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计(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

说到空城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痛失街亭后,司马懿15万大军压进西城,诸葛亮在自身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一招“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为此,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历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计(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1)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并不是第一个用空城计的人。早在春秋时期,也就时公元前666年,郑国就有人使用空城计吓退敌军,那这个人到底时谁呢?请听小编细细道来。

春秋时期,楚国宰相令尹,也称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于是他想通过建功立业,显示自己的能耐,以博得美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大军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高歌猛进,连续攻陷郑国几座城池,直逼郑国国都。此时的郑国国力本就比楚国弱,城内更是兵力不足,根本无法阻止楚国大军攻城。

历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计(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2)

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急得团团转,问大臣们有何退敌良策,有的主张割地求和,有的主张拼死一战,有的主张固守求援。在国家存亡之际,上卿叔詹站出来说到,求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求援倒是可取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郑国有难,齐国定会出兵相助。只是现在楚军压进,时不待我,恐怕也难守住。他分析道,公子元之所以攻打郑国,实际上就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而且害怕失败。了解了敌人的想法后,郑国就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做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商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得露出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当楚军的先锋军到达郑国都城时,看到眼前的场景,担心有诈,不敢冒进,只能在此等待公子元到来。公子元赶到城下时,也觉得很奇怪,于是他跑到高地去,看到城中确实空虚,但是隐约间又能看到郑国旌旗飘动。公子元认为其中必有诈,命令不准贸然进攻。于是只能按兵不动,先派人去探听虚实再说。

几日过去,公子元还在观望,而此时齐国已经收到郑国的求援信了,很快,齐国就联合了鲁宋两国发兵救郑,三国联军浩浩荡荡直奔郑国国都而来,公子元得知此事后,知道三国联军到来,楚军必败,搞不好自己小命都地留在这里,于是只能下令全军连夜撤退。大军浩荡而来,也只能铩羽而归。

历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计(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3)

这就是郑国叔詹的空城计,也是历史上最早的空城计。所谓空城计就是“虚者虚之,疑中生疑”。意思就是说空虚的就让它空虚,让人在疑惑中产生更多的疑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打心理战术,但这是非常悬的险策,使用此计需要清楚地了解地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否则就是功亏一篑。

通过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做好一件事,我们就需要充分地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至于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感谢您的阅读,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趣的人和事太多太多,关注小编,一起畅游历史长河岂不美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