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1)

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9月28日

圣人孔子诞辰日

走进长春文庙

听施公穿越千年

与孔子对话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2)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3)

《施公说节·孔子诞辰日》这期节目是施立学老师建议的,他这样对我说:“你知道吗?9月28日是中国的圣诞节啊!”我一下就懵圈了,中国?圣诞节?12月25日耶稣诞辰日不是叫圣诞节吗?他郑重地说,“孔子是千古圣人、万世师表,他诞生的日子是不就是圣诞节?” 对呀,我叹服,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孔子犹如发掘出土的青铜器,透过斑斑锈迹,他的对人类的价值和地位都重放异彩。文革期间破四旧被砸掉的很多文庙(孔庙)都重新修复了,据悉,现在全国有文庙200多座,全世界有文庙1300多座。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4)

长春文庙始建于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据记载,文庙最初由当地乡绅朱琛捐资修建,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4年)和1924年,由长春知府杨同桂、长春县知事赵鹏第主持过两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文革遭破坏,变成校舍。2002年,由长春市政府出资对文庙进行恢复重建,古老的文庙重新焕发了生机。

我们驱车来到坐落在亚泰大街与东天街交会处的文庙,三进院式仿古建筑群呈现在我们眼前,青青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厚重大门,两侧绛红色的仿古外墙上写着“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啊,文庙张开宽厚仁爱的手臂迎接着我们。

走进大门,高耸挺拔的古木,韵味悠长的钟鼓楼、灰色的棂星门、碑林墙、树木掩映的魁星楼,古老的大成殿,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泮池、泮桥,一切都安详而沉静,就像一位和蔼的老者,述说着千年尘封的故事。

我们进庙没走正门,走的是两侧的“礼门”、“义路”———因为过去有条规矩:一定要等当地有人中了状元,“金榜题名”后,才能在此大开中门,笙箫鼓乐吹吹打打地迎接“蟾宫折桂”的佼佼者进庙参谒孔子,无人登科第,不开“状元”门。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5)

这里的“棂星门”三个字为乾隆所书,因为传说孔子就是天上下凡的星宿,到人间施行教化的,所以文庙的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意为尊孔如同尊天的意思。

走进大成殿,迎面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圣像。顿时全身升腾起无限的敬仰之情,他一身布衣,垂耳微笑,用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6)

我们参观了魁星楼,施立学老师说,这个魁星手中的大笔一挥,就决定一个人的仕途。

我们选择在泮桥上进行谈话摄制。泮桥非平常之桥,它横跨孔庙的泮池之上,就像大成殿、棂星门一样,是孔庙(学宫)的建筑标志之一。旧时,学子入学称为"入泮"。在科举取仕的年代里,跨过泮桥,象征着登仕的第一步,泮桥承载了学子心中一生的期望,是所有学子心中的圣桥。站在这里主持这档节目的感觉大不一样,施立学老师在这里讲述孔子周游列国、立教和从政的经历,以及对世界所做的贡献,也一定感觉不一样。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7)

施老师讲述孔子的贡献,感到作为华夏子孙的骄傲和自豪。他开篇仍强调这句话:“孔子诞辰日,是中国的圣诞节”。听者无不惊讶。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西方那么重视圣诞节,也重视孔子,为什么中国就不可以将孔子诞辰日叫做圣诞节呢?

接下来,施老师的例证很有说服力。联合国大厦镌刻着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4年10月,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联合主办“纪念孔子2555周年学术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的主旨,就是研究如何吸取孔子的智慧,解决当代人类的问题。可见,孔子思想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8)

孔子为什么被尊称为圣人?因为孔子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为中华民族留下中华圣经《论语》,所做的贡献不可数之,至今日仍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

他是政治家思想家。春秋战国,各国百姓受尽压迫,唯有孔子,关心民生,反对刑罚,坚持道与礼,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但他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所开创的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儒字即“懦”,儒者是西周统治下的殷商旧邦知识分子唯唯诺诺,苟且偷生的写照。然而,自孔子之后,儒家不再是懦弱的代名词,而是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一族。比如孔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是教育家。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孔子三十而立的时候,开办学堂,广收学徒,肯学便授,他的“有教无类”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重视德育,智仁勇并举,而以仁为中心;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端正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要求弟子学以成才,学以致用。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为"万世师表"。他在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千古流传,其正确性被时间所证实,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和学习。

他是哲学家。孔子作《易》,是大道之源, 是中国哲学之源。如: "阴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合"思想等等,发现了自然界、社会领域及思维领域的一般规律,即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创立了"君子时而中","过犹不及","通变动成","中庸成道"等原则,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运动过程的思想.从礼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辩正回归的轨迹。

他是文学家。孔子修《诗》,正《乐》。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乐经》失传.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三千余篇,孔子删除其重复的,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诗经》文本。

聆听施立学老师的讲述,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相会。长春文庙博物馆的副馆长李丹兴奋地说,施老师讲得太好了,请把你们拍摄的视频节目送给我们一份,我们可在大屏幕播放,文庙现在已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每逢双休日,这里人很多,我们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关于儒家思想、家庭伦理道德的各种免费讲座,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来询问何时开讲呢。

孔子被世人尊为圣人,正是源于他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他那瑰丽的思想,不屈的灵魂,照亮了黑暗,像一颗启明星,带给人们希望。他所放射的灿烂光辉,是永恒的,亘古不变的。我以华夏子孙无限的敬仰,在圣诞之日,向你作揖膜拜,我能感到你的存在,能听到你孜孜不倦的教讳,你沒有躬身远去,你就走在华夏子孙的前列,引领着我们,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汇成一股澎湃的力量。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9)

孔子诞辰日信息(施公说节第三十一辑)(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