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第一湾在地图上位置 万里长江第一湾

弯是一种常态,一种品格,一种胆略,一种眼光,一种坚韧,一种力量,一种被扭曲的壮美,一种最低调的崇高。

万里长江第一湾 | 刘上洋

长江第一湾在地图上位置 万里长江第一湾(1)

「 一 」

在云南丽江的崇山峻岭中,有一道十分壮美的景观,这就是万里长江第一湾。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这样奇妙无比。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上游段金沙江,在巍峨绵延的横断山脉里并肩穿流,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川”字形三江并流大观。然而,就在人们认为这三条巨龙继续会以不可阻挡之势齐头向南游弋的时候,长江却在丽江境内突然掉头绕了一个180度的大弯,毅然地向北飘然而去,然后又折向东方,浩浩荡荡地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是一次果断的抉择。

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在人们的想象中,凡是转折处都是关键处,一定是非同寻常,一定是惊心动魄。但在万里长江第一湾畔,你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涛声澎湃,没有巨浪翻滚,没有那种令人胆战心寒的险恶。只见平缓的江流绕着大山在天地之间划出了一个巨大而漂亮的弧形,而且是那样的悠然平静,那样的从容镇定,那样的不动声色。一次决定方向和命运的大转折就这样在波澜不惊中静悄悄地完成了。

也许是亿万年来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冲积的结果,在长江第一湾处形成了一片不大的开阔地。沿着逶迤的江岸,生长着如同飘带一般的茂密柳林,那随风微微摇曳的绿丝条,不仅把江湾打扮得婀娜多姿,而且把江水染得翠似碧玉。柳林外面,是一片平畴沃野,那弯弯曲曲的田埂,不经意地画出了一幅幅的太极图。四周群山耸立,峰峦竞秀,那莽莽苍苍的气势,与壮阔的江流交相辉映,使妩媚秀丽的第一湾又平添了许多的雄伟和阳刚。

在第一湾的青山绿水间,藏着一个古老的纳西族小镇。由于虎是纳西人崇拜的图腾,所以他们最初时便把这个小镇叫做虎族之花。明代嘉庆年间,当时的土司木高为了纪念其两次征战所取得的胜利,于是用白色大理石打造了一面直径为1.5米,厚度为0.5米的石鼓,并将其竖立在一座亭子里。从此以后,这个小镇也就改名为石鼓,且一直沿用至今。据传说,这面石鼓非常神奇,它能像镜子一样观照人间的吉凶福祸。每当天下要出现大动荡和降临大灾难时,鼓面上便会裂开一条细缝。而当天下太平和国家昌盛时,鼓面上的裂缝则又会悄悄弥合。把一面纯自然的石鼓变为能预测社会兴衰治乱的神物,这不仅反映了纳西族人天人合一的丰富想象,而且给万里长江第一湾披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由于江流平缓和地势开阔,长江第一湾历来就是著名的交通要津和兵家必争之地。据说这里的点将台为诸葛亮当年征战泸水时所筑,这里的石门关为隋朝大将史万岁进军云南时所开,元明两代也都在此设立巡检司。同时,这里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那古老的街巷似乎还晃动着商贾们忙碌来往的身影。然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在过去很长很长的岁月里,人们并不知道这个繁华要地就是扭转长江流向的第一湾。直到1946年春节,有一个名叫范义田的当地学者,在自家的大门上贴出了“山连云岭几千叠,家在长江第一湾”的对联。此后随着这幅充满诗情画意和豪迈激情的绝对,万里长江第一湾这个气壮山河的名字便逐渐传扬开来,并震响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

谁说景美不怕山林深?如果没有人去发现和推荐,万里长江第一湾恐怕至今都藏在深闺无人识了。何况万里长江万道弯,要发现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一湾就更非易事了。

所以,并非是所有的“第一”都可自然扬名并著称于世的。

长江第一湾在地图上位置 万里长江第一湾(2)

「 二 」

江湾悠悠,江湾长长。

面对滔滔的江水,我的思绪也滔滔不绝。一条雄浑苍莽、桀骜不驯的大江,为什么会在这里悄悄地分道扬镳转个大弯呢?是浩瀚东海的吸引?是对另一方天地的向往?还是想轰轰烈烈地独树一帜?这或许是一个永恒的秘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华民族那一个美丽的江南,那一片耀眼的辉煌,都是长江第一湾弯出来的。

岂不是么?正是长江第一湾,弯出了举世惊羡的壮丽风光。因为有了这次毅然决然的转身,才有了长江那滚滚东去、一泻万里的磅礴气势,才有了长江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陡峭逼仄峡谷里奔腾咆哮所形成的“万仞绝壁万马奔、一线天盖一线江”的虎跳峡旷世奇观,才有了“青山巍巍神女秀,激流险滩恶浪涌”的世界绝景长江三峡,才有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赤壁,才有了长江与鄱阳湖在石钟山相汇相拥、水天一色的浩淼图景,才有了广袤无际、绵延千余公里的大平原,才有了长江入海口那浮在万顷碧波之上的绿色翡翠崇明岛。不仅如此,沿江两岸那雄伟的峨嵋,那险峻的巴山,那美丽的匡庐,那奇秀的黄山,以及那大大小小的山山水水,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倘若没有长江第一湾,中华大地就会少了许多的自然美景,中华大地的颜色也就不可能有如此奇绝瑰丽。

