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湘子桥神话传说(潮州湘子桥是否是仙人所造)

湘子桥是我国四大古桥之一。“湘桥春涨”,为潮州八景之首。

潮州湘子桥神话传说(潮州湘子桥是否是仙人所造)(1)

湘子桥

湘子桥,简称“湘桥”。桥名湘子,昔时潮州人认为“韩湘造桥”,这是一桩神奇的神话传说。

  韩愈治潮八月,见恶溪溪面广阔,波涛汹涌,渡长而舟少,人多而舟小,人民过渡艰难,遂决定建一座桥横贯东西,使交通方便,减少民苦,造福后代。

  韩愈因建桥之事,与侄孙韩湘商议。湘子道:“溪阔桥长,独力难成,我仅能营建一半。”韩愈深深地考虑到:工程浩大,剩下一半桥梁,必须请大颠禅师相助,才能解决。于是即发书命人带去。潮阳灵山寺大颠禅师接到韩刺史来信,得悉邀请协助造桥。师本欲往,因求学者多,不能分身。乃推荐潮州开元寺广济和尚担此任。韩愈便请来广济和尚,与韩湘共商良策。商议结果,在广济门楼前划定桥身线位,韩湘从东面起建,广济自西面而筑,并约定两桥合拢日期,看谁建多墩,谁就得胜,树碑流芳。

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门 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

潮州湘子桥神话传说(潮州湘子桥是否是仙人所造)(2)

二只牲牛一只溜

广济桥又是现存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此文章为潮剧百花园原创,特此声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