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分类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几种习惯句式)

(一)如……何、奈……何、若……何

“如、奈、若”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把)……怎么样(怎么办)”。如:

1.太形、王屋?(《列子·愚公移山》)

——能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虞啊,虞啊,怎么办呢?

3.公曰:“楚惠?”(《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晋文公说:“楚国从前的恩惠怎么办?”

“如……何、奈……何、若……何”紧缩而为“如何(其变式是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奈何、若何”作谓语,用来询问办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怎么办”;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怎么”。如:

4.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

——更换你捕蛇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何如”作谓语。

5.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列子·杞人忧天》)

——整天在天里面(大气里面)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奈何”作“忧”的状语。

6.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

——让他们回去,在秦国被杀死,以便满足我们秦国国君的心愿,怎么样?“若何”作谓语。

文言里还有“如之何、奈之何、若之何”的说法。这有两种情况:

1.“之”是作为代词临时插进去的,“如之何、奈之何、若之何”等于“如……何、奈……何、若……何”。如:

7.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柳宗元:《封建论》)

——给老百姓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朝廷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8.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老巫婆和三老都不回来,这事怎么办?

9.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我想打,可是齐国和秦国态度还不明确,这事怎么办?

2.三个字凝结为一个固定词组,“如之何、若之何”等于“如何、若何”,在句中作谓语或状语。如:

10.卒如之何?(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

——终究怎么办呢?“如之何”是谓语。

11.但责之以治天下之效,不必问其若之何而以为治。(龚自珍:《明良论》)

一一只要求他们治理国家的成效,不必过问他们怎样去治理。“若之何”是“为”的状语。

(二)有所……、无所……

“有所……、无所……”都是动宾词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作“有、无”的宾语。如:

1.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论衡·订鬼》)

——如果平时有自己所畏惧的人,那么做梦时就会梦见那人伏压在身上,从而大哭起来。“所畏惧”是“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聊斋志异·促织》)

——不过(成名)又觉得,留着这么个下等货终归没有什么用处。“所用”相当于一个名词,作“无”的宾语。

文言文句式分类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几种习惯句式)(1)

(三)有以……、无以……

“有以……、无以……”,意义上等于“有所以……、无所以……”。起初,这可能就是一种省略说法。不过,后来它们已凝结为一种固定结构,和我们前边所说的“词语的省略”情况不同。“有、无”是动词,“以”是介词,当“用(拿)讲。“有以……”等于说“有可以拿来……的(XX)”,“无以……”等于说“没有可以拿来……的(XX)”。如:

1.吾终当有以活汝。(马中锡:《中山狼传》)

——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以活汝”等于“所以活汝”,作“有”的宾语。

2.军中无以为乐。(《史记·鸿门宴》)

——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以为乐”等于“所以为乐”,作“无”的宾语。

3.河曲智叟亡(无)以。(《列子·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没有可以拿来回答的话。“亡以应”等于“无所以应”。

有的时候,“以”用作名词,当“原因、道理”讲。例如:“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有原因的呀;“良有以也”(曹丕:《与吴质书》)——很有道理呀。这样的“有以”在句末,“有以活汝”的“有以”在句中,它们的含义和用法都不相同,不要把二者混同起来。

未完待续……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每天留半个小时来阅读,给自己充电。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