长江第一湾,还弯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可以说,长江有多久,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有多久;长江有多长,中华文明的源头就有多长。正是伴着长江第一湾东流的涛声,中华文明才逐渐蔚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沿着这条长河,我们可以寻觅到几百万年前远古祖先在森林洞穴中茹毛饮血的生存情景,可以寻觅到原始社会我们祖先以石制器,以土制陶的艰辛创造。特别是进入殷商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滚滚江水辉映青铜器火焰所发出的耀眼光芒,可以看到一座座城市像珍珠般在沿江兴起闪亮,可以看到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一座座楼台溢彩流光,可以看到乐山大佛、大足石刻,景德镇瓷器和苏州园林的巧夺天工,可以看到川绣、湘绣、苏绣的绚丽多彩,可以看到两岸稻浪、棉海和江上帆影编织的繁华图案。而更为自豪的是,透过长江奔涌跳跃的浪花,我们可以听到屈原发出的深情呐喊,可以听到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一代代文豪的不朽吟唱,可以听到朱熹、王阳明等哲人的内心独白,可以听到采茶戏,黄梅戏,昆剧和评弹等优美的曲调,可以听到现代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音。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文明要靠河流来孕育和滋养。所以,万里长江第一湾,不仅是开启和浇灌长江流域文明的第一湾,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第一湾。

由此可见,万里长江第一湾,是地球母亲对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厚爱,是茫茫上苍对中华民族的一种特别恩赐。于是,我心里不由暗暗庆幸。假如长江不在这里果断转弯,而是和其他两条江一齐向南奔去,那在中华大地上不仅会少了一条世界第三大河流,而且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也就会重新改写。或许是由于这个拐弯过于重大和深远,因而江水在这里也就显得特别的悠缓和沉静,因为长江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灵性的,在作出任何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抉择时,既需要非凡的勇气,更需要高超的智慧。

万里长江第一湾,大自然深谋远虑的杰作。

长江第一湾在地图上位置 万里长江第一湾(3)

「 三 」

在长江第一湾畔,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1936年4月25日,由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的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18000多名红军就是在这里渡江北上,奔赴抗日前线的。据说,当时的江面上,小船穿梭,桨声哗哗,红旗飘舞,人喧马叫,场面非常壮观。事情至今虽然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那古老的渡口却在依稀告诉人们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那一幕威武雄壮的故事。

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滔滔而下的江流,继而又向东望去。就是在离长江第一湾下游不远的东边邻省贵州,有一座小城遵义,当年中国革命的洪流也在那里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大转弯。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艰苦卓绝的长征。就在红军遭受惨重损失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党及时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从此之后,红军犹如一支滚滚的铁流,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飞夺大渡铁索,跨过雪山草地,攀越腊子天险,登上六盘高峰,曲折行程二万五千里,最终胜利地到达了陕北。铁的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遵义会议这一历史性的大转折,我们党不仅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而且更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正是遵义会议这一弯,弯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弯出了一个光闪闪的新中国。

其实,只要我们放眼观看,不仅仅是历史长河的关键性拐弯会彻底改变社会发展的走向,会决定一个组织和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而且人生的长河也是这样,有时一个关键性的拐弯,会让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刚刚还是山重水复,拐一个弯,忽然变得柳暗花明;刚刚还觉得前程迷茫,拐一个弯,忽然眼前呈现一片新的天地。就说大家所熟悉的郭沫若先生吧。这位出生在长江岸边的赤子,原来是学医的。也许是长江第一湾在冥冥之中感染了他,就在他郁闷彷徨的时候,经过反复考虑,毅然决定弃医从文,这一果敢的转身,结果使他成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由此看来关键时刻的拐弯对人生是多么的重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拐弯就是选择,就是机遇,就是在开始另一种人生方式,就是在发现另一种人生风景,就是在进入另一种人生境界,就是在创造另一种人生辉煌。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喜欢拐弯,害怕拐弯,他们喜欢走直路,喜欢直达目标。然而实践告诉我们,世界上是没有直路可走的,一味直行既单调乏味也是走不了多远的。长江因为不断拐弯才显得美丽迷人,才能通向万里之遥的海洋;同样,人生也因为不断拐弯才显得丰富多彩,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正所谓弯道悠长,直行难远。所以弯路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正道。弯是一种常态,一种品格,一种胆略,一种眼光,一种坚韧,一种力量,一种被扭曲的壮美,一种最低调的崇高。

如今,万里长江第一湾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热点,当地还在这里建造了一个高高的观景台。我想这不仅是为了让人们登临其上以更好地饱览第一湾的壮丽山水,而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能够看得更深远一些,去感悟历史的律动和生命的真谛。

万里长江第一湾,伟大的天地之湾,深邃的人文之湾!

作者简介:刘上洋

长江第一湾在地图上位置 万里长江第一湾(4)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主编了《经典江西》《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等大型丛书,创作了《井冈山》《神奇赣鄱》等大型歌舞剧本,著有江西文学史上第一部全景式展现江西改革开放历程的长篇小说《老表之歌》,出版了《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废墟的辉煌》《高路入云端》等散文集。所发表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入选国内多种权威选本。其中《井冈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双头鹰的国度》获冰心散文奖,《九江赋》被评为“影响中国旅游的文章”十强,《一张小桌和一首名词》《停滞的繁华》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废墟的辉煌》被外省收入中学生课外读本,《江西老表》被收入二〇一二年《中国文学年鉴》,并被《中华读书报》《报刊文摘》等几十种报刊转载,被认为是近年来国内文坛剖析中国地域文化性格的难得精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