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警世贤文》里有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名言。它告诉我们,这世上,凡是有所建树的人,都如同宝刀一般经历了无数次的打磨,浴火而生。又如同那梅花一样,经过了漫长的苦寒岁月积累而来。

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天道酬勤勤能补拙)(1)

而《增广贤文》中那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事,而是在修行,它没有任何的捷径可以走,只能勤奋苦学,才会有出路。

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天道酬勤勤能补拙)(2)

勤,并非单指身体上的勤,也要勤于思、身体力行、手脑并用;勤,于思考,要付之行动,实践考察,不做空想家;勤,于学习,要有学的动力,更要领悟其中的深奥之处。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是世界公认的数学大师,在他小的时候,因为,常常痴迷于读书,被人视为“书呆子”,相反在他成才之后,人们又称他为“天才”。华罗庚根据自己自学成才和多年教育经验,总结出了这句话。

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天道酬勤勤能补拙)(3)

人从出生,天赋虽有不同,有的天资聪明、有的略显笨拙,但如果可以笨鸟先飞,以勤补拙,那么就有了超越的资本。“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能成功”。

曾国藩就是出了名的笨人,他曾在写给家人书信中就谈到“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甚至认为,人不必去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只需要本本份份的做人做事。自强的人要进步,小人是无法阻拦的。真正在修行的人,逆境反而是在帮助他。

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天道酬勤勤能补拙)(4)

在当今的风云人物中,马云常常被人称为聪明或者天才。他自己虽然从来没有否认过,但有一次,在美国接受采访时,他却很认真的告诉在场的每一位嘉宾“我要永远做一个单纯的人,我要永远保持一颗单纯的心”从主持人没有接上话来看,视乎觉得有点意外,但是我认为,意外的人一定很多。或许这就是他的成功密码,勤奋或者说热情。

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天道酬勤勤能补拙)(5)

相信我,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王德顺老爷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被认为是没有天分的演艺者。但他从来都不曾放弃,为了演好哑剧,45岁的他,每天都去聋哑学院,观察学生们的神情和动作,如今已经80岁高龄,依然每天坚持锻炼。王休兰评价道:“他最可贵的地方不是天生的条件,而是肯下功夫。”2015年,王德顺在北京一场国际时装秀上,走红网络。

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天道酬勤勤能补拙)(6)

天道酬勤,学道酬苦,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天指自然或者规律,道指方法或者道理、道路,酬则为报酬、回报。相应而语则为:付出了多少勤奋,就能相应的得到多少回报;用了多少时间去刻苦专研,就能得到多少的知识;有多少信用,则能获多少机会和口碑;事业上花的时间越多,就越精于业务。

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天道酬勤勤能补拙)(7)

当今,随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保护主义日益增多,给很多的国家和企业都造成不小的困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那么,要怎么去突破现状,解决困难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意识问题,坐在办公室等客户上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要想打破僵局,就得拿出当初创业的热情来,勤于行动,勤于思考,勤于业务,寻求新的方案,新的知识点。万事开头难,一旦有突破点,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的发掘。

阅读的朋友,你觉得呢?

欢迎你积极参加评论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