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是(古代地理名词例说)

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是(古代地理名词例说)(1)

写作发动机

古代地理名词例说

文|雅敏

引用古诗文是我们日常常用的一种素材运用方式,引用得当可以使文章更具文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古诗文中常会带有一些地理名词,这些地理名词和现代的地理名词含义不尽相同,引用之前我们须要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防止误用。

今天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古代地理名词,希望能对学生写作有所帮助。

八方

古有天圆地方之说,“八方”指地上的东、南、西、北四方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有时亦称“八荒”,泛指全天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衍溢。”

八荒

八荒指“八方荒远之地”。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字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九土

“九土”也称“九州”,泛指全国各方土地。唐·杜牧《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九州

“九州”亦称“九土”,泛指全国各地。名称由来,当从古代传说,约起于春秋。据说大禹治水后中原一带划分九州,九州的划法,一般据《尚书·禹贡》:“禹别九州。”并具体释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他诸说如《吕氏春秋》上以“幽州”代“梁州”;《周礼》上以“幽州”、“并州”代“徐州”、“梁州”;《尔雅》上以“幽州”、“营州”代“青州”、“梁州”,汉·贾谊《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唐·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三江

“三江”是众多水道的总称。由于山川易位、变迁,“三”在古文中又泛指多数,各时各地习惯称呼又有差异, “三江”具体内含繁多,列举些有代表性的:以今吴淞江和芜湖、宜兴间由长江通太湖一水,并长江下游为南、中、北三江;以今赣江、岷江、汉江为南、中、北三江;以长江中下游为南、中、北三江;以分江水、中江、北江为三江;以浙江、浦江、剡江为三江;以松江(即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等。古代各地尚有《山海经·海内东经》称大江、南江、北江为岷三江;郭璞注《山海经·中山经》称长江、湘水、沅水为三江;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称岷江、澧江、湘江为西、中、南三江。

三吴

历史上三个吴地的合称。初见六朝时的记载,说法各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吴郡、吴兴、会稽合为“三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以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宋·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又认为苏州、常州、湖州是“三吴”;明·周祁《名义考》则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对照《晋书》有关“三吴”的记载,当以前两种说法为较合理。

三湘

古一般指湘江上的三个不同河段,即上游漓湘、中游潇湘和下游蒸湘。也有说现今湖南的湘乡(下湘)、湘潭(中湘)、湘阴(上湘)三地是“三湘”。

三秦

项羽灭秦以后,将秦关中故地一分为三:以今陕西中部成阳以西之地封给降秦将章邯,称为雍王;把成阳以东至黄河地区封给司马欣,称为塞王;将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地区)封给董翳,称为翟王。合称为“三秦”。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五湖

泛指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自近代,一般以洞庭、鄱阳、太湖、巢湖、洪泽为五湖。

中原

“中原”大致有两种含义:指平原、原野(此义较早),《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另指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亦称“中土”、“中州”。先秦时称豫州为“中原”,因其居九州之中得名,后一般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南宋时又指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关中

古地域名。战国至秦汉间,一般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为“关中”。《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关东

古代一般指关隘以东地区。秦、汉、唐诸王朝皆定都陕西西安一带,故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今河南、山东等地为“关东”。唐·刘长卿诗:“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近代指位于山海关以东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东”。

山东

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代指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汉·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江东

古地区名。长江在今芜湖至南京河段接近于南北流向,古代因称其以东及以下南岸地区为“江东”。《史记·项羽本纪》:“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江表

古地区名。一般指长江南岸的广大地区。以中原为视点,看长江南岸为长江以外,故称“江表”。《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左

古地区名。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因称“江东”为“江左”。另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皆定都南京,因地处江左,故当时称五朝及其辖区为“江左”。

江右

古称长江以西之地为“江右”。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旧称江西为“江右”,唐开元间析江南道西部所置的江南西道简称为江西道,因称江西为“江右”,后来成了江西省的别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