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的关键一战(秦国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战国末期,秦国最重要的外交和军事战略。“远交近攻”战略的实施,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还破坏了东方诸侯国的“合纵联盟”,为秦国统一夯实了基础。那么,这个战略是怎样产生的呢?

前文介绍张仪死磕魏国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到秦国早在秦惠王时期,秦国冲出关中之后,就已经在无意识的执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尤其是张仪坚定的削弱魏国,让秦国的声势逐渐盖过魏国。其次,秦国和齐国结盟,攻伐楚国,也是“远交近攻”的体现。但是,秦惠王时,秦国只是出于向东挺近的目的,无意识地“远交近攻”,并没有形成可以持续的政策方针,随时可能产生变化。果然,在秦昭王时期,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秦国统一的关键一战(秦国远交近攻)(1)

魏冉

秦昭王的舅舅魏冉,在秦武王嬴荡时期得到重用,成为重要的将领。秦武王举鼎受伤去世,魏冉力保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秦武王异母弟)回国继位,成为新任秦王,即秦昭王。当时嬴稷年仅18岁,缺少执政经验,由他的母亲宣太后(芈八子)主持朝政,魏冉深受倚重。前292年,魏冉因为军功显赫,被封在穰地(ráng,今河南邓州),成为诸侯,即穰侯。前285年,秦国出兵帮助燕国伐齐,夺得陶邑(今山东定陶),又封给了魏冉。

陶邑领地较广,反而勾起了魏冉的野心。魏冉开始更加为自己的封邑谋划,希望借助在秦国的力量,继续扩大自己的领地。所以他建议秦国越过三晋去伐齐,通过侵占齐国的土地来扩大自己的封地。他的举措,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正谋求获得秦王赏识的范雎(jū)对魏冉的行为作出了强烈批判,趁机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秦国统一的关键一战(秦国远交近攻)(2)

范雎

前270年,范雎求见秦王,指出“秦国多年无法东进,是穰侯为秦谋不忠。魏冉越过韩魏去攻打齐国,是为了谋取私利,获胜了对秦国却没有什么好处;失败了,秦国却要受连累”,他建议“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攻击削弱临近的三晋和楚国,而和不接壤的齐燕交好,鲸吞蚕食,逐渐完成兼并诸侯的目标。

范雎的主张得到秦王的高度认同,秦王任命范雎为客卿,一起谋划军事,正式开始了以“远交近攻”为指导的外交方案,把注意力重新转到了魏国、韩国身上。四年后,秦王任命范雎为相,封为应侯。按照范雎的谋划,秦王收回了宣太后的权力,赶走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离开朝堂,各自回国就封。王亲国戚们失去了通过掌控朝政扩大自己封地的渠道,“远交近攻”的战略得到完美地贯彻执行,直到秦灭六国。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也正是远交近攻战略成功的体现

本文由阳光旧事录原创。欢迎关注阳光旧事录,看历史和现实交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