轴等办法,装配出了被官兵们誉为“现代化无双的八吨载重车”,解决了这一运输难题。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9)

遇到糟糕路况,战士们就自修便道,谨慎慢行。

对于过于笨重、实在无法用汽车长途运送的设备,就通过铁路从东北绕道苏联西伯利亚,转至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再用汽车运到工厂施工工地。

八一棉纺织厂的“第一犁”是从未竣工的厂房里拉起的。

建厂初期,厂房还没有封顶,门窗尚未安齐,更别说取暖设备了。

冬季滴水成冰,纺织女工身穿厚棉衣,手戴露出指头的半截棉手套坚持生产。

偌大的厂房里冷如冰窖,实在熬不住,人们就违反“严禁烟火”的规定,在大厂房里用篷布隔成小车间。4个月里,八一棉纺织厂生产棉布91.4万米。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10)

八一毛纺织厂是新疆第一座现代化毛纺织厂,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边基建,边安装,边生产,工人自己动手,用做饭的锅烧水洗毛,用自制的铁丝烘房烘毛。

就这样,1960年12月31日,新疆第一根毛条诞生了。

而新疆第一把毛线(12个色号6公斤毛线)是人们用脸盆染的色。当这批毛线 送到自治区轻工业局时,一位领导感慨地说:“兵团人为新疆毛纺织业书写了第一页历史。”

汇集智慧的“八一”

人才是工业发展的关键。

早在进疆途中,深谋远虑的王震将军就已经开始考虑进驻新疆后的经济建设问题,沿途招纳贤士、广聘人才。

解放咸阳,西北工学院23名学生参军。

行经武功,西北农学院50多名同学随军西进。

解放兰州仅10天,王震将军就已派人组建了“第一兵团新疆研究所”,不仅聘请了一批专业人才,还招收了近千名大专学生,浩浩荡荡随军西进。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11)

在创建八一钢铁厂时,王震将军还千方百计从内地寻求专业人才支援。

余铭玉是我国著名的转炉专家,是上海益华钢铁厂的经理兼总工程师,著有《贝氏炉炼钢》等多本专著。在王震将军一片真诚的感召下,余铭玉来到新疆,担任八一钢铁厂的总工程师。

同时,余铭玉还动员他的儿子、钢铁工程师余宣扬及益华钢铁厂的主要技术人员和部分工人一起来到新疆。

此外,炼钢专家徐道生、耐火材料专家蔡绍午也在王震的盛情邀请下来到新疆支援发展钢铁工业。

新疆军区还派出招聘团赴内地招聘各种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在招聘团的动员下.西南空军预总、东北航校、东北工学院、重庆大学、华东革命大学、兰州大学的一批科技人员和专家、教授,都欣然来到新疆,参加祖国的边疆建设。

他们的到来,加快了解放军创办工业的进程。

1959年12月,八一制糖厂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但原来承制设备的单位,因接受新的紧急任务不能再为八一制糖厂制造设备。

为了如期交工,八一制糖厂的全部技术工人开始自己制造设备。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12)

在干打垒的“设计室”里,来自黑龙江的车工徐显斌,一天12小时趴在用几块板子临时搭起来的设计案上,设计配件制作图纸。

在他的设计指导下,制造出了卷板机、龙门刨床、混凝土座大型车床、夹板锤、镗床等加工工具,保证了制糖设备的制造。

特别是卷板机和龙门刨床,都是徐显斌用“土”办法设计的,既实用又节约, 大家都称他是“土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1960年,徐显斌出席了全疆劳模代表大会。

徐显斌在内的110名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大军,在八一制糖厂展开了技术攻关大赛。

他们成功制造出当时国内还没有制造过的甜菜泵,还将原设计中盘式切丝机改制为离心式切丝机,把压式过滤机改制为管式过滤机。

这些创新不仅改善了劳动条件还节省了原料。

一个个攻破技术难关的消息,使石河子的空气 也变得甜润起来。

八一织染厂也多次攻破技术难关。

1962年,市场上头巾、手帕脱销,八一织染厂决定生产这两种产品。

试制方头巾时,最大的困难是方头巾的四边都有穗子,每次制好一块方头巾必须停车,用剪刀剪穗子,这样就影响了产量。

车间主任张福章和工人康正田经过多次试验,将刮胡刀片装上织机,使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试制手绢时,断头率很高,一天只能织2米。工人孟庆贵围着机器琢磨了一夜,改进了机器,使每台机器的日产量增加到22米。

战士们创办的企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看八一的战旗(永不消逝的34)(13)

八一钢铁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兴建的第一个钢铁厂;八一面粉厂是新疆第 一座现代化的粮油工业企业;八一制糖厂是西北第一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糖厂;八一毛纺织厂生产出新疆第一批毛条、第一 把毛线、第一匹毛布;八一棉纺织厂成为兵团第一个大型棉纺织联合企业……

如今,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军垦战士们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仍激荡着人们的心灵。

“八一"故事不断给人信心和力量,将成为人们永不消逝的记忆。

本文来源:最爱大新疆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及观点,文章版权为作者所有,侵删。

招贤纳士

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招聘岗位:

企业、政府咨询顾问

职位描述:

1.组织或参与客户沟通,正确、清晰、全面了解需求;2.依据客户需求综合分析提出咨询建议,形成实效性的可操作方案,将设计思路和工作成果清晰的传达给客户;3.致力于研究渠道管理实践难题及解决对策,并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与方法,实现专业领域与咨询领域的知识创新。任职要求:1. 两年及以上管理咨询工作经验(能力优秀者工作经验可适当放宽)者优先;2.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较强的文字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4. 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李主任 18016890504

新疆学系列研究(1426)

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现代新疆研究中心发布

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是为新疆企业家群体搭建一个合作交流平台,提供商业资讯、学习考察、管理咨询等服务。我们以“团结合作,大同共赢”为宗旨,促进新疆企业成长。我们不断通过企业家这个群体传播正能量,建构新疆共识和国家认同,助推新疆和谐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