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著名作家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

民国著名作家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1)

二分无赖是扬州

文/叶少波

如今人们说起扬州,相信头脑里浮现的会是“诗仙”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抑或是张祜《纵游淮南》一诗中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而扬州也确实当得起“诗词之城”的雅号,不止是李白、张祜,晚唐杜牧可谓是扬州的知音,放在今天就该是这座城市的代言人……

杜牧在《赠别(其一)》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一句“春风十里”与李白的“烟花三月”将烟雨江南里扬州城的绝美风光写活了。

杜牧对扬州的喜爱,还可以从他对城中景观的描摹上,像《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前两句说,若隐若现的青山被绵延不尽的江流环抱着,时令已经深秋将尽,江南依然看不出草木凋零枯萎的迹象;“隐隐”“迢迢”两对叠词,一写江南山清水秀,绰约多姿,一写诗人与友人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

民国著名作家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2)

三四句写月华笼罩的二十四桥畔,是谁在伴着美人吹奏声声美妙的洞箫?关于“二十四桥”,一种说法是扬州城里原来有二十四座桥,一种说法指的是吴家砖桥,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还有说该桥左右各有十二级台阶才命名二十四桥。当然今天扬州城里的二十四桥是重建的,变成网红打卡处。“玉人”,一方面可以指美人在月下洁白似玉,另一方面也可以指风流俊美的才郎,结合题目来看,此处“玉人”指代的正是韩绰。

诗人杜牧好友韩绰任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判官,那时杜牧担任的是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任满后诗人调回长安做官。回忆起两人在扬州的陈年旧事,忍不住写了这首寄赠之作,写江南美景的同时,还不忘对老友打趣一番:兄台你在二十四桥与美人共处,伴着月色,和着箫声,沉醉在人间仙境时,可曾记起当年的同僚呢?以“玉人”写韩绰,带着调侃,更能显现两人情谊的深厚。

另外唐代徐凝也怀着十二分的热爱之情写下《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特别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两句,再次写出造物主对扬州城的偏爱,不惜将最美月色的三分之二都洒向扬州。这种笔法让人不由想起谢灵运对曹植才华的赞叹——他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些数字,我们当然不必较真,但艺术效果是惊人的。也因徐凝这两句诗,更激起人们对扬州城的无尽向往,“二分明月”成了扬州的别称,绝对是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更夸张的是写“月明桥上看神仙”的张祜,接着说“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一句“人生只合扬州死”似乎把“生在苏杭,葬于北邙”的传统认知打破了。

扬州啊,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为她写下赞美的诗章,扬州是李白的,也是张祜的;是杜牧的,还应是徐凝的,也正是因为吟咏着这些诗篇,才激起不计其数的人对扬州的痴爱。“春风十里”、“二分明月”,真的是甫一读就让人醉倒了……

民国著名作家散文(今日作家叶少波)(3)

作者简介:

叶少波,洛阳伊川人,河科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喜欢探幽览胜,闲暇阅读自娱,纸媒发表散文若干。

本文来自“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