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最有名诗(罗隐这首诗看似寻常)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时年26岁的罗隐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同样和前几次一样名落孙山,所以对他打击很大。在返回故乡的途中,看到了社会底层的农民在地里劳作,可是依旧食不果腹,反而是不用劳动的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蜂》。相信很多人对于这首诗,一定不会陌生,通篇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读来朗朗上口,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罗隐最有名诗(罗隐这首诗看似寻常)(1)

《蜂》如果仅从字面上来看的话,那就是写了一群极不起眼的小蜜蜂,好像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其实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还有诗人的生平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读懂这首诗,从而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看似寻常,其实每一句都是另有深意,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无奈,还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最有名诗(罗隐这首诗看似寻常)(2)

蜜蜂非常的普通,山间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每天采花酿蜜,犹如一位老农一样,终日里在地里忙碌,为的就是让生活可以更好一些。虽然蜜蜂很勤劳,可是酿出来的蜜大部分,还是供人类食用的。罗隐也是从这个角度去描写蜜蜂,所以每一句都很讲究,并且还表达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

罗隐最有名诗(罗隐这首诗看似寻常)(3)

字面上的意思,其实是很好理解,蜜蜂每天都忙着采花粉,出现在大山的深处,无论哪个地方是平,还是陡峭的山峰,都会出现蜜蜂的身影,那些景色优美的地方,全部都被蜜蜂给占据了。可是蜜蜂很悲催,采来了许多的花粉,酿成了甜蜜的蜂蜜,付出了许多的辛苦,但是最终那些蜂蜜,大部分还是被人类所食用,只留下一丁点够自己度日。

罗隐最有名诗(罗隐这首诗看似寻常)(4)

罗隐也是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以及看到地里劳作的农民,写出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农民在地里每天劳作,用尽了力气,可是生活并不如意;蜜蜂也是一样,它们比人类更勤劳,去到大山深处采来花粉,然后再酿成蜂蜜,同样吃得很少,被人类所享用。这两者之间看似不相关,却又有是极其相似,诗人尽管没有明确写出来,但那意思是一样。

罗隐最有名诗(罗隐这首诗看似寻常)(5)

罗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社会矛盾尖锐,像他那么博学的人,却是接连受挫,根据《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记载,他一生参加了十次科举考试,可是每一次都名落孙山,并不是说他没有本事,学问不够,其实是没有机会。古代的科举考试,看中的是关系,在前期一定要为自己造势,去拉拢主考官,这些除了要有人脉之外,还有就是需要金钱,可是罗隐很穷,自然无法做到,才使得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

一个人想要成功,仅仅倚靠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很多的文人,非常的有才华,可是每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的原因。当然诗人并不仅仅只是描写个人的悲伤,更多的是体现出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社会底层的农民,那些人虽然目不识丁,但是能吃苦,身上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罗隐最有名诗(罗隐这首诗看似寻常)(6)

我个人非常喜欢罗隐这首《蜂》,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那都是让人非常的感动。一个原本不如意的文人,却是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也正是古代知识分子身上,最为高尚的品格,始终是关注社会的底层,给予了那些人足够的关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