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臤”部的最后两个汉字“堅”和“豎”,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分别简化为“坚”和“竖”,都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两个汉字都是重点汉字。其详情如下:

1、堅(坚)。读jiā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坚,刚也。从臤,从土。”会意字。本义是坚硬。王筠《说文句读》:“当云从土、臤,臤亦声。”认为“坚”既是会意字,也是形声字。徐锴《说文系传》:“刚土也。”看一下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1)

(堅的字形演变)

在战国文字中才开始出现“堅”字,形旁土是土块的象形,表示”坚“的本义与土有关;形旁兼声旁臤在坚字中既表音,又表坚的本义与坚固有关。主流字形沿革过程中变化不大。

《易·坤》:“履霜坚冰至。”脚下踩到了霜,就表示坚硬的冰雪即将到来。《吕氏春秋·诚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石头可以破开,然而不可改变它坚硬的性质,朱砂可以磨碎,然而不可改变它朱红的颜色。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2)

(坚硬的石头)

在本义之外,“坚”还有很多用法:

(1)结实;牢固。《尔雅·释诂》:“坚,固也。”《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越钻研越觉得其牢固。

(2)(植物的种子)饱满。《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孔颖达疏:“其粒皆坚。”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3)

(饱满的谷粒)

(3)坚固的事物。《墨子·鲁问》:“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我想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解救诸侯的患难,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位战士作战。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4)

(坚固的盔甲)

(4)强硬。《广雅·释诂一》:“坚,强也。”《孙子·谋攻》:“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果兵力弱小却强硬,就势必会被强大的敌人俘获。

(5)坚定;不动摇。比如:坚持;坚守。《楚辞·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盖坚志而不忍。”想放弃正路像小人那样乱窜啊,可我一向心志坚定且不忍心。

(6)固执。《荀子·宥坐》:“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人有五种罪恶,但是并不包括盗窃:一是内省通明但用心险恶;二是行为邪僻却又固执不化;三是说话虚伪却还善辨;四是记述稀奇古怪而驳杂广博,五是赞同错误而又进行润色。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5)

(荀子像)

(7)长。《广雅·释诂四》:“坚,长也。”未见典籍有记载。

此外,坚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坚氏,见《姓苑》。”《史记·酷吏列传》:“燕赵之间有坚卢。”

“坚”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6)

(坚的小篆写法)

2、豎(竖)。读sh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竖,竖立也。从臤,豆声。”形声字。本义是立;直立。徐锴《说文系传》:“豆,器也,故为竖立。”《广雅·释诂》:“竖,立也。”也就是说,“竖”与“立”是同义字。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7)

(竖立的豆器)

《三国志·魏志·钟繇传》:“司徒王朗议,以为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司徒王朗参与商讨,认为钟繇想要减少死刑的律法条文,增加肉体刑罚的数量,这就是让躺着的人竖起来,将尸体转为活人了。

“竖”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

(1)纵,与“横”相反。《晋书·陶侃传》:“有善相者师圭谓侃曰:‘君左手中指有竖理,当为公。’”有个善于相面的师圭对陶侃说:你的左手中指有纵向的纹理,应当成为公卿。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8)

(阡陌纵横)

(2)汉字笔画名,如“十”字一横一竖。《书苑精华》:“一点为侧,二横为勒,三竖为努。”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9)

(永字八法里的竖,叫努)

(3)童子,未成年的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臤部》:“《周礼·内竖》郑云:‘竖,未冠者之官名,盖未冠者才能自立,故名之竖,因以为官名,竖之言孺也。’”《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晋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童,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好?”

(4)僮仆,家中供役使的未成年人。《楚辞·天问》:“有扈牧竖,云何相逢?”这有易国的放牧者,又在哪里遇到女子?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10)

(僮仆)

(5)宫中供役使的小臣。《周礼·天官·内竖》:“内竖倍寺人之数。”郑玄注:“竖,未冠者之官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杜预注:“竖,左右小吏。”晋文公有个侍臣名叫头须,是专门管理财物的。

又专指阉宦。司马迁《报任安书》:“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就一般才智的人来说,一旦事情关系到阉宦,没有不感到伤心丧气的,更何况气节高尚的人呢?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11)

(司马迁)

(6)古时候对人的蔑称、贱称。《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司马贞《史记索隐》:“高祖骂郦生竖儒,谓此儒生竖子耳。”汉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笨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

(7)贞。《古今韵会举要·麌韵》:“竖,贞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此外,“竖”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四》;“闇寺之官贱者为之,晋有竖头须,齐有竖刀,郑有竖拊。”

“豎(竖)”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课程88课(说文解字第568课堅)(12)

(竖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56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