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产品思维的三点理解(关于产品方法论不可不知的几件事)

产品方法论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至关重要,决定了产品经理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然而,很多产品经理却忽略了它的重要性,甚至对它有些不屑。本篇文章就来聊聊和产品方法论有关的话题。

笔者刚入行时也曾对产品方法论不屑一顾,认为那些都是“假大空”的套路话,真正的产品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然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产品方法论的看法也有所改变。在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同时也有了一些思考。

一、什么是产品方法论?

笔者认为,产品方法论通俗来讲就是做产品的套路。说的具体一些,就是产品经理对工作中的不断实践进行反思,进而总结出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

我们在工作中也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 面对业务提出的需求,如何进行分析并确定优先级?

  • 某天早上起来看数据时,发现昨天的产品流量环比下降30%,你该怎么办?

  • 项目快到计划上线的时间,技术人员却告知无法按时上线,怎么处理?

我对产品思维的三点理解(关于产品方法论不可不知的几件事)(1)

下面以建立需求分析方法论为例,来说说如何用库伯学习圈理论来建立产品方法论。

1、具体经验

经验的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得到的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通过学习得到的间接经验。

拿需求分析来说,直接经验就是产品经理通过和需求方沟通接触,收集信息后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经验。而间接经验就是产品经理通过阅读文章、课程学习、同行交流等,从外部得到的非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

相比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带给我们的体验更加深刻,更加容易激发产品经理对下一步“反思性观察”的进行。所以笔者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产品经理必须要有一定的项目积累,好的产品经理是需求喂出来的。但是,每个人接触到的业务、产品毕竟有限,想要获得更多的经验一定程度有赖于外部间接经验的积累。

2、反思性观察

在反思阶段需要把经验阶段获得的知识碎片进行回忆、清理、整合、分享等,是一个把经验进行归类和条理化的过程。

在做需求调研时,我们通过经验得出,我们向需求方提出的问题和记叙文相似:使用者是谁(谁),使用场景是什么(在什么时间),需求要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然而,这些问题就能确保需求调研不会有遗漏吗?

以我自己为例,某次需求方提出紧急需求,笔者调研后一通分析、PRD、评审等操作,在调整优先级后顺利上线。准备线上验收时发现,迟迟没有操作记录。后来通过询问得知,该需求使用频率每月一次,上线太早也用不上。笔者表示这些应该早点儿告知,结果得到一句话:你也没问呀!

通过这个案例得知,调研时对于功能的使用频率也要涉及到,最好能亲自观察需求方的操作。类似这样的案例有不少,反思性观察的意义就在对已有经验造成的不足的查漏补缺。

3、抽象化概念

在前两个阶段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反思后,便进入理论化阶段,把上一个阶段反思的结果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

在需求调研时,产品经理通过经验和反思得出,要了解的因素有:需求是什么(What)、需求产生的原因(Why)、需求的适用方(Who)、需求的使用场景(Where)、需求何时会被用到(When)、如何检验需求实现(How)。

而这些因素,正好对应着5W1H分析法。因此在做需求调研时,可以套用5W1H分析法进行提问。这么提问收集到的信息,会比没有规律的提问要齐全。

4、主动实践

这个阶段是对已获得的知识的应用和巩固,目的是检验学习者是否真的能做到学以致用。

在总结出5W1H分析法后,产品经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以此检验该方法是否存在漏洞。而在实践中可能会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就转化为第一步中所说的经验,然后会经过反思、抽象化,得出一个相对完善的方法论,然后再次接受实践的检验。

周而复始,当我们发现某个产品方法论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时,那么这个就可以称之为成熟的产品方法论。我们会在工作中使用它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直到有一天它又开始重复库伯学习圈的过程。

五、总结

曾经有人看了笔者写的关于需求分析方法论的文章后提问,里面说的各种模型和方法,真的能够用得上吗?如果边想那些模型边用,会不会很浪费时间?

我的回答是,那些模型、方法论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让人从杂乱无章的思维和行动中梳理出头绪,以一套逻辑清晰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之所以会感觉浪费时间,那是因为还没有形成本能,每次做的时候才需要去想。当你对某套方法论的运用足够熟练时,就会凭借本能去使用。

所以,希望每一名产品经理都能重视方法论,能够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让自己的工作更轻松,让自己做的产品能给更多人带来便利。

本文由作者@打酱油的白熊 在PMCAFF社区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