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防治方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2018年1月28日是第65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是第31届“中国麻风节”。宣传日主题是“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麻风病的防治方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

麻风病也叫汉森氏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外周神经以及多菌型麻风(MB)的上呼吸道。麻风病主要通过上呼吸道或密切接触传播。发病后如未及时治疗和处理,可致严重的畸残。某些情况下,症状可能在1年内出现,但也可能需要长达20年才会出现。

麻风病新发现病人数没有明显下降

新发现病例数排前10位的省区为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西藏和陕西,这10个省区新发现病例数占全国新发现病例总数的86.4%,而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病例占全国新发病例数的53.6%。按照发现率,排前10位的分别为西藏、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西、福建、江西、广东和湖南。截止2016年底,全国尚有113个县,四川省有25个县,广元有5个县区,患病率>1/10万未达到国家消灭麻风病的指标。这些未达标的县市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省。

麻风病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如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病期长时皮肤多伴有感觉减退或丧失,病情逐渐发展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

怀疑麻风病,应该去哪里就诊?

如果怀疑自已得了麻风病,应该主动去皮肤病防治院(所、站)等麻风病防治机构检查治疗,或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咨询。

如何治疗麻风病?

麻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从古至今,患者往往遭到社会和家庭的排斥。在过去,麻风病的治疗方式各不相同。第一次决定性的变化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当时研制出了药物氨苯砜。麻风的治疗期限长达多年,往往是终身,这使患者难以做到始终遵守治疗方案。在上世纪60年代,麻风杆菌开始对世界上当时唯一已知的抗麻风药物氨苯砜产生抗药性。上世纪60年代初发明了利福平和氯法齐明,随后被加到治疗方案之中,后被称为联合化疗。

麻风病的防治方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2)

1.化学药物(1)首选氨苯矾(DDS)。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主张联合疗法以减少耐氨苯矾麻风菌株的出现。(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3)利福平(RFP)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2.免疫疗法: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3.麻风反应的治疗: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药物等。

4.并发症的处理: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本文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三甲医院网删除。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其中若有文字或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三甲医院网删除。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欢迎关注“就医搜”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实用的文章推送给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