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时期钧窑瓷器的特征(刘志钧说瓷传世珍品)

河南日报客户端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108823559366770688326581

各个时期钧窑瓷器的特征(刘志钧说瓷传世珍品)(1)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高32.6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21厘米

  底涂酱色釉,刻画数目字“三”。此尊风格古朴、庄重,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传世钧窑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到“十”不同的数目字,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据现存实物证明,器底所刻数字越小,器形越大。传世钧窑陈设用瓷器中,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则较少,目前全世界所见仅10件左右,除此件以外,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尊作为皇家盛酒祭祀天地神器,从商朝开始一直为铜制。到了北宋后期,青铜礼器缺失,在艺术上强调形神兼备的宋徽宗建议以瓷代铜,并要求尊底留一孔,以求祭祀时与神灵相通。宋徽宗这“一改先河”之举,让官窑烧制出五花八门的瓷尊,待到官钧时所制的月白、天蓝、玫瑰紫出戟尊造型统一,工艺规范,技术已经登峰造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这只玫瑰紫釉出戟尊便是钧窑代表作之一,且都是月白和天蓝色,这也是该出戟尊虽是修复品,但依然价值连城的原因。

各个时期钧窑瓷器的特征(刘志钧说瓷传世珍品)(2)

  钧窑玫瑰紫釉出戟尊,元至明,禹州制药厂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无论什么颜色的钧瓷,其釉色都呈现出天然的深浅变化,这种变化非人力所为,即使施加同样的釉,成品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美誉。钧瓷的烧造地点以河南禹州为中心,散布多地,烧造年代从北宋延续至明代,尤以北宋官窑的产品质量最好,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种。

  出戟尊是尊的一种造型式样,属于仿古青铜器造型,寓意兵器之尊,象征国家威武和昌盛。2004年出土于河南省禹州市禹州制药厂的钧瓷玫瑰紫釉出戟尊高26.8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17.5厘米,烧造于元代至明初时期,在造型上仿古代青铜出戟尊式样,喇叭形敞口,敦实的底座庄重大方,腹微鼓,足外撇,底有一孔,寓意天地通透。颈、腹、足等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

  出戟尊以其特有威严的造型,处处张扬着皇家的气魄和威武。由于它的制作难度和皇家专用器形,在宋代钧窑瓷器的传世品中出戟尊非常少见,因此是非常名贵的艺术之珍。韵味古朴,非常有特色。实物十分罕见,到了千百年后的今天,就更如凤毛麟角了。作为皇家礼器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给予极高的礼遇和敬仰。

  作为皇家礼器重要的组成部分,钧窑玫瑰紫釉出戟尊造型独特,色彩神奇,虽经近千年沧桑,仍色彩浓艳,内、外玫瑰紫色釉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釉内气泡密集,釉面光亮,细腻莹润,口沿和器身起棱处因釉薄而呈酱褐色,有巧夺天工之美。外底刷酱色护胎釉,填釉透明。迎合了“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之赞誉。

  有关这种瑰丽色彩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位老妇带着几个儿子以烧窑为生。一天,他们发现烧制出来的一窑瓷器中有几件是从未见过的红紫色,非常好看。兴奋之余,他们又连烧数窑,却再也没烧出这种颜色的瓷器。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老妇发现作坊的泥土中有铜屑,就问儿子原因。儿子说,前几日有一过路铜匠借宿,想必是他洒落的。老妇似有所悟,便在釉中加入一些铜屑,终于烧出了如玫瑰紫、海棠红的彩釉。这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窑变釉,集中体现了钧瓷“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的窑变神奇,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

  作为陈设类钧瓷的代表,玫瑰紫釉出戟尊在制作技艺上非常精湛,对接处有明显的手痕,这是因为上接口属悬空对接,对接时全凭窑匠用手指四周找平。为提高成品率,元代至明初的出戟尊中腹部明显缩小,上下接合部基本一致,待胎干稳定后再对接。成型后,上接合部比下接合部明显小一圈。为减轻负重,喇叭口胎极薄,有胎薄釉厚之特征。玫瑰紫釉出戟尊整体线条硬朗,长方形出戟明显突出,与明初制品特点颇为契合。(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